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6.成语故事二则资涙宝袋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资料宝袋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资料宝袋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资料宝袋●卧薪尝胆 ●一鼓作气
1.这两则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2.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理解卧薪尝胆和一鼓作气的含义。
3.从两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预习检查卧薪(xīn)尝胆 勾(gōu)结 实践(jiàn) 俘(fú)虏 (lǔ) 扣押(yā) 屈(qū)辱 舒适(shì) 拆(chāi)掉 鲁(lǔ)国
进攻(gōng) 擂(léi)鼓 疲乏(fá)
字词乐园 战国时期,吴国打败了越国。越国的国王勾(ɡōu)践(jiàn)做了俘(fú)虏,被吴王夫差[chāi]扣押(yā)了整整三年。三年中,勾践受尽了屈(qū)辱(rǔ),好不容易才被吴王赦(shè)免,放回了越国。
想象一下勾践在吴国的生活,他会受到哪些屈辱?卧薪(xīn)尝胆课文详解卧薪尝胆1.受尽屈辱 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面对屈辱,他是怎么做的? 勾践回国以后,把以前舒适(shì)的床铺[pù]拆(chāi)掉,把柔软暖和[huo]的被褥(rù)搬走,在地下铺上柴草,每天就在柴草上睡觉。他还在房梁上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用舌头尝尝它的苦味。勾践这样做是让自己不忘过去失败的耻辱和教训,激励自己把国家治理好,积蓄(xù)力量,报仇雪耻。
1.从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勾践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卧薪尝胆受尽屈辱发愤图强 经过一段时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勾践亲自率领大军,一举打败了吴国,洗刷了以前的耻辱。 说说你认为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很重要。卧薪尝胆受尽屈辱发愤图强洗刷前耻 你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有志者事竟成结构图示 春秋时期,有一年齐国向鲁(lǔ)国发动了进攻(ɡōnɡ)。齐国的攻势很猛,形势十分危急。鲁国有个叫曹刿(ɡuì)的人,决心保卫自己的祖国,就去见鲁庄公。
曹刿向鲁庄公陈述了自己破敌的办法,鲁庄公听取了他的意见,同他坐一辆战车来到前线。
1.说说这场战争的双方分别是谁,战争开始时的情况如何?
2.第一段中哪句话是介绍曹刿的?在这些描写中,曹刿是个怎样的人?一鼓作气课文详解一鼓作气1-2主动请见 齐国的军队擂(léi)起战鼓,向鲁国的军队发起进攻。鲁庄公见了,想下令军队迎击。曹刿急忙拦住他说:“不行,等一下!”
齐军见鲁军坚守阵地,不出兵迎击,只好退了回去。过了一阵,齐军第二次擂鼓冲锋,曹刿告诉鲁庄公仍然不要理睬齐军,齐军又退了回去。直到齐军第三次擂鼓冲锋,曹刿才让鲁庄公下令击鼓进军。顿时战鼓咚咚,杀声震天,鲁军将[jiànɡ]士奋勇冲杀,打得齐军大败而逃。曹刿见到鲁庄公,做了些什么?为什么曹刿要在第三次擂鼓再出击?一鼓作气1-2主动请见3-4指挥有方 事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在齐军三次擂鼓之后才反击呢?曹刿说:“打仗要靠将士的勇气。齐军第一次擂鼓的时候,士气旺盛;第二次擂鼓的时候,士气开始衰退了;第三次擂鼓,士气就更加低落了。等到敌人疲乏(fá)时,我军再出击,一鼓作气,取得胜利。”
齐军三次擂鼓后,曹刿是怎样做的?齐军士气有什么变化鲁军齐军拦住不要理睬一鼓作气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士气旺盛士气衰退士气低落卧薪尝胆
(1) 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 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 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 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一鼓作气1-2主动请见3-4指挥有方5深谋远虑第一次士气旺盛第三次士气更加低落第一次士气旺盛第二次士气开始衰退结构图示 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卧薪尝胆 蕴藏着一个大道理:做事一定要有一鼓作气的精神,要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这件事做完。要一气呵成。一鼓作气概括主题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用对话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写法点拨读了第一则成语故事,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学生畅谈后教师小结:
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拓展提升说一说 读了故事,你们觉得勾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勾践具有忍辱负重的精神,是个有毅力,有志向的人。拓展提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心灵感悟 越王勾践二十年努力做了什么?请看白话《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很好看哦! 心灵感悟读一读,在每句话的括号里填上一对反义词。
1、如果吴王当时不那么( ),而是( )地听取大臣们的建议,或许吴国就不会灭亡。
2、越国能够转( )为( ),都是因为勾践时刻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骄傲 虚心胜败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齐军第一次擂鼓,士气( )。(2)齐军第二次擂鼓,士气( )。(3)齐军第三次擂鼓,士气( )。旺盛开始衰退更加低落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