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课时 金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4课时 金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2-14 18:5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三篇 物质科学(二)第34课时 金属
一、金属和非金属
考点1 区别金属与非金属 b
金属的普遍特性:固态(除汞外),有_________,是良好的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密度和熔点高。
非金属性质:固、液、气态,有多种颜色,不具金属特性,性质不一,应用不一。
金属光泽导电、导热体延展性考点2 列举金属和非金属主要性质差异(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等);举例说出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a
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铁: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制成各种铁合金,广泛用于机械、建筑、医疗等行业。
2.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纯铜质软、韧性好。常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及导热器具,还可制成各种铜合金(黄铜、青铜、白铜)。
3.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小。常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铝箔包装等;铝合金外表美观,轻而坚韧,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可作建筑装饰材料及汽车、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的材料。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考点3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b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里就越容易____电子,活动性就_______。失去越强(2)金属与酸反应时,排在____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____。
(3)金属与盐发生反应,只有活动性____的金属才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会与盐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氢氢强
1.(2016·台州)教材中的图表资料可为我们提供许
多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
B.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判断金属材料的物
理性质
C.利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金属与酸、
盐能否反应
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
个原子的实际质量A2.(2016·温州)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三、金属的防腐
考点4 列举金属腐蚀条件 a
1.外因:____________等物质的相互作用。
2.内因:金属的 _________。
考点5 列举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 a
1.改变金属的_________。如在普通钢中加入铬、镍等金属元素制成不锈钢。
2.表面覆盖_______。如刷油漆、涂机油、涂搪瓷、电镀、烤蓝等。水分、氧气内部结构内部结构保护膜四、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6 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 a
由于垃圾填埋处理后,金属不会自行分解;并且铅、镉等金属被腐蚀后,会形成溶于水的有毒的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因此废弃金属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大部分金属应通过回收使其循环再利用。五、金属材料的发展
考点7 知道合金的概念 a
合金: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考点8 列举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a
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
3.(2016·贺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B.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护层来防腐,因为铝不与空气
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我国的矿物储量比较丰富,所以废旧金属直接扔
掉,没有必要回收A4.(2015·日照)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洁净无锈的铁钉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和②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③中的铁钉明显生锈
B.②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C.③中铁钉的甲、乙、丙三处,甲处锈蚀最严重
D.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水蒸气)直接接触C

高频点1 金属与酸反应
★例1 (2016·金华)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
A.金属活动性A>B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B★1. (2015·枣庄)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
?
B高频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例2 (2016·菏泽)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A和固体B,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 )
A.Zn(NO3)2、AgNO3
B.Zn(NO3)2、Cu(NO3)2、AgNO3
C.Zn(NO3)2、Cu(NO3)2
D.Zn(NO3)2A
★2.(2016·孝感)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D高频点3 金属腐蚀条件的研究
★例3 (2016·漳州)下列情况中,铁钉容易生锈的是 ( )
             ?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浸没在蒸馏水中
C.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D.浸没在植物油中C
★3.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两支试管中只有b铁片被腐蚀
C.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C
【提醒】根据铝和镁分别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铝和镁与酸反应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天平平衡,反之天平失去平衡,即可正确解答。A.天平保持平衡,左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镁
可能有剩余
B.天平保持平衡,右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铝
一定有剩余
C.天平失去平衡,左边烧杯中,酸一定剩余,镁
一定没剩余
D.天平失去平衡,右边烧杯中,酸可能剩余,铝
一定没剩余★例4 (2016·岳阳)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镁,在右边的烧杯中放入与镁质量相等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D【提醒】本题为跨学科的综合题,利用化学知识分析溶液质量的变化后,使用物理学知识对重物所受浮力进行计算,综合使用各学科知识完成解答。
★例5 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AgNO3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读数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铜粉,充分搅拌并配制足够的时间后,溶液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已知重物与前、后溶液均不发生任何反应,对于F1和F2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法判断
B.F1<F2
C.F1>F2
D.F1=F2B
★例6   (2016·宁波)“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结论】(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 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红钠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钠和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答案】方案二;隔绝空气加热,能避免钠在空
气中被氧化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 (2016·怀化)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银与稀盐酸 B.铜与硫酸锌溶液
C.铁与稀硫酸 D.锌与硫酸镁溶液C2.(2016·山西)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第2题图C3.(2015·宁波)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
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
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B4. (2016·河北)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A B.B C.C D.DC盐溶液金属5. (2016·十堰)分别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Fe(NO3)2、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在不同情况下对滤渣或滤液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滤渣一定含有Ag、Cu、
Fe,可能含有Zn
B.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
能含有Fe,一定不含Zn
C.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滤液一定含有Zn(NO3)2、
Fe(NO3)2,一定不含AgNO3、Cu(NO3)2
D.若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滤渣一
定含有Ag,可能含Cu,一定不含Fe和ZnC★例6. (2016·玉林)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像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D7.(2016·滨州)在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Zn粉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第7题图(1)步骤Ⅱ中生成的无色气体X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滤液N中的溶质是 ;
(2)请写出步骤Ⅰ中所发生的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置换反应硝酸锌Zn+2AgNO3===Zn(NO3)2+2Ag或Zn+Cu(NO3)2===Zn(NO3)2+Cu8.(2016·衢州)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第8题图(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这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批废液,其中含4吨CuSO4,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答案】1.6t置换反应加热时,铜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导致回收得到的铜不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