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
《小鼓响咚咚》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能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2、过程与方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好奇、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通过开展创设情境、聆听音乐、模仿律动、合作表扬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3、知识与技能:能用合适的力度和声音表现歌曲结束时“咚咚咚”和“懂懂懂”两个地方的内涵,并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2学情分析
《小鼓响咚咚》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童歌曲。歌词富有童趣和爱心,词作者利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予“小鼓”以生命的灵气,教育小朋友从小就要做个关心他人的好孩子。在教学中不能过分追求声音的响亮,要帮助学生体会三拍子歌曲特有的韵律感,但不要特别突出强拍的力度,以免破坏歌曲自然的美感。
3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从音乐王国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教师把小鼓藏在讲台下面,敲击节奏:3/4xxx|xxx||,同学们听听它的声音,猜猜是什么敲响的
2、教师拿出鼓,然后让学生模仿小鼓的声音,注意力度的变化。
咚咚咚|咚咚咚||
生:听清节奏进行节奏练习
(出示实物敲击,直接导入教学)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
1、看看、敲敲
老师拿出小鼓,让大家观察小鼓的结构。教师可以介绍:“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
(教师可以敲一敲鼓,请一些同学尝试敲一敲鼓,一起感受鼓的声音。)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的特征紧密结合音乐课,同时也认识了小鼓,通过敲击小鼓的不同地方可以发出不同的音响,为以后环节的教学做铺垫。
2、听听、做做
(1)、学生观察老师怎样敲鼓:3/4XXX|XXX||
教师要注意从力度上敲出:“强弱弱”的效果,让同学们复习巩固三拍子的节奏感。
(2)、复习《小小的船》一课中学过的三拍子节奏,师生一起演唱《小小的船》,并复习三拍子节奏。
活动3【活动】拍拍、读读
(1)教师用铃鼓带,学生一边拍手“XXX|”一边按节奏读歌词,教师带读。
3/4拍
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哟喲|这不行—|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
(2)、学拍《小鼓响咚咚》的节奏,尝试在小鼓上敲出歌曲节奏。
活动4【活动】听听、唱唱
(1)、学生认真聆听歌曲,默唱,感受歌曲的的童趣,再跟琴轻声“lu”学唱。
(2)、学唱歌曲,与学生讨论:第一段是神气的小鼓,第二段是懂事的小鼓,我们应该怎样唱好这两段的歌词 提示学生注意强弱处理,可以用“f”的力度演唱第一段,表示小鼓得意快乐、积极表现的神情。第二段歌曲中用“mp”的力度演唱,表现小鼓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心领神会、懂事听话的神态。
(3)、通过师生对唱、分小组接唱、表演唱、加入小鼓伴奏演唱。
(通过对这段歌词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唱,让他们感受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现,知道歌曲演唱时音乐也要有强弱变化。)
活动5【练习】编编、唱唱
我的小猪噜噜噜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猪叫三声我的小猪噜噜噜
请小朋友作诗
我的诗:(师提示:可以是小动物,也可以是一种乐器)
我的()( )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三声我的()( )
(1)请小诗人读一读。
(2)诗歌大合唱。
让学生创编歌词,把其他乐器编进歌里面,如:“我的沙锤沙沙沙”等,并通过有趣的方式表演出来。
(这个环节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小朋友自己创作,培养小朋友的创新意识,并让小朋友主动和老师交流,培养了小朋友的自信,最后小朋友自己演唱自己的诗,效果良好。)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活动6【练习】拓展
1、导语:其实啊,小鼓还有很多家庭成员呢!你知道还有哪些鼓吗
2、介绍、了解其他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鼓的家庭还有很多成员呢,看!教师展示四川的威风锣鼓、朝鲜长鼓、南美康加鼓、瑶族长鼓的图片给学生看。
3、观看太重鼓乐团的《劲鼓》。
(拓展部分,拓宽了小朋友的知识面)
四、小结
师: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小鼓说点什么呢 生:小鼓我一定要向你学习做个有礼貌听话的好孩子!好,让我们唱着《小鼓响咚咚》的音乐,整齐的走出教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