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朱鹮飞回来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2 朱鹮飞回来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5 09: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回  归
教学要求
1.懂得濒临灭绝的生物应当回归自己的家园,人类应当还给它们本属于它们的栖息地。告诫人类不要肆意破坏自然环境,只有这样人类和动物才会生活得很好。2.深入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
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文章的题目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朱鹮(huán)飞回来了
小光家住在秦岭偏僻的小山村里,平时很少有人来。 [2] [①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小光向往山外的世界,希望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去看一看。
这一天,小光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被几个人吸引住了,只见他们背着大背包, [3] 一边走一边在谈论着什么。[②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见到小光,他们亲切地打招呼,问他去一个山村怎么走。 [4] 小光腼腆(miǎn
tiǎn)地告诉他们,他就是那个村的,村长就是他爸爸,跟着他走就行了。[③“腼腆”一词写出了山里孩子怎样的特点 ]
段导读:小光在放学路上遇到陌生人问路,热心为他们带路。
路上几个叔叔问了小光许多问题,什么这儿的鸟多不多啦,小光都见过什么样的漂亮鸟儿啦。[④几个叔叔为什么要问有关鸟的问题 ]一会儿,他们就来到村里, [5] 小光的爸爸接待了他们。晚上,几个叔叔就留在了小光家。
段导读:小光把几个叔叔带回家,小光的爸爸留他们住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小光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个叔叔,并把他们带到了自己家。
吃过晚饭,几位叔叔和爸爸聊天,还拿出一些鸟类的照片给爸爸看。小光在一旁听着、看着,终于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1978年,一份有关野生动物的紧急报告引起了亚洲国家的关注。报告里说被称为“吉祥之鸟”和“东方宝石”的朱鹮已陷入灭绝的境地。在日本,最后一只野生朱鹮已经死去,动物园里饲养的六只朱鹮已经失去了繁殖能力。我国自从1964年在甘肃捕获一只朱鹮以来,一直没有发现朱鹮的踪迹。为了查明朱鹮在我国的生存情况,一支科学考察队到各地寻找朱鹮。 [6] [⑤小光听到的这些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 ]
段导读:从叔叔和爸爸的聊天中,小光得知了几位叔叔的来意。
这支科学考察队就是由这几个叔叔组成的。他们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寻觅了很久,毫无收获。 [7] [⑥“寻觅了很久,毫无收获”说明了什么 ]经过一番认真的推敲与考证,大家把目光转向秦岭地区。他们认为那里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长期以来较少开发,而且历史上朱鹮活动频繁,在那儿找到朱鹮的希望较大。 [8] [⑦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就这样,科学考察队来到了秦岭地区的陕西省洋县,来到了小光住的村子,希望能得到村民的帮助。
段导读:科考队来陕西省洋县考察的原因。
[9]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聊天,小光了解到原来这几位叔叔是科学考察队的队员,他们来到秦岭地区是为了寻找濒临灭绝的朱鹮。
第二天,小光来到学校,将头天晚上的事告诉了同学们,请同学们和他一起寻找。听完小光的叙述,小胖叫了起来:“嗨!不就是咱们平时说的红鹤吗 我知道哪儿有!”
小光可高兴了:“真的 这可不能骗人!”
小胖拍拍胸脯:“我敢保证!”
小光高兴得紧紧抱住了小胖。
段导读:小光和小胖的对话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和保护朱鹮的决心。
晚上,回到家里,小光将学校的事对几位叔叔一说,大家都很高兴。第二天小光和小胖请了假,连学校的自然课董老师也跟着考察队员一起参加寻找朱鹮的工作。 [10] [⑧“连、也”说明了什么 ]
他们来到一片稻田中隐蔽起来。天气很热,蚊虫不停地对他们进行袭扰,但是, [11] 大家都忍耐着,尽量减少活动,以免影响观察。[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苦苦等候多时,他们终于看见两只白色的鸟儿一前一后从远处的山谷里飞来,轻轻地落在一棵大树上。 [12]
段导读:大家克服困难,终于看见有两只鸟飞落到一棵大树上。
这两只鸟儿背上的羽毛是洁白的,两颊则是鲜红鲜红的。它们的脑枕部呈柳叶状,长着一排突起的羽毛……[⑩对朱鹮的羽毛描写有哪些作用 ]“就是它!”踏破铁鞋、千辛万苦的寻觅终于有了结果。[这句话有什么含意和作用 ]静候一旁的考察队员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像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一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悄悄地拍摄照片,生怕惊飞了这两只珍稀的鸟儿。 [13]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说明了什么 ]小光和小胖也非常兴奋,要不是事先叮嘱过,恐怕此刻他们早就跳起来了。[从加点的词语能看出什么 ] [14]
段导读:考察队员通过仔细观察,证明这两只鸟儿就是朱鹮。
考察队员和村民们认真仔细地搜索、观察,在附近一共发现了七只成年朱鹮,他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保护朱鹮的工作之中。
段导读:过渡段,写考察队员对朱鹮开展保护工作。
考察队员在朱鹮的巢边搭起了窝棚,忍受着风吹雨打、日晒虫叮,精心地观察、守护着这几只朱鹮。 [15]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在考察队员的悉心照料下,一对朱鹮开始产卵孵化下一代了。终于,四只活泼的小朱鹮钻出蛋壳,来到世界上。一只小朱鹮因为体弱的缘故,被挤出了鸟巢,掉在地上,它的父母在树上哀鸣,却无力相助。考察队员趁成鸟觅食的时候,将它送回鸟巢。但不久,它又被挤了出来。考察队员决定人工饲养这只小朱鹮,小光和伙伴们也挖来田螺、泥鳅,捉来小鱼、小虾喂它。 [16] [小光和伙伴们的行为表现了什么 ]这只小朱鹮健康地成长着,后来,被送到北京动物园鸣禽馆展出。
段导读:在考察队员和小光及同伴们的悉心照顾下,朱鹮得到了保护,得以顺利繁殖。
  第三部分(第6~14自然段):在大家的帮助下,考察队员终于在秦岭地区寻找到了七只成年的朱鹮,在考察队员的精心照料下,朱鹮还产卵孵化了下一代。
现在,陕西省洋县已被列入自然保护区,成群的朱鹮正在那里快乐地生活着。
  第四部分(第15自然段):陕西省洋县被列入自然保护区,成群的朱鹮正在那里快乐地生活着。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分段并归纳段意。
有关朱鹮的资料。
一 导入新课
什么是朱鹮 它们为什么飞回来了 它们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读课文,寻找答案吧。
二 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借助字典,学会生字。
3.检查自学效果。
4.重点指导。
频:读音要准确,不要读成píng。
骚:书写时要注意,右边的“又”中有一点。
骚扰:扰乱。
按捺:向下压,多比喻控制(情绪)。
频繁:表示次数多。
灭绝:完全消失。
踪迹:行动后留下的痕迹。
三 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小光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个叔叔,把他们带到自己家里。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聊天,小光了解到原来这几个叔叔是科学考察队的队员,他们来到秦岭地区是为了寻找濒临绝迹的朱鹮。
第三部分(第6~14自然段):在小光和同学小胖的帮助下,考察队队员们终于在秦岭地区寻找到了七只成年的朱鹮,在考察队员的悉心照料下,朱鹮还产卵孵化了下一代。
第四部分(第15自然段):现在陕西省洋县已被列入自然保护区,有成群的朱鹮在那里快乐地生活。
  朱鹮飞回来了
腼腆、频繁、骚扰、孵卵、泥鳅、按捺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图像来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通过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使他们如临其境,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学生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此时再来呼唤朱鹮回家,学生就迫切地想通过朗读抒发自己的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视觉、思维被充分调动的同时,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也达到了高潮。因此,信息技术辅助手段的运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之笔。
1.组词。
骚(骚扰)(骚动)(骚乱)
寻(寻找)(寻求)(寻常)
濒(濒临)(濒危)(濒于)
孵(孵化)(孵卵)(孵育)
2.比一比,再组词。
    
    
3.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并从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干扰:扰乱。
寻觅:寻找。
缘故:原因。
他正在看书,我们不要去干扰他。
1.继续学习课文,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有关朱鹮的资料。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查阅课外资料,你对朱鹮还有哪些了解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阔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导致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它们的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过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在饲养、繁殖方面,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朱鹮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野生朱鹮种群达3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这段文字让你认识到了什么 (它是珍禽,濒临灭绝。)
二 你如何理解“朱鹮飞回来了”这个课文题目
初次感悟课文题目的意思。(朱鹮又出现了)
三 细致探究,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1.回忆文章脉络。
(先写科学考察队寻找濒临绝迹的朱鹮;再写他们在小光和同学小胖的帮助下,终于在秦岭地区寻找到了七只成年的朱鹮,在考察队员的精心照料下,朱鹮还产卵孵化了下一代;最后写现在陕西省洋县已经被列入自然保护区,成群的朱鹮在那里快乐地生活。)
2.借助摘录笔记和做批注的学习方法自学重点部分。
(1)按以下内容进行摘录。
①摘录介绍朱鹮的词句。
②摘录描写考察队员寻找朱鹮时遇到的困难的词句。
③摘录描写考察队员悉心照料朱鹮的语句。
(2)摘录完成后,用加批注的方法加深对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交流,提高认识。
幻灯片显示部分重点摘录内容。
(1)紧急报告,引起关注,陷入灭绝的境地。
(2)我国自从1964年在甘肃捕获一只朱鹮以来,一直没有发现朱鹮的踪迹。
(看出朱鹮濒临灭绝,情况危急。)
(3)洁白、鲜红鲜红、柳叶状。
(4)这两只鸟儿背上的羽毛是洁白的,两颊则是鲜红鲜红的。它们的脑枕部呈柳叶状,长着一排突起的羽毛……(它是美丽的,它是珍贵的。)
(5)隐蔽、骚扰、忍耐、干扰、等待、踏破铁鞋、千辛万苦、风吹雨打、日晒虫叮。
(困难重重,但他们为了找到朱鹮、观察朱鹮、保护朱鹮,坚持着,努力着。)
(6)易碎、小心翼翼、悄悄地。
(7)他们像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一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悄悄地拍摄照片。
(8)搜索、观察、悉心照料。
(9)一只小朱鹮因为体弱的缘故,被挤出了鸟巢,掉在地上,它的父母在树上哀鸣,却无力相助。
(10)小光和伙伴们也挖来田螺、泥鳅,捉来小鱼、小虾喂它。
(把小朱鹮看成自己的孩子,悉心地照料、呵护。)
思考:当寻找到七只成年的朱鹮时,他们的心情如何
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朱鹮繁衍后代了,他们的心情如何
(激动、兴奋、自豪。)
4.根据摘录笔记,复述课文内容。
四 再次思考,你是如何理解“朱鹮飞回来了”这个题目的
(朱鹮回归到大自然来了。)
五 通过全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要人类不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人类和动物都会生活得很好。)
  朱鹮飞回来了
(回归到了大自然)
排除万难寻朱  悉心照料护朱
  这节课,教师可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开始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在文章的重点部分,采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品读好词好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层层训练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既让语言文字得到锤炼,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寻觅—(寻找)   按捺—(控制)
缘故—(原因)   叮嘱—(叮咛)
2.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这两只鸟儿背上的羽毛是洁白的,两颊则是鲜红鲜红的。它们的脑枕部呈柳叶状,长着一排突起的羽毛……“就是它!”踏破铁鞋、千辛万苦的寻觅终于有了结果。静候一旁的考察队员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像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一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悄悄地拍摄照片,生怕惊飞了这两只珍稀的鸟儿。
(1)用“  ”在片段中画出描写朱鹮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寻觅:寻找。
按捺:向下压,多比喻控制(情绪)。
(3)想象“踏破铁鞋、千辛万苦”的具体情景,用通顺的语句描述一下。
(4)下面两句话哪句更好,为什么
①他们守候在这两只鸟的旁边,观察着,拍摄照片……
②他们像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一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悄悄地拍摄照片……
第二句更好。因为它写出了考察队员对珍禽的爱护。
朱鹮,也称“朱鹭”,俗称“红鹤”。体长约55厘米。全身羽毛白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嘴黑色,于尖端及下嘴基部红色。仅产于中国、日本及俄罗斯,已极为珍稀。在我国,朱鹮有许多年不见踪迹,直到1981年,在陕西省洋县才又发现了7只朱鹮,当时曾轰动世界。经过人们的悉心保护,朱鹮的数量正在增加。朱鹮平时栖息在高大的树木上,只有觅食的时候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它爱吃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每年5月,鸟妈妈产卵1~4枚,之后由鸟妈妈、鸟爸爸轮流孵化,大约一个月,小朱鹮就会破壳而出了。
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拥有如此众多的食草类动物,相信任何食肉动物在这里都不会为食物犯愁了。于是,在现已查明豹、云豹、豺、黄喉貂、豹猫等多种食肉动物的基础上,动物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在秦岭寻找华南虎的希望。动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说了。古人云:太白山上无闲草。秦岭的植物不但花样繁多,而且独具特色。秦岭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这要从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鲜明的特点说起。在中国版图正中央,秦岭是自西向东最高的一条山脉,也是唯一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这里交会、融合;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文学家眼里,秦岭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1
知识点详解

^2
  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和主要人物。“很少有人来”为下文科学考察队来访作铺垫。
^3
  ②承接上文的“很少有人来”,引起下文。
^4
  ③“腼腆”一词准确地表现出山里孩子怕羞、淳朴、善良的特点。
^5
  ④这些问题为下文寻找朱鹮埋下了伏笔。
^6
  ⑤交代了朱鹮的生存情况,朱鹮是一种陷入灭绝境地的珍稀动物,一支科学考察队来秦岭寻找朱鹮。
^7
  ⑥说明朱鹮确实已经濒临灭绝,照应了上文,同时也表现出考察队员为了寻找朱鹮历尽辛苦。
^8
  ⑦交代了考察队员来秦岭地区寻找朱鹮的原因。
^9
^10
  ⑧说明大家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强,都愿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1
  ⑨“不停、袭扰”说明大家寻找朱鹮十分辛苦;“忍耐、尽量减少”写出了大家对观察活动的重视。
^12
  ⑩对朱鹮羽毛进行细致描写,一方面突出了朱鹮的珍稀、美丽,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大家对朱鹮的喜爱。“踏破铁鞋”照应了前文“我国自从1964年在甘肃捕获一只朱鹮以来,一直没有发现朱鹮的踪迹”;“终于有了结果”表现了大家找到朱鹮的欣喜之情。
^13
  比喻。形象的比喻,细致的描写,足以看出考察队员是多么小心,反映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谨慎做法,表现了考察队员对朱鹮的关爱。
^14
  这些词语表达了他们的兴奋心情,也说明他们为了协助科考工作,自觉地按捺住了内心的激动。
^15
  考察队员们为保护朱鹮,吃了很多苦,克服了很多困难,就像爱护自己的幼儿一样守护着朱鹮。可见他们为了保护珍稀生物物种付出了许多心血。
^16
  小光和伙伴们全力悉心地照顾小朱鹮,表现了他们对朱鹮的无比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