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摇篮曲中蕴含的情感,体验深深母爱,懂得感恩;
(二)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中装饰音(倚音)的唱法,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等演唱实践,学会用自然圆润、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体验声与情的和谐统一。
2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看:根据大纲的要求,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节拍等相关基础知识,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前学过的三拍子的节奏特点等相关知识,为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讨论对摇篮曲体裁的理解,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2、从学生的能力基础上看: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分析、比较能力,利用他们较为熟悉的旋律往往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看:这一阶段学生的音乐能力参差不齐,对音乐的理解多还停留在感性思维上等,因此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听”“议”“唱”“动”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并体验音乐。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的特点,从对音乐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理解的程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学生真正感受摇篮曲的美,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
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把握,附点节奏、倚音以及弱起小节的学习。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互动导入——“引”
1、听音乐说情景:请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弹奏音乐,让学生说出想象到的场景。
2、看场景说音乐:观看“奶爸哄娃睡觉”视频(无声),让学生说出视频中的爸爸弹奏什么样的音乐(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速度、力度、情绪方面加以分析)
3、揭示课题:通过上面欣赏引出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并总结此体裁特征。
【设计意图:激情的律动,缓解课堂初始的庄重氛围,并通过视听结合,激起学生对课题学习的兴趣。】
二、初听歌曲,整体感知——“听”
1、初听歌曲:闭上眼睛,仔细倾听,体会歌曲的意境及情感。
2、交流体会:听完请学生们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初听歌曲,让学生用音乐角度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也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在交流体验的环节,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方式分析歌曲】
三、学唱歌曲,感受母爱——“唱”
1、了解歌曲背景
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一1897)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欧洲音乐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他们的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都是B)。他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最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他最大的贡献是记录整理所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
歌曲创作背景:1858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指挥女声合唱团时,与女歌唱家法柏夫人相识,她很喜欢演唱勃拉姆斯的歌曲,两人成为好朋友。十年后,法柏夫人生了第二个男孩,勃拉姆斯闻讯后,决定写一首“摇篮曲”向她表示庆贺。于是,他从《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一书中选取一首童谣并将其改编成歌词,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摇篮曲》
2、发声练习
在学唱之前,根据歌曲的难点高八度演唱,设计一段发声练习:
(1)1=C
3/4
1=C
3\4
1
1
|
i
—
6
4
|
5
—
3
1
|
4
3
2
|
1
—
||
wu
wu
\用“wu”练唱,教师示范并提示,唱八度大跳音程时喉头要稳定,用气息支持声音,气息控制平稳,声音连贯,柔和,保持高位置共鸣。
【设计意图:1、调整发声状态,用良好的声音来歌唱。2、为解决歌曲中的八度大跳及高音演唱难点巧设铺垫。】
3、学唱简谱
(1)全班一起读谱面信息(曲名,作者,调号,拍号,演唱形式,演唱情绪)
(2).请学生找出曲谱中和刚才发声练习相似的片段(引出前倚音,后倚音)全班学唱此片段。师生轮唱。
(3)学唱歌曲前半段,在学唱之后,请学生说出此段“特别”地方,全班在难点的地方再次学习和演唱。
(4)演唱整首旋律(师提醒注意换气)
(5)加入歌词演唱(配合三拍子特点,引导学生唱出强弱规律结合身体律动感受曲子的摇摆律动感)
(6)曲子整体分析,请学生讨论如何重新的演绎歌曲
(7)按照学生的方式,演唱整首歌曲
【设计意图:歌曲学唱环节较为枯燥,分段落,分层次的演唱,避免学习中的枯燥。此外,引导学生自主找出曲子重难点,而不是单一教师在演说,把主导地位交给学生,三拍子的感觉通过律动更能让学生体会摇篮曲的伴奏特点,为下面教学做好铺垫】
四、对比欣赏,加深认识——“议”
对比欣赏——中西方摇篮曲
教师改编“摇篮曲”的不同伴奏风格,引导学生总结出摇篮曲的体裁特点(从歌曲的音乐形象,曲调,伴奏方面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同一旋律不同演绎风格,能让学生更直观感受摇篮曲的特点风格从而总结出其体裁风格特点】
五、扩展延伸,感受母爱——“爱”
1、母爱
2、主题升华大爱无疆:也许你已经开始淡忘妈妈怀抱的温暖,也许你已经记不清妈妈为你唱过的摇篮曲,但是,妈妈的爱从未离开,爱一直伴随着我们,就像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这也是爱的摇篮里——观看《八五.爱的纪念》。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一道心理测试题导入,极大调动他们学习热情,同时把这首歌所包含的情感传达出来】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什么是摇篮曲,摇篮曲有哪些特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通过分析、对比,让自己更深刻的理解作品,更好的享受艺术的魅力。我们不仅学会了唱这首歌,更体会了歌曲中所包含的爱,母爱,同学之间友爱,老师的爱,爱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把爱传递下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情感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共15张PPT)
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八年级音乐
摇篮曲
体裁特点
音乐形象: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伴奏: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
勃拉姆斯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史上,他曾与巴赫,
贝多芬齐名,
被称作“德国三B”
他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
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
最大的贡献记录整理所完成的
《德意志民歌集》。
发声练习
1
1
|
i
—
6
4
|
5
—
3
1
|
4
3
2
|
1
—
||
wu
1=C
3\4
表示妈妈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呵护
V
V
V
V
V
V
V
前倚音
后倚音
弱起小节
附点节奏
附点节奏
一拍
表示妈妈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呵护
V
V
V
V
V
V
V
弱起小节
表示妈妈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呵护
前倚音
后倚音
V
V
V
V
V
V
V
歌曲分析
单二部
第一乐段A(1-9小节)
母亲轻拍小孩入睡情景
第二乐段B(9-17小节)
包含母亲深深祝福之情
东北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 树叶遮窗棱
啊蛐蛐儿叫铮铮 好比那琴弦儿声啊
琴声儿轻调儿动听 摇篮轻摆动啊
娘的宝贝闭上眼睛 睡了那个睡在梦中啊
夜空明星儿飞 唱着那东方红啊
小宝宝睡梦中 飞上了天空啊
骑上那个月啊 骑上那颗星
宇宙任飞行啊 娘的宝宝立下大志
去攀那个科学高峰
报时钟响叮咚 夜深人儿静啊
小宝宝快长大 为祖国立大功啊
月儿那个明风儿那个静 摇篮轻摆动啊
娘的宝宝睡在梦中 微微的露了笑容啊
啊...哎...
中外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的特点:
1)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2)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
的祝福和希望。
3)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摇篮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以“母亲对孩子的爱”为中心。
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你是否了解你妈妈?
1、你妈妈的生日是_________。
2、你妈妈的体重是_________。
3、你妈妈的身高是________。
4、你妈妈穿_______码鞋。
5、你妈妈喜欢颜色是________。
6、你妈妈喜欢水果是________。
7、你妈妈喜欢的花是________。
8、你妈妈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是_____________。
9、你妈妈经常用来教育你的口头禅是__________。
请你如实回答。
答对6题以下的请你以后多与妈妈沟通。
然而,
亲情更多的是表现在
生活中的细节
只要我们细细品味
爱就时时溢满我们的心房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