课件27张PPT。第 一 单 元 学 习 评 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九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荇藻(xìng) 白桦(huà)
蘸着(zhàn) 簇新(chù)
B.掠过(luě) 蜗行(wō)
淤滩(yū) 驳船(bó)
C.胚芽(pēi) 虔信(qián)
深邃(suì) 纤绳(qiàn)
D.黝黑(yōu) 瞰望(kàn)
彻骨(chè) 绯红(fēi)C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嘶哑 蓬蒿 憔悴 干瘪
B.灰烬 锦嶂 疲惫 慰籍
C.晨曦 镶嵌 笑涡 富饶
D.驱逐 蝼蚁 喉咙 坟墓B3.(2016·山东淄博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B4.排列语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还有摇荡的水草
②游人从桥上望去
③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
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
A.②③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D5.下面的诗句、作者、诗的题目搭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休斯——《黑人谈河流》
B.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C.我是贫穷,我是悲哀——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D.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舒婷——《祖国》B6.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
的句子。(6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
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 ……能为别人开花的
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示例一: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 一次适时的看望是
一朵花
示例二: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 一个亲切的微笑是
一朵花
二、阅读理解(共49分)
(一)山 果 黄兴蓉
(2016·山东济宁中考)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
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
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
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
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
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
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
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
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
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
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
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
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
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
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
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
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
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
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
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
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
核桃再吃那些。”
“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
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
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
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
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
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
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
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
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
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
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
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
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
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
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
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
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
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
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
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
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
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选自《文摘报》2016-04-23,有删改)1.简要概括小姑娘的形象特点。(6分)
2.试从小姑娘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6分)
小姑娘是一个瘦弱、穷苦、俊俏的孩子,她对生活充满自信和乐观,懂事孝顺,懂得感恩。
画线句是对农民工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这些描写表现出农民工善良淳朴的性格特点,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感。3.找出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8分)
4.本文以“山果”为题有哪些好处?(6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
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消隐在莾莾群山中”这里
借助环境描写衬托了小姑娘的形象,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山果”既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字,又是文章的题目,一语
双关。同时文章还以山果为线索,贯串全文,使文章结构
严谨。 (二)粽子里的乡愁 琦 君
①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的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
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灰褐色,内含大量的碱。
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
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特别的清香,是
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
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
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
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以来,
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
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是个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
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
升点(意味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
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
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呢?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
福是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
不是一个个都好吃懒做的,有的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
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
有什么罪过呢?” ⑦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
在背上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
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
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
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
住这样的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
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⑧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
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
“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
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
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
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
经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⑨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
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
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
说:“我没有这个福分。”
⑩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是呆呆地
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
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
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
我的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
生活?如果她仍在人世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
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
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
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请说说第⑤段“明里去了暗里来”在本文段中的含义。(5分)
2.“我”从母亲的话里受到了什么教育?从哪些语句表明“我”已经把它付之于行动?(5分)
文中的含义是指母亲施舍粽子救济穷人,一定能得到神佛的保佑,得到富贵的。
“我”从母亲的话里明白: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并把它馈赠给别人。 从文中“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和“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可以看出“我”把它已经付之于行动了。3.请从对乞丐小女孩的描写中揣摩出她心理的变化。(4分)
A.“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
B.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
C.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
D.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有这个福分。”她甩开我的
手,很快地跑了。 A.企图欺骗
B.良心过意不去,想快点离开
C.不忍心欺骗
D.保留自尊,拒绝施舍 4.杨绛在《老王》中认为自己常常想念老王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
幸者的愧怍”,琦君对乞丐小女孩的想念是否也是这样呢?请比较分析
一下。(5分)
5.下列属于作者琦君的作品是(4分)( )
A.《端午的鸭蛋》 B.《俗世奇人》
C.《乡愁》 D.《春酒》不一样,因为《老王》中“我”感觉没有把老王当作朋友或亲人对待,没有领受老王对“我们”的信任和依恋之情,反而用钱侮辱了他,因而感到十分愧疚。而本文中“我”对乞丐小女孩的施舍没有被接受,希望付出的却没有付出,自然就无法收获满足,内心一直觉得疑惑和不安。 D三、写作(50分)
成长的岁月使我不再责怪自己曾有的懦弱,因为我懂得
了峰顶之下的小草,更是一种执着的生命。成长的岁月使我
不再为月有阴晴圆缺而叹息,因为我懂得了光阴能够轮回,月
亮永远是圆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当然也有着不
同的成长故事。
请以“成长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 【写作提示】
成长,一个永恒的话题。十四五岁的你,有没有试着回望一下自己已走过
的这一段人生之旅,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身体渐渐地长高,你的知识渐渐地丰
富,你的思想渐渐地变化,你的性格渐渐地形成。在你人生的这一段起始之路
上,你留下了一串怎样的足迹呢?或许你忘不了训练场上挂在每个人脸上那晶
莹的汗珠,荣获团体奖时那欢呼雀跃的场面;或许你忘不了因一道难题而争得
面红耳赤;或许你忘不了当我们取得进步时,老师脸上那会心的微笑;或许你忘
不了早读课上的齐声歌唱;或许你忘不了自习课的纸团大战;或许你忘不了寝
室的烛光晚餐,或许你忘不了毕业时的泪流满面………
要写出成长的足迹,即人生活中比较深刻的经历和过程,思想上的成长远
比生理上的成长重要。此题较宜写成回忆性的记叙文或散文。它给我们点示
出一条明显的行文线索:年龄的增加,身心的成长。文章主体部分可用一种并
列式结构来铺排,而在选材内容上则应有一种层递式的扩深。要竭力捕捉自己
成长中的闪光点,来给文章增辉。课件27张PPT。诗 两 首九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字词知识1.字音字形
嘶哑( ) 喉咙( )
汹涌( ) 邮票( )sīlóngyǒngyóu 字词知识2.多音字jiān(时间)
jiàn(间隔) shén(什么)
shí(什锦)间应什yīng(应该)
yìng(应答) 字词知识3.形近字嘶sī(嘶哑)
撕sī(撕裂)
厮sī(厮打) 涌 yǒnɡ(汹涌)
诵 sònɡ(背诵)
踊 yǒnɡ(踊跃) 字词知识4.重要词语释义
嘶哑:
深沉:
悲愤:
激怒:
止息:
乡愁:
声音沙哑。
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悲痛愤怒。
刺激使发怒。
停止。
因思念故乡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作者作品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
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
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
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
他很快成长为一个革命者。代表作有《大
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归来的歌》
《火把》《光的赞歌》等。 作者作品 余光中,生于1928年,当代诗人、散文家、诗评
家。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
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
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作品
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
《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
的创作与鉴赏》等。 理解文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
灾多难的祖国。题目“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最
真挚的爱。 理解文题《乡愁》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感情,这
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内
心感受。余光中的这首《乡愁》,把个人
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创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11月,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坚定地融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诗人说自己“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创作背景 《乡愁》写于1971年。同所有漂流到海岛的人一样,
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同时,由于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
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多年的当代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
了这首“浅易”但韵味无穷的《乡愁》。 脉络梳理 脉络梳理 重点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句诗作为《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只鸟是饱受磨难、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于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所歌唱的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这四个被歌唱的对象前面的修饰语来看,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的主题。 重点探究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
《乡愁》里,它却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诗人
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
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中,
“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
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了。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嘶哑( )( ) 喉咙( )
汹涌( ) 邮票( ) sī yǎ hóu
xiōng yóu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3.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
(2)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 B设问
比喻4.文学常识填空。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 ,诗歌的
感情基调是 的。?
(2)《乡愁》的作者是 ,诗中有四种意
象,分别是 。? 艾青
忧郁、悲愤 余光中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二、阅读理解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1.指出在《乡愁四韵》中诗人所选取的意象,并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谈谈《乡愁》和《乡愁四韵》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
3.“思乡”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除余光中的两首诗歌,你还能
再列举两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吗?
.长江水、红海棠、白雪花、香腊梅。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之情,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和民族历史的思恋。
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把数量短语、形容词、名词等巧妙结合。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席慕蓉的《乡愁》。三、课堂小练笔
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为开头,续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
国 魂
小时候
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
我在红旗下
烈士在心头示例:长大后/国魂是冠军领奖台上运动员眼里的泪水/我在国歌声中/
运动员在阳光下面 而现在/国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双脚/我在紧跟
着/亿万人在行列中1.(2016·重庆中考A卷)重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
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 ,
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
的有序上下车, ,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
言细语……?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仿写前,首先要仔细研读例句,明确仿写要求
及例句特点:第一句仿写的内容应是在“校园里”,第二句仿写的内容应是在
“校园外”。例句采用了“表现在+……时的动作行为”。本题无标准答案,
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答案〕 示例:表现在接受同学帮助时的真诚道谢 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
静静观赏 2.(2016·海南中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
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
让人如沐春风; , 。?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仿写前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问题要求:仿
写的句子必须与前面例句内容相关,构成一组排比句。再研究例句特点,我们
就会发现:例句采用了“用……传递温暖,能让人……”的句式。因此仿写时
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填写即可。
〔答案〕 示例:用文字传递温暖 能让人回味无穷/用言语传递温暖 能让
人豁然开朗1.(2016·重庆中考B卷)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事物:
仿写:示例一:月亮 我抬头望天,月亮温柔地注视着我;我举步行走,月亮默默地陪伴我走那夜行的路。
示例二:枯叶 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
示例三:小溪 小溪一路欢歌,奔向远方。2.(2016·贵州安顺中考)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我喜欢蓝色,我愿我的胸怀像蓝色的天空一样宽广;
我喜欢白色, ;?
我喜欢红色, 。 示例:我愿我的心灵像白色的雪花一样纯洁
我愿我的情感像红色的火焰一样炽热课件24张PPT。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九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字词知识1.字音字形
锦幛( )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蘸着( ) 掠过( )
蝼蚁( )zhàngxìngzǎohāoqiáocuìzhànlüèlóuyǐ 字词知识2.多音字shé(折本)
zhē(折腾)
zhé(折合) 折gū(骨碌)
gǔ(骨肉)骨 字词知识蝼lóu(蝼蚁)
偻lóu(佝偻)
髅lóu(骷髅) 藻zǎo(藻饰)
澡zǎo(洗澡)
躁zào(急躁)3.形近字 字词知识4.重要词语释义
残损:
憔悴:
彻骨:
蓬蒿:
蝼蚁:
苏生:
(物品)残缺破损。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透到骨头里,比喻程度极深。
飞蓬和蒿子。
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势单力薄或地位低下的人。
苏醒。 作者作品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余杭人。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理解文题 “我”是指诗人自己,“残损的手掌”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它是诗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意象。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创作背景 1941年12月25日,香
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军
投降。日本占领香港后,大
肆搜捕抗日分子。1942年,
戴望舒也被日本宪兵逮捕入
狱。在狱中,他虽受尽酷刑
的折磨,但没有屈服。在牢
狱里他写了几首诗,《我用
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
一首。 脉络梳理 重点探究1.这首诗前后两部分表达的感情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请结合原诗
作具体分析。
从感彩上说,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
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两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
前半部分,是作者想象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这里只有
“灰烬”“血和泥”,一片凄凉的景象。风景如画的“家乡”,如今
被侵略者强占,作者在诗句中流露出忧愤。作者的情绪还投射到更
多的对应物上。以下出现的一系列词语,如长白山雪峰的“冷”,黄
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
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等等,是多种感觉器官对国土现状的
感受,也是对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的暗示,是作者在囹圄中向祖国母
亲的抒怀。在前半部分里,作者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加重了情绪
的渲染。 重点探究 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
因为那里“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前后两部分一对比,
人的情感倾向更加突出。“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一向为人
称道的两个比喻,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在作者对解放区的抒情性
描述中,用的是“爱”“希望”“太阳”“春”等词语。“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两个比喻,是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
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
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
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重点探究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却不感到
芜杂,这是为什么?
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
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
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
性景物的概括,诗人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
同时也兼有嗅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
“冷”“滑出”“细”“软”等。这样,就把较为
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串在“手掌
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我们读起来就不感
到芜杂。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河堤( ) 憔悴( )
荇藻( ) 蓬蒿(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2)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dī cuì
xìng hāo 透到骨头里,比喻程度极深。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3.文学常识填空。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 ,原名是 。? 戴望舒 戴梦鸥 4.仿写诗句。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
。 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二、阅读理解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1.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诗人“发现”了什么?
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
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揭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中国的黑暗。
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
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
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
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
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
国建设得美好的希望和赤胆忠心。
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每行字数均匀,两句一韵,句式整齐匀称。三、课堂小练笔
将句子补充完整。
春天,土地给我们春苗,给我们新绿、希望和期盼。
夏天,土地给我们 ,?
给我们 。?
秋天,土地给我们 ,?
给我们
冬天,土地给我们腊梅的香馨和英勇的斗志。? 漫野灿烂
姹紫嫣红的意境
金黄金黄的果实
沉甸甸的喜悦 1.(2016·山东淄博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 。读忠烈传,宜 。读奸佞传,宜 。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 。?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④②
C〔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解答此类题要通过抓
关键词,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等去逐句推敲。“山水小品”
应与“之游”类语句相搭配;“忠列传”应与赞扬类的语
句相搭配;“奸佞传”可与鞭挞类的内容相配。以此类推,
由此可以看出所填内容是②④③①。2.(2016·河南省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2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解答该题可根据选项中的一些关联词语或重点词语来辅助判断。比如第②句中的“而”,第③句中的“首先”,第④句中的“因为”等。B1.(2016·湖北黄冈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 , , , ,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到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③⑥⑤④①② B.④①②③⑥⑤
C.③④①②⑥⑤ D.④③①②⑤⑥C2.(2016·山东东营中考)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
项是 ( )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 ;有时如
天大雨, ;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 ……?
①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 ②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 ③在
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①②③C课件16张PPT。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九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字词知识疲惫( ) 熏黑( )
隧洞( ) 蜗行( )
干瘪( ) 淤滩( )
勒进( ) 挣脱( )bèixūnsuìwōbiěyūlēizhèng胚芽( ) 笑涡( )
迷惘( ) 簇新( )
驳船( )pēiwōwǎngcùbó1.字音字形 字词知识biě(干瘪)
biē(瘪三)
xiān(纤维)
qiàn(纤绳) 纤瘪勒lēi(勒进)
lè(勒令) 2.多音字 字词知识熏xūn(熏陶)
醺xūn(醉醺醺)
薰 xūn(薰衣草) 蜗wō(蜗牛)
涡wō(旋涡)
祸huò(祸患)3.形近字 字词知识4.重要词语释义
干瘪:
迷惘:
簇新:
累累:
喷薄:
荡气回肠:
绯红:
干而收缩,不丰满。
因分辨不清而不知所措。
全新、极新。
形容积累得多。
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鲜红。 作者作品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
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
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理解文题 题目采用呼告式语句,极富抒彩;采用反
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抒发感情;“我”代表了要为
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亲爱”
则是“我”对祖国的情感体现;“啊”增强了感
彩。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1979年4月,正值拨乱反正以后,国家
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诗人曾亲身经历过风雨沧桑,
与共和国有着共同的命运。面临新的历史时期和
新的挑战,“我”将承担历史责任。本诗将“我”
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背景下,表达了一代人的心
声。 脉络梳理 重点探究1.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成的,怎样理解诗中的
“我”?
诗中“我是你……”或“我是……”的句式
反复出现,将“我”与“你”(祖国)两者紧紧联系
在一起。“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
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大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
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
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
面前,承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重点探究2.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
挚的心声,这首诗在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
点?
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
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饱含着对
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重点探究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
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
“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
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
到地面的花朵”,这几句,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
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的赞颂。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干瘪( ) 驳船( )
胚芽( ) 迷惘( )
绯红( )biě bó pēi wǎng fēi2.根据解释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鲜红。
( )
(2)因分辨不清而不知所措。
( )绯红
迷惘3.“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等三句都没有下句承接,留给了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能仿照示例为这些诗句添加一句相承接的话吗?
例: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的坎坷蜿蜒地前行。
(1)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 ?
(2)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
(3)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 ? 萌发你冰封已久的生命力量。
涤荡你饱经风霜的苦楚。
等待在你裁判的哨声中飞跑。4.文学常识填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是 ,原名是 ,
代表作有《致橡树》《双桅船》。?
5.下面是第二届短信文学大赛获奖诗歌。
自流水线上,
缓缓升起,
你是一枚公用的船票,
夜夜渡我回家。
诗歌中的“你”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月亮。通过托物言志手法用月亮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舒婷 龚佩瑜课件17张PPT。外国诗两首 九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字词知识1.字音字形
虔信( ) 慰藉( ) 凄清( )
白桦( ) 镶嵌( ) 深邃( )
晨曦( ) 潺潺( ) 瞰望( )
黝黑( )qiánjièqīhuàqiànsuìxīchánkànyǒu 字词知识蹈dǎo(舞蹈)
稻dào(稻谷)
滔tāo(滔滔)
畔pàn(湖畔)
判pàn(判断)
叛pàn(叛国) 邃suì(深邃)
遂suì(遂愿)
隧suì(隧道)
藉jiè(慰藉)
籍jí(书籍)2.形近字 字词知识3.重要词语释义
慰藉:
沐浴:
瞰望:
黝黑:
虔信:
苍茫:
晨曦:
安慰。
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从高处向下观看。
黑,黑暗。
诚心。
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清晨的太阳光。。 作者作品 兰斯顿·休斯(1902-1967),美国诗人、小说家、
剧作家、评论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
誉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代表作有诗集《困倦的
布鲁斯》《给犹太人的漂亮衣裳》等。 作者作品 莱蒙托夫(1814-1841),19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
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因为普希
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
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
决斗,年仅二十七岁。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
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
《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
小说《当代英雄》等。 理解文题《祖国》
题目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是
表达诗人对祖国“情感”的。
作者眼中的祖国有其独特的
内涵。《黑人谈河流》
“河流”在诗中是一个高
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这个
意象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
人谈河流”就是黑人谈自己的
历史,是对自己祖先和故土的寻
根。 创作背景《祖国》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
俄国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科夫发表了一首题为“祖国”的诗,认
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
创作背景《黑人谈河流》
休斯的创作根植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的痛
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他们源
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
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
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
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
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脉络梳理脉络梳理 重点探究 1.你是如何理解诗人在《祖国》一诗第一节中对“鲜血换来的光
荣”“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的否
定的?
封建农奴制度下的俄国,本身就具有两重性:优美富饶的大自然
和淳朴乐观的俄罗斯人民是可爱的,而沙皇专制暴政给俄国带来的
贫穷、落后和灾难却是可憎的。这种复杂的情感是黑暗年月里一
个正直的爱国诗人所常有的。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
柯夫发表的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
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以爱国主义为幌子来炫
耀他们的文治武功。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发表了他的重要同名诗作
《祖国》。他把祖国一分为二,否定了用“鲜血换来的光荣”的祖
国,指出热爱祖国山河和劳动人民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表达了他对
祖国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 重点探究2.《祖国》这首诗中,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
直抒胸臆是本诗抒情的主要方式。一开头,诗人就说“我
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接着诗人使用了几个表示让步
的句子强调他对祖国的这种爱情是无以替代的。接着又以“我
爱……,我爱……”,诗人反复强调,把自己炽热的爱国情感融化
在俄罗斯生活的动人画卷之中。因此,直抒胸臆是诗人抒情的
主要方式。 重点探究3.《黑人谈河流》这首诗是按照什么思维逻辑进行构
思的?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着严密的思维
逻辑。仔细分析诗歌,可看出诗人是按照这样的思维逻
辑进行构思的:我了解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
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
见证——因此我了解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
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虔信( ) 深邃( )
晨曦( ) 瞰望( )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 的幻梦。?
(2)我的灵魂得像 一般深邃。?
(3)我瞰望 ,在河畔建造了 。?
3.《祖国》一诗用“ ”统摄全诗,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
“ ”。 qián suì
xī kàn 慰藉
河流
尼罗河 金字塔
我爱祖国
奇异的爱情 4.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D.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D5.文学常识填空。
(1)《祖国》的作者是 ,是19世纪俄国继普希
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2)《黑人谈河流》的作者是 ,美国诗人,黑人文艺
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 ”。 莱蒙托夫
休斯
哈莱姆的桂冠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