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话 语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高贵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自然段。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第6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中对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2.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语言的魅力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2] 坐着一个衣衫褴褛(lán
lǚ)、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①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作者为什么重点描写老人的外貌 ] [3] 他不像其他乞丐(ɡài)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②从老人特有的行乞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 [4] [③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穿着华丽、打扮漂亮” ]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shān)姗而去了。
[5]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一个盲老人行乞,但行人都无动于衷。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
段导读:诗人让·彼浩勒经过此地,从木牌上的字发现了问题。
“唉!”老人满面愁容,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6] [④从老人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7] 段导读:老人的回答证明了让·彼浩勒的判断,表现了老人当时内心的悲伤。
让·彼浩勒听了,沉吟了一下,把木牌悄悄翻过来,拿起笔写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⑤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段导读:让·彼浩勒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把木牌翻过来,重新写了几个字就离开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询问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8] 段导读:下午给钱的人很多,与前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说明让·彼浩勒的那几个字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法国大诗人让·彼浩勒在牌子的反面重新写了几个字,结果给钱的人多极了。
“春天到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彩。[⑥省略号表示什么 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那教堂尖顶的莺飞燕舞,那塞纳河畔嬉戏的孩子,怎能不叫人陶醉呢 [⑦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令人陶醉的景色 ] [9] 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0] [⑧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揭开了行人突然慷慨施舍的谜底,原来是木牌上的语言产生了神奇的力量。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形。
2.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脉络,标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投影(自学提示)。
一 激情导入
谈话:板书“魅力”,指名读。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谁能结合实际生活,说出“魅力”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看看课文是要告诉我们语言有什么魅力。
二 初读课文
1.边读边圈画出生字。
2.根据提示,自学生字。
(1)读准字音。
(2)总结出生字中最易读错的字、最易写错的字和最易混淆的字。
3.自学汇报。
课堂反馈自测题。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班白( ) 无动于中( ) 良晨美景( )
(2)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褴褛( ) 姗姗( )
(3)你借助字典理解了哪些词
4.自由读课文,读后用简短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再读课文,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6.集体交流,简单的问题当堂解决,再归纳出共性的问题。
如:简单的几个字,为什么会使过路人纷纷给盲人钱呢 什么叫“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
1.读准每个生字。
2.总结出生字中最易读错的字、最易写错的字和最易混淆的字。
3.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从中找出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或词典弄懂。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再读课文,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本课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动人心弦的话语,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感悟,提高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学生通过朗读“春天到了,可是……”理解语言,进而积极思考,表述自己的观点,激发情感,认识语言的巨大力量,体会语言的魅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对于“魅力”的理解,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查字典固然是一种理解词义的办法,但是学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魅力的事物随处可见。教师可以请学生谈一谈什么最有魅力。一般来说,问题刚一提出,一双双小手便会迫不及待地举起来。在他们的描述中,“魅力”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包容着情感的具体事物。学生正在用他们的眼睛发现“魅力”,用他们的心灵感受“魅力”,用他们的语言表达“魅力”。事实上,在一些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能从标语、警示语、文章中去寻找“魅力”,这说明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在这个基础上,便很容易由此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1.看拼音,写词语。
lán
lǚ(褴褛) shēn
shì(绅 士) wú
dòng
yú
zhōng(无
动
于
衷)
2.比一比,再组词。
3.先解释词语中加点的字,再解释词语。
无动于衷:衷,内心。词义:内心一点儿也没有受到触动。
姗姗而去:姗姗,走路缓慢、从容。词义:缓慢、从容地离去。
4.读下列词语并任选一个造句。
褴褛 斑白 无动于衷 嬉戏 良辰美景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面对坏人坏事怎能无动于衷呢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例来说明“语言的魅力”的。
2.通过朗读,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的含义。
3.体会文中对人物外貌以及神态描写的作用。
1.演示课件(春天的美丽风光)。
2.教师课前搜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魅力”的语言。
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
你是怎样理解“魅力”的 “语言的魅力”又是什么意思
二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文中哪句话有魅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边读边思考。
(春天到了,可是……)
三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魅力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可以简单地批注上你的感受。
1.自读课文。
2.交流汇报。
(1)盲老人的前后变化。
①盲老人情感上的前后变化。
前:“唉!”老人满面愁容,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后: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②读读这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指导朗读:大家想一想,盲老人在诗人添上那几个字的前后心情有什么不同。小组内相互读一读,读出体会。
(2)行人的前后变化。
师:刚才我们抓住盲老人在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前后的变化,感受了这句话的魅力。我们还可以从哪儿感受
①行人情感的前后变化。
前: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后:给钱的人多极了。
②谈感受。
③感悟第6自然段。
对呀!这些绅士、贵妇、少男少女们上午都无动于衷,而下午却给了盲老人很多钱,读到此处你有什么感受吗 为什么
(结合春天的美丽与盲老人却看不到来谈。)
ɑ.指名谈感受。
b.放演示课件(春天的美丽风光)。
c.带着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读第6自然段。
(3)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读读课文题目,此时你对“语言的魅力”有什么新的理解
(4)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有“魅力”的语言吗 (小草茵茵,何忍踩踏 )
请你给绿化带、水龙头、垃圾箱等搜集或编写有魅力的语言。
四 总结全文
语言的魅力不仅带给盲老人物质上的满足,更给了他精神上的慰藉。语言的魅力还在于它不仅唤起了行人对盲老人的同情,更是对诗人自己灵魂的净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两句话所表达出的不同效果入手,进行比较和体会,先放手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再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体会文本。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思维被彻底地激活,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质疑。学生对这句话的魅力有了较深刻的体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
生活中处处可见有魅力的语言。学生理解了课文中语言的魅力后,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到生活中去寻找有关语言的魅力的格言、警句、故事。一张张精美的语言卡、警示语被展示出来。学生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后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充满吸引力,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多种能力,内在潜力也得到激发。
1.积累好词、佳句。
(1)摘抄文中的成语。
(2)摘抄文中的两个反问句。
2.把你从文中摘抄的两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4.你对文中的盲老人和行人分别有什么印象 从哪里看出来的
文中的老人很穷、很可怜,我是从老人的衣着、外貌以及木牌上的话看出来的。行人缺乏同情心,我是从他们的行为上看出来的。
5.根据意思把成语补充完整。
(花)言(巧)语:虚假而动听的话。
(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话。
塞纳河,法国北部河流。发源于东部郎格勒高原,流经巴黎盆地,在勒阿弗尔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长776千米,流域面积7.8万平方千米。通航里程约560千米。海轮乘潮可达鲁昂港。内河航运干线,货运量居全国第一。主要港市有勒阿弗尔、鲁昂与巴黎。上游建有水电站。沿岸地区为法国经济中心。有运河同莱茵河、罗讷河、索恩河、卢瓦尔河等相通。
《语言的魅力》课堂实录
一 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们经常被路旁的一些标语或广告吸引,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板书课文题目:语言的魅力)
1.读题。
2.质疑:“魅力”是什么意思
(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阅读的韵味。)
二 自由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在巴黎的街头,有一个盲老人乞讨,竖了一个写有“我什么也看不见”的牌子。可是路人无动于衷,法国诗人让·彼浩勒看到了,拿起笔在牌子的背面写了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下午给盲老人钱的人多极了。
师:能够把这么长的课文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描述出来,很好。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师:盲老人上午在木牌上写的是什么
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结果路人无动于衷,后来诗人在牌子上写了什么
生:春天到了,可是……(师板书:春天到了,可是……)
师:结果——
生: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师板书:多极了)
三 抓住“变化”,启发思考
师:我们发现随着木牌上字的变化,人们的表现也发生了变化,老人也由叹息变为非常高兴。这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你能发现哪些情况没有变吗
(生看书、读书。)
生:老人一直看不到,这点是改变不了的。
师:对,盲老人还是盲老人。还有什么
生:都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
师:对,那盲老人乞讨的方法改变了吗
生:没有。
师:既然还是在这条繁华的巴黎大街上,还是那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这样乞讨的方法,可是随着木牌上字的变化,事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个字竟然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生:这六个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师:对,核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六个字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师: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
(小组交流,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再与之前的话相比较,这样学生才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生:第一次路人看见牌子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没什么反应,后来看到“春天到了,可是……”产生了同情心,就给盲老人钱了。
生: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可是盲老人却什么也看不见,眼前一片漆黑。当人们想到一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时,怎能不对盲老人产生同情呢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想法也和你们一样,并且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出来,那就是这篇课文的第6自然段。
四 引导思考,感受语言魅力
(同学们饱含着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然后探究。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思考: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一句话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师:在你的心中春天是不是万紫千红的
生:是的,我认为这句话是非常有魅力的语言。看到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想到了春天的良辰美景,然后他们又想到这个盲老人却看不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同情心油然而生,自然会帮助这位老人。
师:很多同学都会有同样的感觉,的确,春天在我们常人的眼里非常美丽。
(放课件:春天的美景。)
师描述:生机勃勃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能不叫人陶醉呢 但是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屏幕出现一片黑色)。
(适时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情感体验。)
五 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1.结合实际,说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打动人心的语言(如广告语、名言警句等)。
师:有时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如果你运用了恰当的语言,它会更吸引人。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警示语,不但能够吸引人,而且能够教育人。在预习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搜集这样的语句,有谁搜集了一些
生:我在校园里的草坪上看到: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生:我在外面的街道上看到: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2.根据提供的画面,尝试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语言。
出示课件:(一个草坪,一个图书室。)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幅图,设计一个警示语,如果这两个你都不喜欢,也可以设计其他的。
生:爱护每一朵花儿,珍惜每一片绿色。
生:花儿是如此美丽,假如您明年春天还想与它重逢,就不要让它们倒在你的脚下。
生:踹一脚我疼,折一角书疼。
生:书是知识的源泉,不是你的玩具。
3.组织交流。
(这一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 布置作业
师:回去之后,把你们写的整理出来,可以把比较好的送给社区的有关部门,也可以送给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好吗
^1
知识点详解
^2
①交代了地点和人物。作者通过极富特点的外貌描写,将一个可怜无助的老人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3
②老人是个自尊心很强的残疾人。他表明自己的身份,说明乞讨是因为失明,为生活所迫。
^4
③与上文老人的“衣衫褴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老人的可怜无助。
^5
^6
④体会到老人的失落、无奈、孤独、伤感与无助。
^7
⑤设置悬念。这句话似乎跟乞讨不相关的文字究竟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不禁让读者产生疑问,引起阅读兴趣。
^8
⑥这句话中的省略号代表的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正是用这富有诗意的几个字把失明老人与正常人拉到了一起,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让人们先因春天产生了愉悦之情,继而又对老人的处境产生了心酸的感受,所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就叫做“富有浓厚的感彩”的语言,也证实了“语言的魅力”。
^9
⑦景色越美好,就越能让人体会到一位盲人欣赏不到美景的痛苦。
^10
⑧对比和反问。通过强烈的对比,唤起行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同情心;反问引人深思,升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