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眼 睛
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为他们捐献角膜的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品读课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为他们捐献角膜的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课时
三课时
[1] 永生的眼睛
我终生难忘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2] 年仅三十六岁的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①作者为什么强调“终生难忘” ]下午晚些时候,一位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那些医生居然想要肢解妈妈,并将她的所有给予他人! [3] 我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含着泪水冲进了自己的房间。[②怎样理解“我”此时的思想、行为 ]
段导读:母亲不幸去世,警官为医院取用母亲的器官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十分伤心,很不理解。
[4] 我十四岁,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要索取我挚爱的人身上的东西,然而父亲却回答警官:“可以。”
段导读:我对父亲的行为不理解。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5] [③“我”的哭喊反映了“我”怎样的态度 ]
段导读:“我”极力反对父亲要捐献母亲器官的决定。
“琳达,”他平静地说,并用胳膊搂着我,“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④父亲的话有什么含意 ]他告诉我,他们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父亲这一番振聋发聩(kuì)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⑤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6]
段导读:父亲的话深深教育了“我”。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母亲不幸去世,“我”不同意父亲要捐赠母亲的器官,父亲教育了“我”。
多少年弹指而过,我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家。1980年,父亲身患严重的肺气肿,搬来与我们同住,其后的六年,生与死这个既现实又深奥的问题成为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7] [⑥如何理解“既现实又深奥”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我”与父亲经常讨论生与死的话题。
他愉快地告诉我,在他逝世后,希望能够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而重见光明,并像你的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么美妙!”
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父亲说:“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他们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自豪。况且当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时候,又会多么骄傲。” [8] [⑦父亲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
段导读:第6、7自然段写父亲决定逝世后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把眼睛捐献给盲童,并以温迪为例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
我把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9] [⑧孩子的举动说明什么 ]她十四岁——恰是当年我首次听到器官捐赠的年龄,可是母女俩的反应却有天壤之别。[⑨为什么要对比母女俩的反应 ] [10]
段导读:温迪非常理解外公的心愿,与“我”当年的反应有天壤之别。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以谈话的方式,传达出了父亲的心愿——死后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同时说明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父亲于1986年4月11日溘(kè)然长逝,我们遵从其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三天之后,温迪告诉我:“妈咪,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11] [⑩温迪的话让我们看到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
段导读:父亲去世后,“我”遵从其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女儿为之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 ”我问。
“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 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段导读:母女俩的对话验证了父亲说的话,表现了温迪崇高的精神境界。
[12]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为什么说“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 ]那天我紧搂着温迪时,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13]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段导读:父亲虽已去世,但精神永存。
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一辆卡车无情地碾过了正在马路边策马扬鞭的她。当我签字时,她的话萦(yínɡ)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 [14] [失去了可爱的小女儿,该是多么痛苦,可“我”还是签署了女儿的器官捐献同意书,这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女儿不幸逝去,琳达主动捐献女儿的角膜。
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父亲病逝、女儿惨遭车祸后,都把宝贵的角膜捐献给了他人。
温迪去世三周后,我们收到了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段导读:引用信的内容交代温迪捐献眼角膜的意义,照应文题。
如果那两位受捐赠者有机会到我们的家乡游玩,并且爱上了马,坐下描绘它们,我想我知道那慷慨的“施主”是谁——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15] [结尾为什么描写“温迪的眼睛” ]
段导读:琳达对未来的美好幻想表达了她为女儿感到骄傲、感到自豪的内心世界。
第四部分(第14~16自然段):眼睛永生了,受助者用书信方式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与谢意,让琳达得到了安慰并感到自豪。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投影仪,小黑板。
一 导入新课
1.揭示课文题目,齐读。
2.课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 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复述课文。
(2)简要地复述课文。
(3)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4)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 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 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1.组词。
达( ) 命( ) 肿( ) 肺( ) 访( )
组( ) 勇( ) 敢( ) 骄( ) 拥( )
2.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本课教学可采用“多种角度看事物”的思维策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自读自悟之后,简单理解了父亲捐献角膜前所说的三句话,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三句话的。开始学生的回答只是从盲童的角度理解,教师这时巧妙地引导:“父亲的话只是从盲童的角度说的吗 ”学生通过进一步朗读,体会到父亲是从三个角度想的,这样他们很快就想到了我们所学过的思维策略“多种角度看事物”。之后引导学生再读读父亲所说的三句话,体会这三个角度。
1.熟读课文。
2.积累本课中的词语。
3.按拼音填字组词。
jiāo:(骄)阳 (骄)傲 (浇)花
(娇)气 香(蕉)
zǔ:(阻)挡 (组)织 (阻)力
(祖)国 (组)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为他们捐献角膜的过程中,情感和认识的变化。
一
回忆课文的大意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捐献母亲的眼角膜这件事的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不理解。)
(2)标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
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
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①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绪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1)自由读课文,标画出父亲的心愿。
出示投影:
他愉快地告诉我,在他逝世后,希望能够捐赠所有尚
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
的帮助而重见光明,并像你的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
的马儿,那有多么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我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
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①默读这句话。
②“骄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献角膜。
(1)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来信”的内容。
(2)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
着骄傲的光芒。
①
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请同学说一说。
(3)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老师适时指导。
三 再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我们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进行空洞、抽象的说教,应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描写的情境当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真正理解课文。为此,教师可采取“感知——内化——反思”这种“螺旋”循环体验式阅读教学法,让这三个环节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比上一环更高一层、更进一步,最终构成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学生经历了“螺旋”循环体验以后,对学习内容不仅有了理智的了解,还有了亲身体验。
学完课文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1.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表现出的高贵品质。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和扩展练习。
一 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 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①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 (歌颂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哪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3.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 小练笔
1.请你写一件令你感触最深的事情,内容要有详有略。
2.学生练笔,教师指导。
3.交流习作,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
永生的眼睛
母亲 父亲
女儿 (捐赠角膜)
(不理解) (理解) (影响) (“我”的态度)
这篇课文只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才能真正体会到课文的内涵,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自由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在读中谈感受、读中质疑、读中进行角色互换。这一角色体验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内心所需,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把原文机械地重说一遍,而是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从而把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使作者的感情转化成自己的感情,经过再加工、再创造,成为和生命个体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的小练笔读给家长听。
1.角膜移植是以新鲜、透明的或保藏的尸体角膜代替被切除的、不透明的病变部分角膜的眼科成形手术。据卫生部统计,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角膜的捐献者很少,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
2.器官捐献和移植: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以至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人类寿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是本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许多病危重病患者通过器官移植重获新生。然而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随着我国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于遗体捐赠的认识越来越理性,许多人已经能够接受器官移植造福人类的观念,并在生前自愿签署捐赠遗体的协议。
《永生的眼睛》课堂实录
一 导入
师:老师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放映2004年感动中国的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
(教师相机讲解。)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器官移植的感人至深的文章。(板书:永生的眼睛)
(生齐读课文题目。)
师:看了题目,大家猜猜,这篇文章会讲一个什么故事呢 你最想弄明白什么问题呢
生:关于捐赠眼角膜的故事。
师:那么,是谁捐赠了自己的眼睛呢
二 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课文,可以拿出笔,在文中做一些标记。
(生读课文,交流。)
(师板书:母亲 父亲 女儿)
三 细读课文
师:当十四岁的“我”失去了妈妈,听到父亲同意捐赠妈妈的角膜时,态度是怎样的
生:强烈反对。
师:你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感受到
生:从“我惊呆了”一直到“完整地离去”。(师出示课件。)
师引导:老师被你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当世界上你最挚爱的妈妈离你而去,你再也不能吃到她亲手做的饭菜,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叮咛时,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悲痛,伤心欲绝。
师:这时如果有人要取走你母亲身上的一部分,你会怎么样
生:非常气愤。
师:所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生朗读,可分多种形式。)
师:读得真好,琳达失去亲人后,强烈的痛苦使她难以接受器官捐赠,后来她的看法改变了吗
生:改变了。
师:是什么令她改变了
生:是父亲的话。
师:你能找到这段话吗 可以边读边标画出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生找出这段话,交流体会。)
师:是的,就是这样一句朴素但却感人至深的话使琳达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让我们不禁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出示课件。)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最珍贵的东西 你愿意把它送给素不相识的人吗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大家刚才谈到的珍贵的东西,是我们身体之外的东西,送给别人以后,还可以用金钱买回来。可是有一种东西,送给别人以后就再也买不到了,那就是我们身体的器官。因此老师觉得最珍贵的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么珍贵的东西,父亲愿意在他死后捐赠给别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认为这样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师: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很有爱心,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父亲看似普通的话语,给了女儿怎样的影响
生:使女儿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振聋发聩。
师:父亲还有哪些话也给了琳达深刻的影响
(生交流父亲的话。)
师:读着父亲的话,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个美妙情境!
生: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
师:受父亲的影响,琳达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当初强烈地反对捐献母亲的眼角膜,到遵从父亲的遗愿在父亲死后捐献了父亲的角膜。(板书:遵从)
师:令琳达感动的不仅是她的父母亲,还有谁
生:女儿温迪。
师:同学们从文中找到描写温迪受影响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外公的心愿给温迪留下的是什么
生:骄傲。
师: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人令你骄傲或者你做过什么骄傲的事 你当时的神情、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生交流。)
师:温迪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外公而骄傲。
(生交流,朗读、反复地读。)
师: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而是——
生:父亲的爱心,父亲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留给家人的骄傲!这是多么无私的骄傲,多么伟大的骄傲哇!
师:为了别人能够见到光明,小温迪愿意像外公、外婆一样在死后捐献自己的眼睛,多么善良的女孩,多么崇高的精神哪!是女儿的行为再次深深地感动了琳达,让琳达的态度彻底发生了转变。三个月后,温迪不幸遭遇车祸,琳达遵从了女儿的心愿,主动捐献了女儿的眼角膜。
(师板书:主动)
四 升华情感
师:温迪死后,捐献的眼角膜成功地为两个人做了角膜移植,使他们重见天日。下面请听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的人的呼声。(配乐朗诵。)
诗歌《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师: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外公曾经说过什么
生: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
师:不仅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连14岁的小温迪也做到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齐读课文题目)。
师: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生:不是,温迪的外公、外婆还有她虽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他们留给世界的还有他们无私的爱和他们的奉献精神。
师:角膜捐献是有限的爱,但生命却是无尽的爱!这种爱可以跨越国界,穿越灵魂。这世界因为有爱才转动,这世界因为有爱才永恒,让我们祝福这蓝色的星球,永远有绿色的和平,祝福这斑斓的世界,永远拥有最美的和声。在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题目,永远记住文中伟大的母亲、父亲和温迪。让我们为他们也为所有愿意捐献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
知识点详解
^2
①“终生难忘”说明母亲的去世给“我”带来莫大的悲伤,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从而引起下文。
^3
②通过对“我”的心理、行为、神态的描写,表现了“我”对肢解妈妈的做法极为不理解和无比悲痛的心情。
^4
③反映了“我”对这件事持强烈反对的态度。
^5
④父亲的话有两层含意:一是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二是如果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是有意义的。这句话体现出琳达的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6
⑤“振聋发聩、最重要的一课”说明父亲的话对“我”的教育之深、影响之大;在结构上,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7
⑥说“现实”是因为生与死是每个人必然的经历;说“深奥”是因为每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尽相同;“经常讨论的话题”为下文女儿能理解外公的做法埋下了伏笔。
^8
⑦在说到自己逝世后这么悲伤的话题时,父亲还能很愉快,为自己能够帮助别人而骄傲,表现出父亲的豁达。
^9
⑧从温迪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她的善良、懂事,以及她对外公的敬佩。
^10
⑨照应上文,通过对比更加突出温迪善良美好的心灵。
^11
⑩温迪的言语表明了她对捐献器官的正确认识,闪耀着她思想的光芒。
^12
父亲献出的不仅仅是角膜,还有一颗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心。而这种因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格将世代相传。
^13
承上启下。“紧搂着”照应上文,写出了“我”的感动;“没有想到”“再一次”引出了下文的故事。
^14
这说明“我”受到父亲、女儿的影响,已完全理解并支持器官捐献的做法,更要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15
“温迪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点题——永生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