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课《桃花心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单元6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
机”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学生搜集有关林清玄的资料和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
师问:你觉得这些树漂亮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和资料。
师解释: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树干挺拔,木材色泽美丽,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春夏开花,
原产南美洲,现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各地广泛种植。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有关桃花心木的,那文章是主要写桃花心木呢,还是借桃花心木来传
播什么信息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分析课文。
板书课题《桃花心木》。
作者简介
认识作者林清玄
师解释:林清玄,笔名秦情,台湾高雄人。当代作家。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
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以为。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金色印象》等。1979年起连
续7年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下面请带着阅读要求,听课文朗读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标注自然段落。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点击播放课文朗读
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插秧 枯萎 一番话 锻炼 优雅 勃勃生机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3.词语赏析。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物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
无缘无故:毫无原因,平白无故。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本文用来形容种树人说话的语气。
勃勃生机:精神旺盛的样子。
A.男女齐读
B.同桌互读
4.多音字
课件出示多音字:种 散 模
A.教师领读
B.男女比读
三、精读领悟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1. 全文共分几部分?
指导学生略读全文,分出课文的几部分。
课件出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桃花心木的特别形状,并由此引出种树人。
第二部分(第4-10段):写种树人给树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不解。
第三部分(第11-14段):写从种树人的一番话里,“我”得知了育人道理。
第四部分(第15、16段):写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
师问:通过我们对课文具体部分的分析,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课件出示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主概括总结,举手回答。
师小结:文章主要介绍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以及怎样种桃花
心木。借种树喻育人,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2.学习第一部分
(1)指生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生举手回答。
师小结:交代桃花心木的生长环境,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师问:哪句话能体现出桃花心木的生长环境?
指生回答: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说明桃花心木生在在这片空地上。
课件出示句子: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肿了
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师问: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桃花心木的什么特点嗯?
指生回答
引导学生理解优美、高大和笔直三个词语的意思,从而感受桃花心木的特点。
师小结:介绍了桃花心木的特点——美,也就是优美;高,也就是高大;直,也就是笔直。三
个特点。
(3)课件出示句子: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苗的图片和桃花心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什么是仅及膝盖,什么是高
大笔直,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桃花心木苗和桃花心木的巨大反差。
师问: 作者为什么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引导学生从桃花心木苗和桃花心木的巨大反差考虑,理解为什么是难以相信。
生举手回答
师小结:“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作者的真实感受:长成几丈高的大树,树苗的高度竟仅及
膝盖,这巨大的反差,让作者难以相信。作者这样说,也暗示出桃花心木苗在成长的过程中的
确需要精心的管理,为后文写种树人的“漫不经心”埋下伏笔。
(4)课件出示句子: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
一样。
师引导学生体会种桃花心木苗的人,个子很高,而桃花心木苗是什么样的?
生齐答:仅及膝盖,说明它很矮小。
师问:你知道插秧是什么样子的吗?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体会插秧的动作,因为秧很小,所以插秧都是弯着腰的。
引导学生理解种树人的高和桃花心木苗的矮小。
师小结:用种树人的高大反衬树苗的矮小,“像插秧一样”更夸张地表现了树苗的弱小。
3.学习第二部分
(1)指生朗读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指生回答,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师小结: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甚至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时多
时少。所以这段话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浇水的量也不一定。这样写,为后文作者探明原
因作铺垫。
(2)课件出示句子: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师解释:起先就是开始,最初的意思,说明这是作者开始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对种树人的第一个看法——懒
指生回答
师小结:这是作者对种树人隔很久才来浇水的第一个猜想,就是懒。那请同学们想想,种树人
是真的懒嘛?
(3)课件出示问题: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师问: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生齐答:反问句
师引导学生把这句话变成陈述句,
指生回答:但是,懒人应该不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
引导学生去感受这句话与作者的第一个猜想的矛盾。
同桌讨论,这个反问句的作用。
师小结:这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对第一个猜想的否定,因为只有一个做事勤快又细心的人才能
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
课件出示句子: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
师解释:后来在这里可以理解成第二次,与起先构成一定的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对种树人的第一个看法——忙
指生回答
师小结:这是作者对种树人不什么事才不按规律嘛?
(5)课件出示问题: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师问: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生齐答:反问句
师引导学生把这句话变成陈述句,
指生回答:但是,忙人也不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同桌讨论,这个反问句的作用。
师小结:这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对第二个猜想的否定。
师解释:在这部分中,出现了两个反问句,反问句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
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通常答案就在问句中。
小练笔:课件出示反问句,让学生回答出它所变成的陈述句。(目的是加深学生们对反问句的
理解,同时掌握反问句变陈述句的一些特点。)
师小结:有些句子如果用了反问句可以增强句子的感彩,是要表达的意思更准确、更生动。
引导学生去感受这句话与作者的第二个猜想的矛盾。
师问:那种树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师引导学生回答出种树人其实很了解桃花心木苗的生长。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从“从从容容”这个词中,可以看出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得非常清楚,对树苗的
枯萎一点儿惊讶和慌张。
4.学习第三部分
(1)指生朗读第11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
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师问:作者一下子提出了几个问题?
生齐答:四个
师问:作者为什么一口气问了四个问题,而不是问一个,然后等着解答后,再问下一个呢?从
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举手回答:可以看出作者很着急。
师小结:表达了作者的急切心情。
(2)指生朗读第12自然段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
收成。”
师问:这句话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从种树、种菜和种稻子的关系考虑。
生齐答:对比。
师问:这样对比,为了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种树的时间,种菜的时间,种稻子的时间,哪个长,哪个短?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 种树人在成长时间上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对比,说明要想让树成材就必须从长远考
虑,为树的独立成长着想,让树自己找水。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种树人给小树浇水的时间不确定,而且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所
以种树人给小树浇水根本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律。
课件出示问题:种树人为什么不按规律给小树浇水?
引导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中后面的内容,从“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到“长成拜年的大树
就不成问题了。”从而感受不按规律浇水的原因。同时让学生体会种树人的用意。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 种树人之所以不按规律给小树浇水,是因为他在模仿老天下雨。他要通过为树苗创设
一种自然环境来教给它们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的本领,可以说种树人为了桃花心木的成材用心
良苦。
(3)课件出示句子:“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和“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
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师问:两句话中划线的两个“不确定”的意思相同吗?
生齐答:不相同
师问:那它们分别指什么呢?
引导学生把这两个“不确定”放在相应的语境中去体会
同桌讨论
师小结:第一个“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饿,树木生长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是变
幻莫测的,所以不确定;第二个“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课件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同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课件出示第一张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出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疾病;出示第二张图片,引
导学生回答出生活的窘迫;出示第三张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出工作中的挫折甚至是失败。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这
些“不确定”,要变得坚强,而不是胆小,畏惧。
课件出示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问:这句话我们如何理解呢?
师引导学生抓住“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去理解整句话的意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多指几名学生回答,师做总结归纳。
师小结:人跟树一样,都要学会在不确定中生活。树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能长成百年大树;人在不确定中生活,只有经得起风雨和磨难,才能成为坚强、有作为的人。这句话道出了作者的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是本文的中心句。21教育网
5.学习第四部分
(1)指生朗读15、16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
生机。
师引导学生体会“长得与屋顶一般高”“优雅自在”“勃勃生机”的作用。
师解释:勃勃生机的意思是精神旺盛的样子。
师问: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生回答,让学生感受到桃花心木苗找到水源,适应环境后的情况。
师小结:“长得与屋顶一般高”“优雅自在”“勃勃生机”说明桃花心木苗已经学会了寻找水
源,学会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印证了种树人的话是正确的。
(2)课件出示句子: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师问:种树的人为什么不再来了?
引导学生从桃花心木苗现在的状况考虑。体会到桃花心木苗已经自己学会寻找水源了。最初种
树人来是为了什么,现在结果怎样,去感受种树人的功劳。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举手回答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
雨打的考验,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
已不再枯萎,他种树成功了,所以他不再来了。
6.拓展延伸
(1)先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写桃花心木在缺少水源的情况下去自己寻找水源,去感受人们在艰
苦的环境中也要变得坚强,同时并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写作手法是借桃花心木来写人。
师小结: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
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无论写
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
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就是通过借“桃花心木”来比喻那些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
考验的人。
(2)课件出示问题:通过学习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把自己和“桃花心木”作比较,去体会自己该如何面对生活。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举手回答,师做总结
师小结:“桃花心木”尚且能在缺少水源的环境中自己去寻找水源,顽强生存,更何况我们人们,
所以我们不要被生活中的“不确定”打倒,我们要经得起磨难,做个顽强、有作为的人。(目的
是进一步让学生们体会到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不按规律给树苗浇水,锻炼树苗自己寻找水源生长的故
事,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五、课堂练习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 偶然 ) 优雅——( 雅致 )
从从容容——( 从容不迫 ) 21cnjy.com
勃勃生机——( 生意盎然 )
2.组词
秧( 插秧 ) 雅( 优雅 ) 勃( 勃勃 )
殃( 遭殃 ) 惟( 惟有 ) 脖( 脖子 )
六、作业布置
1. 摘抄文中好词好句。
2. 课下搜集林清玄的文章,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1-3)由树引出树苗和种树人。
(4-10)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
3.桃花心木 (11-14)我从种树人的话里得到育人的道理。
(15、16)树木茁壮生长。
【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第3课,本文主要介绍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是桃花心木苗却很矮小,种树人来了后,用特殊的方式让桃花心木苗茁壮生长。文章借种树育人,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21·cn·jy·com
在讲授时多让学生去体会那种不确定的因素,包括种树人的种树方式,从而感受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才会更能锻炼出独立的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8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下册
桃花心木
激趣导入
桃花心木
激趣导入
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树干挺拔,木材色泽美丽,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春夏开花,原产南美洲,现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各地广泛种植。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
激趣导入
笔名秦情,台湾高雄人。当代作家。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以为。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金色印象》等。1979年起连续7年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林清玄
初读感知
1.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 标注自然段落。
阅读要求:
3. 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初读感知
插秧
枯萎
锻炼
优雅
勃勃生机
一番话
词语赏析
yāng
wěi
fān
duàn
yǎ
bó bó
初读感知
莫名其妙:
从从容容: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勃勃生机: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物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
毫无原因,平白无故。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本文用来形容种树人说话的语气。
词语赏析
精神旺盛的样子。
初读感知
散
sàn 散步
sǎn 松散
zhǒng 种子
zhòng 种树
种
mú 模样
mó 模仿
模
多音字赏析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一(1-3)写桃花心木的特别形状,并由此引出种树人。
二(4-10)写种树人给树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不解。
三(11-14)写从种树人的一番话里,“我”得知了育人道理。
四(15、16)写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
文章主要介绍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以及怎样种桃花心木。借种树喻育人,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文章的主要内容?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交代桃花心木的生长环境,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第一段的作用:
第一部分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
精读感悟
介绍了桃花心木的特点——美、高、直。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肿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精读感悟
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桃花心木苗
桃花心木
精读感悟
''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作者的真实感受:长成几丈高的大树,树苗的高度竟仅及膝盖,这巨大的反差,让作者难以相信。作者这样说,也暗示出桃花心木苗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需要精心的管理,为后文写种树人的“漫不经心”埋下伏笔。
作者为什么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精读感悟
用种树人的高大反衬树苗的矮小,“像插秧一样”更夸张地表现了树苗的弱小。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精读感悟
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甚至十几天来一次;
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
第二部分
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时多时少。
精读感悟
这是作者对种树人隔很久才来浇水的第一个猜想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懒
精读感悟
表达了自己对第一个猜想的否定,因为只有一个做事勤快又细心的人才能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反问句
精读感悟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
这是作者对种树人不按规律给树浇水的第二个猜想
忙
精读感悟
表达了自己对第二个猜想的否定。
可以看出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得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惊讶和慌张。
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反问句
精读感悟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1、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小练笔:
懒人不会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
忙人不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3、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作为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精读感悟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第三部分
表达了作者的急切心情。
四个问题
精读感悟
“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种树人在成长时间上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对比,说明要想让树成材就必须从长远考虑,为树的独立成长着想,让树自己找水。
对比
精读感悟
种树人之所以不按规律给小树浇水,是因为他在模仿老天下雨。他要通过为树苗创设一种自然环境来教给它们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的本领,可以说种树人为了桃花心木的成材用心良苦。
种树人为什么不按规律给小树浇水?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不相同
第一个“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饿,树木生长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是变幻莫测的;第二个“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精读感悟
生活中有哪些不确定?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如何理解?
人跟树一样,都要学会在不确定中生活。树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能长成百年大树;人在不确定中生活,只有经得起风雨和磨难,才能成为坚强、有作为的人。这句话道出了作者的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是本文的中心句。
精读感悟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长得与屋顶一般高”“优雅自在”“勃勃生机”说明桃花心木苗已经学会了寻找水源,学会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印证了种树人的话是正确的。
第四部分
精读感悟
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考验,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已不再枯萎,他种树成功了,所以他不再来了。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拓展延伸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
借物喻人
本文就是通过借“桃花心木”来比喻那些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的人。
拓展延伸
“桃花心木”尚且能在缺少水源的环境中自己去寻找水源,顽强生存,更何况我们人们,所以我们不要被生活中的“不确定”打倒,我们要经得起磨难,做个顽强、有作为的人。
通过学习本文,你得到的什么启示?
课堂总结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不按规律给树苗浇水,锻炼树苗自己寻找水源生长的故事,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 ) 优雅——( )
从从容容——( )
勃勃生机——( )
生意盎然
偶然
雅致
从容不迫
课堂练习
2.组词
秧( ) 雅( ) 勃( )
殃( ) 惟( ) 脖( )
遭殃
优雅
惟有
勃勃
脖子
插秧
作业布置
1. 摘抄文中好词好句。
2.课下搜集林清玄的文章,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3.
桃
花
心
木
(4-10)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
(11-14)我从种树人的话里得到育人的道理。
(1-3)由树引出树苗和种树人。
(15、16)树木茁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