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海洋生物鱼类接吻鱼接吻鱼又叫亲嘴鱼、吻鱼、桃花鱼、吻嘴鱼、香吻鱼、接吻斗鱼等,体色淡浅红色。以鱼喜相互“接吻”而闻名。不仅异性鱼即使同性鱼也有“接吻”动作,接吻鱼的“接吻”并不是友情表示,而是一种争斗。其英文名为Kissing fish,意为接吻鱼,上海的热带鱼爱好者常用中英名合称为Kiss鱼。接吻鱼吻鱼最使人感兴趣是在两条鱼彼此相遇时,便两嘴相对,互相作接吻姿态,故而得名。接吻鱼接吻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次数相当频繁,这在鱼类世界中也是一种罕见的现象。至于接吻鱼为什么有这种奇特的习性,众说不一。一些饲养者认为,接吻鱼的接吻动作是雄接吻鱼与雌接吻鱼的示爱的行为。
但人们还发现,接吻现象并不只限于雄接吻鱼和雌接吻鱼之间,在同性之间都有接吻现象。只要有两条鱼共同饲养在一起,不论同是雌性的,还同是雄性的,它们也要接吻。即使是只有一条鱼的情况下,它也要向着水草上的青苔或鱼箱玻璃上的青苔不断地吸吮,乱碰乱撞,表现出接吻的样子。由此可见、接吻鱼的接吻并不是相爱的动作。这种行为并非调情、打架,而只是它们的一种“口癖”,是一种习性。此外,还有人认为接吻鱼接吻是它们彼此吸吮对方嘴上的青苔。kissing fish当两条接吻鱼相遇时,双方都会不约而同地伸出生有许多锯齿的长嘴唇,用力地相互碰在一起,如同情人“接吻”一般,长时间不分开。不过,这种“热吻”并不是“求爱”,而是在打斗。由于接吻鱼具有保卫“领地”的习性,两者相遇时,用长嘴唇相斗来解决“领地”争端,直到有一方退却让步,“接吻”才宣告结束。
两鱼相见时就像两只吸盘牢牢吸附,可以整整一下午都保持接吻的动作,用力地接触,丝毫不顾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不要以为这是它们情人之间的情深款款,其实这是一种争斗的现象,是在为了保卫自己的空间领域而战斗!但这种争斗并不激烈,只要一方退却让步,胜利者并不会继续穷追猛打,而是继续埋头它的清洁工作,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所以,它们温和的习性不会对其他任何鱼类构成威胁,因而适宜于混合饲养。 小丑鱼小丑鱼是对雀鲷科海葵鱼亚科鱼类的俗称,是一种热带咸水鱼。
已知有28种,一种来自棘颊雀鲷属,其余来自双锯鱼属。小丑鱼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又称海葵鱼。带毒刺的海葵保护小丑鱼,小丑鱼则吃海葵消化后的残渣,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番茄小丑鱼印度洋银线小丑黑豹小丑鱼黑双带小丑鱼咖啡小丑鱼透红小丑鱼蝴蝶鱼鲈形目蝴蝶鱼科多种热带珊瑚礁中游动迅速的小型海水鱼的统称。体较高,侧扁而薄;一个背鳍;口小,齿毛刷状。
体型均小,长度很少超过20公分(8吋)。游动姿态如蝶,色彩极为鲜豔,故名。以黑与黄色调为主,花纹常为暗带及一个或多个大斑(眼状斑)。
蝴蝶鱼俗称热带鱼,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鱼类,最大的体长可超过30厘米,如细纹蝴蝶鱼。蝴蝶鱼身体侧扁,适宜在珊瑚丛中来回穿梭,它们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缝隙里。蝴蝶鱼嘴的形状非常适宜伸进珊瑚洞穴去捕捉无脊椎动物。 蝴蝶鱼蝴蝶鱼从水面上看像一只蝴蝶。蝴蝶鱼捕食动作奇特,可跃出水面犹如海洋中的飞鱼。平时蝴蝶鱼顺水漂流,一旦有昆虫飞临, 即使离水面数十厘米,也可跃出水面捕食。蝴蝶鱼雌雄辨别容易,从尾部看,雄鱼鳍膜较短,鳍条突出呈长须状, 体色较深,而雌鱼有明显的不规则花纹。
蝴蝶鱼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盘中,具有一系列适应环境的本领,其艳丽的体色可随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蝴蝶鱼的体表有大量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展开或收缩,从而使体表呈现不同的色彩。通常一尾蝴蝶鱼改变一次体色要几分钟,而有的仅需几秒种。
蝴蝶鱼既爱打扮,又爱迷惑人,许多蝴蝶鱼有极巧妙的伪装,它们常把自己真正的眼睛藏在穿过头部的黑色条纹之中,而在尾柄处或背鳍后留有一个非常醒目的"伪眼",常使捕食者误认为是其头部而受到迷惑。当敌害向其"伪眼"袭击时,蝴蝶鱼剑鳍疾摆,逃之夭夭。 奇特的本领蝴蝶鱼对爱情忠贞专一,大部分都成双入对,好似陆生鸳鸯,它们成双成对在珊瑚礁中游弋、戏耍,总是形影不离。当一尾进行摄食时,另一尾就在其周围警戒。
蝴蝶鱼由于体色艳丽,深受中国观赏鱼爱好的青睐。它们在沿海各地的水族馆中被大量饲养。 海中鸳鸯七彩神仙鱼别名铁饼、七彩燕。体长20厘米,近圆形,侧扁,尾柄极短,背、臀鳍对称。体呈艳蓝色,或深绿色、棕褐色,从鳃盖到尾柄,分布着8条间距相等的棕红色横条纹。体色受光照影响产生变幻,光暗时体色深暗;光线明亮,则色彩艳丽丰富,条纹满身。远观头、体和鳍难以分辨,酷似田径场上的铁饼,故英文名其为“铁饼”。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却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近陆浅海小型鱼类,隶属海龙目海龙科海马属头
侧扁,头每侧有2个鼻孔,头与躯干成直角形,胸腹部凸出,由10~12个骨头环组成,一般体长10cm左右,尾部细长,具四棱,常呈卷曲状,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无刺的背鳍,无腹鳍和尾鳍。雄性海马腹面有一个育儿囊,卵产于其内进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目前人工养殖海马已获得成功 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它的一双眼睛,也是特别之处 ; 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然而,它本身的身体却不用转动,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 观看。有时候,一只眼向前看,另一只眼向后看,除了蜻蜒和变色龙之外,这是其它动物所不能做到的。海马是最不像鱼的鱼类,集合了马、虾、象三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它有马形的头,蜻蜒的眼睛,跟虾一样的身子,还有一个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棱,头与身体成直角的弯度,以及披甲胄的身体,还有垂直游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产子的案例。它的鳍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但用高速摄影,注意观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动的棘条。这些棘条能在一秒钟内,来回活动七十次的速度。依据从背鳍端传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马能乘着此进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后或上下的移动。 海马和海龙的雌雄鉴别很简单,就是雄鱼有腹囊(俗称:育儿袋),而雌鱼没有腹囊。
海马并不是雌雄同体,海马只是雄性孵化。
每年的5月~8月是海马的繁殖期,这期间海马妈妈把卵产在海马爸爸腹部的育儿袋中,卵经过50~60天,幼鱼就会从海马爸爸的育儿袋中生出,所以说是海马爸爸负责育儿,而不是真的由爸爸生小孩,爸爸的育儿袋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卵还是来源于妈妈。
8~9月为盛产期,渔民常于此时用张网捕捉。 生育魚兒的家 孔雀魚
分佈於南美北部、亞馬遜河北部至都里尼達多島及巴爾巴多斯島,魚長3-8cm,適宜於弱鹼性至中性的水質生長,雄魚體色多變,魚鰭形狀千變萬化,但避免和其他科的魚兒混養。紅劍
分佈於墨西哥至瓜地馬拉,魚長5-10m,適宜於弱鹼性的水質生長, 這種魚以「性轉變」(雌魚到某時期會變為雄魚)聞名,因雄魚的尾鰭延伸如劍般,故名紅劍。月魚
分佈於墨西哥及瓜地馬拉,雌魚6-8cm長,而雄魚 4cm,適宜於中性至弱鹼性的水質生長,溫馴易養,可和其他魚兒混養。 黃金(魚將)
分佈於印度及斯里蘭卡,魚長10cm,適宜於弱酸性的水質生長, 色彩樸實,稚魚身上有紋,但成長後便會漸漸退去。因性情較為粗暴,很容易便把小魚吃光,不宜和小魚混養,應與大魚一起混養。 大帆金茉莉
分佈於墨西哥和南美,體長8-10cm,而巨型種則有12-15cm,適宜於鹼性的水質生長, 雄魚的背鰭彷彿如船舶揚帆般非常美麗,生於淡水域至汽水域,因此,最好能於水族箱內注入少許人工海水。貢氏圓尾(魚將)
分佈於東菲,魚長6cm,適宜於弱酸性的水質生長, 此魚稍有「好鬥」傾向,最好可以成對飼養。美國旗
分佈於佛羅里達南部,魚長5-6cm,適宜於弱鹼性的水質生長, 由於體型酷似美國的星條旗,故以「美國旗」命名。 鴛鴦
分佈於墨西哥,雌魚6cm長,而雄魚 4cm,適宜於中性至弱鹼性的水質生長, 雄魚很美,體色繽紛,而雌魚樸素,兩者猶如鴛鴦成對比。爬行类海龟是海洋龟类的总称。生活在我国海洋中的海生龟类有5种(全世界也只有7种),中国海记录的海龟有棱皮龟、海龟、蠵龟、玳瑁和丽龟等5种,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海龟是现今海洋世界中躯体最大的爬行动物。其中个体最大的要算是棱皮龟了。它最大体长可达2.5米,体重约1000公斤,堪称海龟之王。
海龟海龟的祖先远在2亿多年以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古老的海龟和生代不可一世的恐龙一同经历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后来地球几经沧桑巨变,恐龙相继灭绝,海龟也开始衰落。但是,海龟凭借那坚硬的背甲所构成的龟壳的保护战胜了大自然给它们带来的无数次厄运,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海龟步履艰难地走过了2 亿多年的漫长历史征程,依然一代又一代地生存和繁衍下来,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古老、顽强而珍贵的动物。 刚破壳的小海龟哺乳类兽中之“王”——蓝鲸 域: 真核域(Eukaryota)
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目: 鲸目(Cetacea)
亚目: 须鲸亚目(Mysticeti)
科: 鳁鲸科(Balaenopteridae)
属: 鳁鲸属(Balaenoptera)
种: 蓝鲸(B. musculus) 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淡,口部和须黑色。蓝鲸和其他种类的鲸不同,其他种类显得矮壮,而蓝鲸则身体长椎状,看起来像被拉长。头平呈U型,从上嘴唇到背部气孔有明显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鲸须板密集,大约300个鲸须板(大概1米长)悬于上颚,深入口中约半米。60-90个凹槽(称为腹褶)沿喉部平行于身体。这些皱褶用于大量吞食后排出海水 蓝鲸背鳍小,只有在下潜过程中短暂可见。背鳍的形状因个体而不同;有些仅有一个刚好可见的隆起,而其他的鳍则非常醒目,为镰型。背鳍大概位于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当要浮出水面呼吸时,蓝鲸将肩部和气孔区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鲸类(如鳍鲸和鲳鲸)要大得多。这经常可作为识别海洋物种的有用线索。 当呼吸时,如果风平浪静,蓝鲸喷出的一道壮观的垂直水柱(可达12米,一般为9米)在几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蓝鲸的肺容量为5,000升。 蓝鲸的鳍肢长3-4米。上方为灰色,窄边白色。下方全白。头部和尾鳍一般为灰色。但是背部,有时还有鳍肢通常是杂色的。杂色的程度因个体而有明显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则是深蓝,灰色和深蓝色相当程度的混合在一起(grey-blue)。 蓝鲸和其他鲸交互时冲刺速度可达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为20km/h(12mph)。当进食时,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蓝鲸当下潜时会抬起他们的尾鳍,其他的大部分蓝鲸则不会。 体态特征生活习性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krill)。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4t食物。摄食时游速2~6km/h,洄游中5~33km,被迫逐时最大20~48km。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钟。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蓝鲸大约10岁性成熟,北蓝鲸于秋末冬初产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个月,仔鲸长6~7m,重约6吨。哺乳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16m。对最高年龄的估计从30年到80~90年不等。鲸会通过叫来求偶. 海中智叟——海豚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1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条,多则几百条。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经过训练,就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百分之二点一,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1.7%。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终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地追到扔给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海豚的语言 由于海豚大脑的记忆容量和信息处理能力与灵长类动物不相上下,如果人类能与海豚相互沟通,就应该获得许多有关海洋动物的宝贵资料,并学习到不同的表达和思维模式。与海豚一起潜水就会发现,海豚是相当“聒噪”的动物。根据录音调查记录显示,海豚使用频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声波的喊叫声进行“回音定位”,而人类的听觉范围介于16-20千赫之间,人类无法听到海豚回声定位所发出的超声波。因此,我们在水中听到的海豚叫声,可能是海豚同类间互通消息所使用的部分低频声音。 返回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海豚的脑部非常发达,不但大而且重。海豚大脑半球上的脑沟纵横交错,形成复杂的皱褶,大脑皮质每单位体积的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数目非常多,神经的分布也相当复杂。例如,大西洋瓶鼻海豚的体重250千克,而脑部重量约为1500克(这个值和成年男性的脑重1400克相近)脑重和体重的比值约为0.6,这个值虽然远低于人类的1.93,但却超过大猩猩或猴类等灵长类。
至于海豚大脑半球上由脑沟所形成的皱褶,根据研究显示,大西洋瓶鼻海豚的皱褶甚至比人类还多,而且更为复杂,它们的大脑皮质表面积为2500平方厘米,是人类的1.5倍.海豚脑部神经细胞有密度与人类或黑猩猩的几乎没有差别。换句话说,海豚脑部神经细胞的数目,比人类或黑猩猩的还要多。因此,无论是从脑重量和体重的比,或是从大脑皮质的皱褶数目来看,大西洋瓶鼻海豚脑部的记忆容量,或是信息处理能力,均与灵长类不相上下。 海豚智慧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