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4 20:2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眼  睛
教学要求
1.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对求知的渴望。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情感。3.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
重点难点
1.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对求知的渴望。2.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 [2] 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①这两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 [3] 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wān
yán)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③用“不管……总是……”的句式写出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质 ] [4] 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大眼睛”照片的来历,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5]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6] [④从这双大眼睛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⑤怎样理解“渴望”和“忧郁”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 [7] 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⑥“虽然、可是”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
段导读:第2、3自然段用相同的结构和排比句式写出了大眼睛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联想,两处省略号省略了由大眼睛引发的更多联想,含蓄自然,让人思考回味。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bīn)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8]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段导读:第4、5自然段将人们的视角引向那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孩子,那一双双眼睛仿佛看到人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人们对失学儿童的深切同情。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用简练的手法传神地勾勒了一双清澈、专注、会说话的眼睛,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 [9] [⑦请概括一下“大眼睛”照片展示的魅力。]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 [10] [⑧作者为什么列举这些数字 ]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11] [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总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直到今天仍召唤着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支持“希望工程”,激励着许多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交流信息资料。
一 导入新课
1.揭示课文题目,齐读题目。
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这是谁的眼睛 这双眼睛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二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贫穷地区的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三 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照片的来历、对这双眼睛的具体描述、大眼睛照片展示的魅力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向同学介绍你搜集的相关资料。
四 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1.比一比,再组词。
2.教师重点讲解:“碑”字的第十一笔是撇,与下面的横不是一笔。“蜒”第十笔是竖折。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大眼睛”照片的来历。
对照片的描述以及展开的想象。
“大眼睛”照片产生的魅力。
  我们首先去关注课文中的这幅插图——“大眼睛”。看到这张照片时,我们都会想去解读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这眼神中包含着什么,然后才想知道它的来历及其他的情况。教师要本着这样的想法设计教学,准备图片和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升华;同时,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体会贫困地区的儿童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首先,直观的图片导入、音乐的渲染、深情的朗读,让学生很快理解了作者的联想,并由此逐步去了解照片的来历、希望工程、人们的爱心援助等;接着,相关的补充图片、老师的情境铺设,更使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深深地被震撼;之后,在讨论中学生真挚地谈论自己的想法,表示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1.熟读课文。
2.积累本课的词语。
的山路  的印象
的大眼睛
3.按拼音填空。
yì:才华横(溢) 文(艺) 回(忆) (亿)万
容(易) 翻(译) (意)思 友(谊)
shù:叙(述) (树)木 (竖)直 陈(述)
(数)学
bēi:(悲)伤 (背)包 茶(杯) 石(碑)
4.希望工程是什么
5.你对“大眼睛”小姑娘还有哪些了解
1.熟悉背景,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1自然段和查找到的背景资料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希望工程”的意义。
1.有关“希望工程”的资料。
2.对这位“大眼睛”小姑娘的介绍。
一 交流背景,帮助理解
交流搜集的相关信息。
“希望工程”是什么 你对“大眼睛”小姑娘还有哪些了解
二 练习朗读,联想感悟
1.观看插图,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 你联想到了什么
2.朗读第1自然段,标出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3.你看图后的联想与作者所写的有什么差异 为什么会有不同 (说明了解背景的重要性。)
4.练习朗读。
(1)体会关联词“虽然……虽然……可是……”的表达作用。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2)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情感。
三 升华情感
1.这张照片发表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让无数人为“希望工程”伸出了援助之手。)
2.围绕“我们如何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伙伴”进行讨论。
(捐钱捐物,与灾区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互通书信,进行心灵沟通。)
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这张照片让你受到的最大的教育是什么
(①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珍惜时间,珍惜机会,努力学习。②献爱心,让更多的孩子读上书,学到知识。)
四 拓展练习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感受到人的许多心理活动。请你观察周围熟悉的人,以“眼睛”为题写则日记。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虽然……虽然……可是……
“希望工程”
努力学习
  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熟悉背景,帮助理解。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要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阅读、勾画与本文有关的背景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为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作好铺垫。二是朗读抄写,联想感悟。第2~5自然段叙事中有抒情,要先让学生看插图,谈谈这是怎样的一双大眼睛,能联想到什么;然后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精彩段”,看看作者感受到的是什么,联想的内容和我们大家的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进一步感受故事背景的重要性。三是升华情感,努力实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我们如何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伙伴”进行讨论,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并号召其他同学也投入到帮助贫困儿童的实际行动中。
1.摘录作者对照片产生的联想。
2.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1)填写的内容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填写的内容让我体会到大眼睛女孩对获取知识的渴望,对失学的恐惧。
(2)上文中两次出现省略号,你能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吗
3.请根据提示,把下面这些“看”的同义词填到合适的成语中。
顾 瞻 盼 观 瞩 睹 察 览
高(瞻)远瞩   瞻前(顾)后
举世(瞩)目   左顾右(盼)
(察)言观色   坐井(观)天
熟视无(睹)   一(览)无余
1.
苏明娟,1983年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1991年5月,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了解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张湾小学,发现了课堂上的苏明娟,于是,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地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这幅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2.
希望工程,我国个人、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为普及义务教育自愿捐款、共同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工程。1989年10月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倡立。宗旨是救助贫困地区失学的少年儿童,使受完规定的义务教育,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1
知识点详解

^2
  ①交代了发现“大眼睛”的时间、地点和背景。“跋涉30里”写出了孩子们上学的路程之远。
^3
  ②“蜿蜒的山路、在一座大水库上面”说明孩子们上学的路十分危险,情况让人担心。
^4
  ③写出了小姑娘的坚强品质,也从侧面反映了她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5
  ④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珍惜学习机会、听课十分认真的小姑娘,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
^6
  ⑤“渴望”写出了小姑娘渴望读书、渴望知识的心情;因为她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所以她的眼睛里还充满了“忧郁”。
^7
  ⑥两个“虽然”道出了小姑娘学习条件的艰苦,一个“可是”说明她对知识的渴望,并点出了“忧郁”的原因。
^8
^9
  ⑦“大眼睛”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他们向“希望工程”伸出了无数援助之手。
^10
  ⑧具体的数字指出了“希望工程”取得的巨大成绩。
^11
  ⑨比喻。把“希望工程”比作丰碑,指出了“希望工程”的深远意义,与开头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