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唱腔、四大行当、四大徽班、四大名旦等基本知识
2、欣赏梅兰芳的京剧片段,体会京剧的韵味,并学唱一两句
3、中华国粹是博大精深的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年的课程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对于作品欣赏也有了一定的体会方法,但是京剧是平时不常接触的音乐体系,学生对这方面了解程度不够
3重点难点
1、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
2、欣赏京剧,体会京剧的韵味
3、学唱一两句京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京剧
1、聆听《唱脸谱》这首歌曲,引导学生说出歌曲中除了流行元素还有什么元素 (京剧元素)
2、教师:同学们了解京剧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京剧的美妙世界
活动2【讲授】京剧的基本知识
1、京剧的起源与发展
现存剧种有三百多种。京剧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革新与发展乃其中的佼佼者。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称“京剧”。京剧的起源始于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经历“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至今已有200年历史。
2、四大徽班
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3、京剧鼻祖
在京剧第一代著名演员中,程长庚(安徽省潜山县人。生于1811年11月22日,卒于1880年1月24日)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被人们誉为“京剧鼻祖”,是三庆班的头牌老生和班主。
4、四大行当
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成年男子)、小生(青少年男子)、武生(分长靠、短打及猴儿戏)、红生等几个门类。
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
,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妇女。还有“武旦”和“刀马旦”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
净: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俗称“大花脸”。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
丑:京剧中的
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表演风格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分"文丑"和"武丑"
5、四大艺术手段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6、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活动3【讲授】京剧大师——梅兰芳
1、梅兰芳生平(短片介绍)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艺术家。名澜,字浣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8岁学艺,10岁登台,以嗓音圆润、唱腔柔婉、身段优美、表情细致享誉全国。
梅兰芳贡献:
1、将青衣、花旦、刀马旦融为一体,巩固并发展了“花衫”行当。
2、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等进行革新创造,创立了独树
一帜的“梅派”艺术。
3、积极排演创作新戏,扩大了京剧艺术的表现魅力。
4、数次出国访问演出,为京剧艺术走向世界舞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代表着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时代高峰,更在京剧艺术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梅兰芳代表作品:《天仙配》《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断桥》《穆桂英挂帅》《春香闹学》《天女散花》
2、欣赏京剧唱段《霸王别姬》《贵妃醉酒》,了解其中的故事。
3、唱腔——皮黄腔
西皮:戏曲腔调之一。唱腔明快高亢,刚劲挺拔,适于表达欢乐、激越、奔放的感情。
二黄:“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二黄都同西皮腔调并用,合称“皮黄”。
4、学唱一两句
活动4【活动】课外延伸
1、欣赏李玉刚《新贵妃醉酒》,对比梅兰芳《贵妃醉酒》不同之处
2、欣赏加入京剧元素的春晚歌曲《情非得已》
活动5【作业】总结
我国的戏曲音乐博大精深,京剧艺术作为中国的“国粹”,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还要勇于改革和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进而把京剧发扬光大。
祝愿中华国粹永远流传“梅花虽落芳犹在,兰花但谢韵犹存”
作业:课下学唱其他一些京剧唱段,下节课唱给老师听(共26张PPT)
PPT宝藏_www._提供
国之瑰宝——京剧
京剧的诞生及发展
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革新与发展,现存剧种有三百多种。京剧乃其中的佼佼者。
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称“京剧”。京剧的起源始于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经历“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至今已有200年历史。在京剧形成的过程中,名角辈出,流派纷呈。其中,梅兰芳的表演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即: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俗称“梅派”
四
大
徽
班
Contents
京剧的鼻祖
在京剧第一代著名演员中,程长庚(安徽省潜山县人。生于1811年11月22日,卒于1880年1月24日)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被人们誉为“京剧鼻祖”。
是三庆班的头牌老生和班主。
生
旦
净
丑
京剧行当
生
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成年男子)、小生(青少年男子)、武生(分长靠、短打及猴儿戏)、红生等几个门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内行术语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
,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还有“武旦”和“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
正旦
老旦
花旦
武旦
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俗称“大花脸”。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
净
京剧中的
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表演风格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
武
丑
文
丑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
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一向以阴柔之美取胜,而四大旦之一的尚小云,其表演艺术却富于阳刚之美,处处闪烁着一种英武之气,宛如映日风荷,炽热壮美,在百花园中别具特色。
程砚秋所创造的
程派
唱腔,
达到了京剧音乐空前的高度和深度。
程砚秋的
水袖
功,更是一绝,有“勾、挑、
撑、冲、
拨、扬、
掸、甩、
打、抖”
的十字诀,每一种用
法
又有若干
变化,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
成为刻画人
物的一种有力
手段。
荀派艺术具有性格化、生活
化、大众化的特点。
荀慧生的戏路之广,在四大名旦中堪称第一,其文戏、武戏、悲剧、喜剧、正剧演来都各尽其妙,特别擅演小家碧玉,描摩
少女、少妇的心态、神情活灵活现,艳而不妖,媚而不俗
梅兰芳是?"四大名旦"之首,是中国当代最卓越的艺术大师之一,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戏曲艺术家的杰出代表。梅兰芳及其创立的"梅派"艺术,是中国民族艺术的瑰宝,
在世界上也享有极高声誉。
京剧大师——
梅兰芳
梅兰芳生平: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艺术家。名澜,字浣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8岁学艺,10岁登台,以嗓音圆润、唱腔柔婉、身段优美、表情细致享誉全国。
梅兰芳贡献:
1、将青衣、花旦、刀马旦融为一体,巩固并发展了“花衫”行当。
2、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等进行革新创造,创立了独树
一帜的“梅派”艺术。
3、积极排演创作新戏,扩大了京剧艺术的表现魅力。
4、数次出国访问演出,为京剧艺术走向世界舞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代表着京剧旦角表
演艺术的时代高峰,更在京剧艺术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梅兰芳代表作品:
《天仙配》《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断桥》《穆桂英挂帅》
《春香闹学》《天女散花》
霸王别姬的故事
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斗中最后失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梅兰芳演绎《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剧情梗概:这个唱段是在项羽兵败异常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虞姬劝他等候救兵;此时项羽感到困乏,虞姬又劝他休息一会儿,项羽睡着后,虞姬步出帐外,以期驱散愁情的情况下演唱的。
梅兰芳
《霸王别姬
》剧照
唱词: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
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梅兰芳《贵妃醉酒》剧照
唱词: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哇)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恰便似(啊)嫦娥离月宫,
奴似嫦娥离月宫。
【南梆子】
属于西皮类唱腔。(西皮:戏曲腔调之一。唱腔明快高亢,刚劲挺拔,适于表达欢乐、激越、奔放的感情。)
南梆子唱腔委婉优美,旋律性强,适于表现细腻柔美的情致。
【四平调】
又叫做“平板二黄”。行腔既与西皮相似又与二黄类同。(“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二黄都同西皮腔调并用,合称“皮黄”。)
适合表达多种多样的情感,如华丽,委婉缠绵,愉悦和苍凉急切等。
李
玉
刚
新贵妃醉酒
我国的戏曲音乐博大精深,京剧艺术作为中国的“国粹”,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还要勇于改革和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进而把京剧发扬光大。
祝愿中华国粹永远流传。“梅花虽落芳犹在,
兰花但谢韵犹存”。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