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课时 常见的化合物(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3课时 常见的化合物(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2-14 18:5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三篇 物质科学(二)第33课时 常见的化合物(二)
一、重要的盐
考点1 概述一些常见的盐(如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a
1.几种重要的盐
高温碱性2NaCl+CO2↑+H2O食盐2.盐的溶解性
一般来说,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______;而大多数碳酸盐都_______于水;盐酸盐除_______不溶,硫酸盐除______不溶,其余均可溶(注:Ag2SO4、CaSO4为微溶物)
3.盐的性质
(1)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例:Fe+CuSO4===Cu+FeSO4
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比盐中金属_________  (除钾、钙、钠外)。
(2)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和另一种______。Na2CO3+H2SO4===Na2SO4+H2O+CO2↑活泼酸盐易溶不溶AgClBaSO4(3)盐和盐反应生成另外___________。例:Na2SO4+BaCl2===BaSO4↓+2NaCl
(4)碱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例:2NaOH+CuSO4===Na2SO4+Cu(OH)2↓两种新盐4.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加入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证明样品中含Cl-。例:Ag-NO3+HCl===AgCl↓+HNO3
(2)SO4 的检验:加入______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说明样品中含SO4。例:
(3)CO3 的检验:向试样中滴加_________,有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说明样品中含有CO3 。
例:Na2CO3+2HCl===2NaCl+H2O+CO2↑AgNO3Ba(NO3)2稀盐酸2-2-2-H2SO4+Ba(NO3)2===BaSO4↓+2HNO32-1.(2016·杭州)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 ( )
A.硫酸钠
B.碳酸钠
C.盐酸
D.氯化钠A2.(2015·杭州)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________。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2HCl===CaCl2+H2O+CO2↑BaCO3CaCO3、BaCl2和KOH二、常见的有机物
考点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a
常见的有机物:甲烷(CH4)、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
考点3 辨认无机物和有机物 a
无机物和有机物: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以外)称为有机物。有机物在物质种类中占了绝大多数。
考点4 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a
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是糖类、_______和脂肪。糖类是人体供应能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脂肪是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考点5 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等物质在生活中的意义、使用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a
1.天然气:俗称沼气、瓦斯气,主要成分是CH4,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生成。
2.石油: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__两种元素。
3.煤:古代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C元素。蛋白质C、 H3.(2016·绍兴)如图物体的成分主要是有机物的是 ( )D4. 2014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期间,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天然气供销合同。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中碳元素的质
量分数为_____,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考虑节能减排。小吴
想知道天然气和无烟煤哪种燃料更有利于减少碳排
放,他需查阅资料并计算,比较这两种燃料释放相
同的_______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的多少来判断。75%CH4+2O2====CO2+2H2O 点燃热量

高频点1 盐的化学性质
★例1  (2016·丽水)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
+CO2↑
B.PF有沉淀生成
C.G点溶液的pH>7
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
定律
★1. (2015·河池)如图的图像与对应实验过程不相
符的是 ( )C高频点2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例2 (2016·泰安)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
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
                                                
A.H2SO4 NaCl Na2CO3 CaCl2
B.HCl NaOH CuSO4 MgSO4
C.Na2CO3 K2SO4 BaCl2 HCl
D.NaNO3 HCl CaCl2 KOHD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Ba2+、SO4  
B.H+、Cu2+、OH-
C.K+、 、Cl-
  
D.H+、 、Cl-C2-
★例3 某固体由NaOH、Mg(NO3)2、BaCl2、K2SO4、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加水充分溶解后,有白色沉淀出现,现向该混合物中滴入稀HNO3,沉淀溶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固体组成判断不正确的(  )
A.一定含有NaOH
B.可能含有K2SO4
C.一定含有Mg(NO3)2
D.可能含有CaCO3C高频点3 物质的推断与鉴别
3.(2015·齐齐哈尔)现有A、B、C、D四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1)先分别取少量的四种溶液样品于洁净的试管中,再分别向四种溶液中滴加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结果A溶液显红色,B、C、D溶液显蓝色;
(2)B、C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A物质是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D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稀盐酸NaOH②B和C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A、B、C、D四种溶液中,若其中两种溶液混合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加入另一种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加入另一种溶液之前,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Ca(OH)2===CaCO3↓+2NaOHCa(OH)2+2HCl===CaCl2+2H2O高频点4 常见的有机物
★例4 2014年4月2日~4日发生了清
华学生PX词条“保卫战”,最终在百
度百科上锁定 “PX”为“低毒化合
物”的准确描述,向国人揭示了尊重
事实的科学态度。PX是对二甲苯,其
组成和结构如右图所示,相关性质如
下:
①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②熔点13.2℃、沸点138.5℃ ③密度0.86g/cm3 ④可燃 ⑤有挥发性,但比汽油低 ⑥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 
⑦低毒,毒性与汽油相当 (1)上表中属于PX物理性质的是(填性质代号)__________________;
(2)试写出P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PX的性质,从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应如何保存和储运P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①②③⑤2C8H10+21O2======16CO2+10H2O密封保存、严禁烟火
4.从探测“土卫六”发回的信息中得知,“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这种“雨”可以作为燃料来提供能量
B.“土卫六”表面的温度比地球表面低
C.“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
D.“土卫六”表面是否存在有机物还无法确定 D
【提醒】根据草酸钙加热会分解生成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依据题中的数据和选项进行计算分析。
★例5 (2016·镇江)已知:草钙酸[CaC2O4]比碳酸钙
受热易分解,CaC2O4===CaCO3+CO↑。将12.8gCaC2O4
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7.8g固体,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
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
B.剩余固体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4.0g
C.将剩余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产生2.2gCO2
D.将加热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生成10.0g固体DΔ【提醒】本题难度较大,理解ΔM与ΔM-m的含义、熟
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
★例6 (2016·宁波)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ΔM,画出Δ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A.m1∶m2=3∶7
B.m1-ΔM1C.m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
杯中ΔM与m的变化关系
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
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例7 (2016·济宁)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Ba(OH)2+CO2===BaCO3↓+H2O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装置D中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偏大偏大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 (2016·广州)中国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处理丝绸,该“碱剂”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 ( )
           
A.食醋 B.烧碱
C.草木灰 D.生石灰C2. (2016·上海)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是中和反应D3.(2016·桂林)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
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
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用
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结果错误的是( )B4.(2016·淮安)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加稀盐酸
C.实验室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铜粉
第4题图C5.(2015·重庆)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
存的是 ( )
A.KCl、NaNO3

B.HCl、NaHCO3
C.NaCl、AgNO3
D.H2SO4、NaOH
A6.(2016·衢州)某兴趣小组进行纯碱样品(杂质仅含NaCl)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实验,主要操作流程如图:第6题图(1)请指出图中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未用玻璃棒引流(2)为节约药品,可先向呈碱性的Na2CO3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 色,再向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颜色恰好消失,即可停止滴加。
(3)以下操作过程会导致Na2CO3质量分数测定值偏小的有 。
A.称量沉淀质量时忘记读取游码所示的值(不为零)
B.沉淀未完全烘干就进行称量
C.溶解时,充分搅拌后,样品未能完全溶解即进
行下步操作红AC7.(2015·金华)实验室有一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该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称取0.75克样品,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滤液A和0.1克沉淀B;
②将滤液A等分成2份,一份先加少量酚酞试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得混合物C,另一份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得混合物D;
③将混合物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NaCl、Na2CO3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则滤液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2)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CaO、Ca(OH)2、CaCO38. (2016·济宁)阳台无土栽培蔬菜,已成为城镇居
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家庭时尚,既可缓
解工作、学习的疲劳,还可收获安全、新鲜的蔬菜,
集观赏、休闲于一体。绿叶菜营养液配方主要成分
有:Ca(NO3)2、K2SO4、KH2PO4、MgSO4、(NH4)2SO4。请
阅读上述信息后回答:
(1)营养液配方分析,绿叶菜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
素有 (填元素符号)。
(2)营养液配方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填化学式)。第8题图N、P、KKH2PO49.(2016·金华)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中的几种物质,为了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称取15克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克和无色滤液。
Ⅱ.往Ⅰ中所得4.3克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沉淀质量为2.33克。
Ⅲ.把Ⅰ中所得滤液等分成两份,第一份滤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没有产生气体,也没有产生沉淀,第二份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没有产生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第Ⅲ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原白色固体所有可能组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或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或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碳酸钡10.(2016·丽水)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原理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以沉淀形式析出:
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过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
2NaHCO3====Na2CO3+H2O+CO2↑
(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指 (写化学式);Na2CO3Δ(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5.85吨NaCl可制得8.4吨NaHCO3,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4吨;
(3)与“侯氏制碱法”不同的是,比利时科学家苏尔维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混合溶液中加熟右灰以回收氨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请计算:NH4Cl质量分数为20%的混合溶液5.35吨,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获得NH3多少吨?小于Δ【答案】设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获得NH3的质量为x。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107 34
5.35t×20% x
  解得:x=0.34t
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