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小溪流的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小溪流的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4 22:0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体会“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
   3、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
【教学准备】彩笔,白纸。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小溪流的成长过程。
【课前准备】歌曲《泉水叮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一首歌曲叫<<泉水叮咚>>
。歌中唱道:“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泉水啊泉水你到哪里去 ”它要流到小溪里去,要流到大海里去。当代著名作家严文进笔下的小溪流也“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小溪流的歌>>。
   [设计意图:由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师:请大家按如下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溪流是怎样一步步成长壮大奔向大海的。
   1、小组合作或自己查字典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难懂的字词
   2、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特征的词语,再看看各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下面画上横线。
   3、揣摩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及各个劝阻者的形象特点,把握各角色的语气语调,为分角色朗读作准备。
    [设计意图:读熟课文,整体感知。]
 【
作业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漫画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体会“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的各自特点及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溪流的逐步成长经历了几个阶段?
(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
 二、述——交流漫画作品。
  1、每组将推选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2、每组推选一名作者讲述作品的创作构思.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漫画作品,讲述作品的创作构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评——评漫画,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1)小溪流唱着歌儿流进小河,流进大江,流进大海,那么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各有什么特点 请用课文中一个词语来描述,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快活的”“不知疲倦的”“十分强壮”“无边无际”……等词语理解课文。)
 (2)四个劝阻者都有什么特点
 (与小溪流的奔流不息相对照,抓住枯树桩“发牢骚”“叹气”;乌鸦“懒懒地跟着”“恐吓”;泥沙“愤愤地说”“怨恨”……等词语理解劝阻者得特点。)
 [设计意图:抓住了故事中艺术形象的特点,这就为评价漫画作品提供了依据。]
 (3)小溪流唱着歌儿向前奔流,同学们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仿佛能听到小溪流悦耳的歌声,那么小溪流的歌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除了它的歌声发生变化标志着它在长大,还有哪些变化可以表示它在成长
  2、学生评价漫画作品:哪些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溪流的活泼,小河的精力旺盛,大江的强壮,大海的无边无际 哪些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各劝阻者的特点
那些作品很好地反映了小溪流的成长、壮大过程?
  [设计意图:将课文改编成漫画,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拓展思维,培养学生阅读童话作品的再创想象力,而对作品的评价能让学生深切地感悟童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四、读——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悟艺术形象
 1、同学们的画很好地表现了小溪流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也表现出了力量的变化, 让我们带着情感再读课文。
2、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
 3、指导学生评价朗读,提出评改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把握小溪流的形象特点和精神。]
【作业设计】
 小溪流在向前奔流的过程中到遇到了枯木桩等劝阻者,让我们再为漫画配上对白好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小溪流的歌》。
二、深入探究,领悟文章主题。
1、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而不以“小河的歌”、“大江的歌”、“大海的歌”为题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河、大江、大海分别是小溪流成长中的各个阶段,小溪流是起点,小溪流的的歌是整个水的生命之歌。他们都乐观向上、倔强、坚定、勇往直前,都为人类造福,都唱着同一首歌。以其他几个为题不足以涵盖水之歌的全部。)
2、课文中“枯树桩”、“乌鸦”和“泥沙”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可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人?他们与“小溪流”有什么样的关系?
 (课文中的“枯树桩”,属于社会生活中衰朽没落的事物,他们即将走完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乌鸦”属于社会生活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了人,他们考虑的只是有没有“好玩意”。“泥沙”是跟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后,认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半途停顿起来,甘愿掉队的人。来反面表现了小溪流坚持前进,坚持成长的可贵。)
3、“小溪流的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小溪流的歌”是一首快乐的歌,勇往直前的歌,积极进取的歌,永不懈怠的歌……)
   [设计意图: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童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领悟本文的主题思想。]
三、词句积累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四、学习生字、词语
  本课生字较多,可通过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
【板书设计】
12、小溪流的歌
小溪流  →  小河  →  大江  →  海洋
     
│      
│      │
     │
 
   

      ↓      ↓     

    
快活     不知疲倦   十分强壮   无边无际
【教学反思】
  《小溪流的歌》是一篇语言优美、形象鲜明生动的童话,以拟人的手法,歌颂了勇住真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课堂上,是以读为主,在朗读中学习、在画漫画及给漫画配对白的过程中,感悟小溪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品质。体会枯树桩和枯草、乌鸦、泥沙等角色在其成长中的作用,以及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也要学习小溪流的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