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2-16 16:53:0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感知固态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
(1)乳化作用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植物油、洗涤剂、水、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等药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OLOPA(不要怕)应急冰袋
成分:氯化铵和水
原理:利用氯化铵溶解于水吸热
使用方法:按包装袋上的手势捏破内袋。
所有物质溶解都吸热吗?
二、新课学习
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视频: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目的
测定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用品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馏水、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
实验步骤:
(1)测量水的温度
(2)加入溶质
(3)玻璃棒搅拌
(4)测量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探究现象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溶解现象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溶解后溶液温度变化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变化不大
结论 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在溶解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原来,在溶解过程中会有两种变化。
一种是扩散过程,即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时会吸收热量。
一种是水合过程,即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时会放出热量。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溶解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降低,如如NH4NO3溶解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溶解
物质的溶解吸热与放热在生活中有着应用:
如冰袋、旅行时加热食品等。
三、乳化现象
视频:乳浊液的形成及乳化现象
在两去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去试管中滴入几滴清洁剂,用胶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只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只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实验现象记录: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倒出液体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中加几滴洗涤剂 分层 浑浊 浑浊但不分层 较干净
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这种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洗涤剂能使植物没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水洗掉,也是这个道理。
拓展学习:
乳化剂
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能够阻止小液滴相互凝结。
洗涤剂能把植物油分散成元素细小的液滴而不聚焦成大的油珠,洗涤剂就是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用洗涤剂洗餐具、用肥皂、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污渍等。
农药的使用:
将农药加入乳化剂,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制成透明的液体叫乳油。
资料卡片: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溶液 乳浊液
宏观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实例 食盐水 牛奶
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常见的悬浊液有泥水、淀粉水的混合物、钡餐等。
视频: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拓展学习:
你知道汽油去油污和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吗?
[植物油大油滴加入洗涤剂后,发生乳化,分解成小油滴,被水冲走,形成乳浊液,随水流走
植物油的大油滴加入汽油后,发生溶解,形成植物油的汽油溶液,随水的冲洗,随水流走]
课堂练习:
1.向下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种物质后,原来 U形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A )
A.硝酸铵 B.蔗糖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固体
2.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D )
A. 牛奶 B. 泥浆水
C. 冰水混合物 D. 澄清石灰水
3.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4.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C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2.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板书设计】
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三、乳化现象
乳化
乳浊液
乳化作用的应用
【作业布置】
1. P32练习与应用4、5
2. 围绕洗涤用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与研究
【教学反思】
通过对溶液概念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要提高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培训中,刘伟教授给我们讲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好的教学情境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投入到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中。
2.问题设计要合理。我们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与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处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面对认知冲突,就更有主动探索的欲望。
3.采用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严谨态度和独立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注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2.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3.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4.50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溶解了36克,则关于食盐溶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是50g
B.溶液的质量是136克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D.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
5.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硝酸铵
6.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 浓硫酸 D. 硝酸铵
7.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食盐固体和碳酸钙粉末
B.酒精和汽油
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氢气和一氧化碳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_________,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9.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右侧U形管中滴有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请在下表的空白处填写U型管中液面会发生的变化。
加入物质的名称 硝酸铵 氢氧化钠 氯化钠
U型管右侧液面变化
10.若6.5克锌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在100克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其质量是______________, 溶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_。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A
【解析】A项洗洁精的作用是乳化作用,BCD三项都是溶解现象。
2.【答案】B
【解析】食用油和水能形成乳浊液,ACD三项的物质可以和水形成溶液。
3.【答案】C
【解析】C项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溶解现象
4.【答案】A
【解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只有溶解的部分才是溶质,未溶解的部分不在溶液中,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36克,故A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降温,氢氧化钠和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时吸热和放热不明显。
6.【答案】D
【解析】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减小,有可能是温度降低造成的,D项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造成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A项食盐可溶,碳酸钙不可溶,B项酒精可溶,汽油不可溶,C项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所以用水都可以区分,D项的氢气和一氧化碳都难溶于水。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1)乳化 (2)生活中煮沸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硬度。
9.【答案】a处升高b处降低 a处降低b处升高 液面基本不变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广口瓶内液体温度降低,广口瓶内气体降温体积减小,广口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压强,U型管右侧液面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试管内液体温度升高,广口瓶内气体升温体积增大,广口瓶内压强大于瓶外压强,U型管右侧液面升高;氯化钠溶于热量几乎不变,试管内液体温度不变,广口瓶内气体体积不变,广口瓶内压强不变,,U型管右侧液面不变。
10.【答案】(1)H2SO4,9.8g,H2O,90.2g (2)106.3g,ZnSO4,16.1g。
【解析】稀硫酸中的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完全反应后的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锌,质量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3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溶液的形成
导入新课
POLOPA(不要怕)应急冰袋
成分:氯化铵和水
原理:利用氯化铵溶解于水吸热
使用方法:按包装袋上的手势捏破内袋。
所有物质溶解都吸热吗?
探究学习
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新课学习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测定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馏水、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
新课学习
实验步骤
(1)测量水的温度
(2)加入溶质
(3)玻璃棒搅拌
(4)测量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新课学习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溶解现象
溶解后溶液温度变化
结论 变化不大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探究现象记录
新课学习
溶解过程中的两种变化
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降低
扩散过程
水合过程
如NaOH
如NH4NO3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如NaCl
新课学习
溶解吸热与放热的应用
冰袋
旅行加热食品
新课学习
三、乳化现象
乳浊液的形成及乳化现象
新课学习
振荡后
静置后
振荡前
水、植物油及洗涤剂
水和植物油
新课学习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 象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倒出液体后试 管是否干净?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中加2-3滴洗涤剂
分层
浑浊
较干净
浑浊但不分层
实验现象记录
新课学习
乳浊液
乳化
振 荡
静 置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液体分层
植物油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分散在液体中,不再分层,形成较稳定的混合物的现象。
拓展学习
乳化剂
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能够阻止小液滴相互凝结。
洗涤剂能把植物油分散成元素细小的液滴而不聚焦成大的油珠,洗涤剂就是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
新课学习
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用肥皂、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污渍
用洗涤剂洗餐具
农药的使用:将农药加入乳化剂,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制成透明的液体叫乳油。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学习
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溶液 乳浊液
宏观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实例 食盐水 牛奶
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泥水、淀粉水的混合物、钡餐
悬浊液
常见的悬浊液
资料卡片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拓展学习
植物油大油滴
洗涤剂
分散成小油滴
(乳化)
水冲洗
(乳浊液)
随水流走
植物油大油滴
汽油
(溶解)
植物油的汽油溶液
水冲洗
随水流走
你知道汽油去油污和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吗?
课堂练习
1.向下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
种物质后,原来 U形管内在同一水
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
左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
A.硝酸铵 B.蔗糖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固体
2.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
A. 牛奶 B. 泥浆水
C. 冰水混合物 D. 澄清石灰水
D
A
课堂练习
3.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4.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A
C
课堂小结
1.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2.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2
作业布置
P32练习与应用4、5
围绕洗涤用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与研究
板书设计
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三、乳化现象
乳化
乳浊液
乳化作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