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尊 严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是怎样三次侮辱晏子,而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晏
子
使
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2] 段导读: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也暗示着这一课所 [3] 写的事情是发生在这两个国家间的。
有一回,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①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晏子被齐王委派为使臣,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春秋末期,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 [4]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②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③“只好、打开城门、迎接”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楚王侮辱晏子,晏子针锋相对,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④“冷笑”表现出了什么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zī)住满了人。人们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5]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⑤晏子的回答有什么作用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说谎吧,怕犯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6] [⑥晏子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7] [⑦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陪着笑。 [8] [⑧晏子“故意笑了笑”有什么用意 ]
段导读:楚王企图以讽刺晏子无能,达到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的目的,却被晏子驳得哑口无言。
一天,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很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去。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 他是哪里人 ”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晏子可丢了脸了。[⑨楚王“笑嘻嘻”,大臣们“得意扬扬”说明了什么 ] [9]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来说:“大王难道不知道吗 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zhǐ),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⑩这一次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被大夫取笑了。”[楚王“赔不是”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楚王第三次侮辱晏子,说齐国人没出息,干偷盗之事,晏子以水土不同驳倒了楚王。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一一给予了反驳。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0] [晏子使楚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有关晏子的资料。
一 介绍晏子,揭示题目
1.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之一。晏子是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他能言善辩,机智勇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
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文题目中的“使”是什么意思,并且说出课文题目的意思。(“使”是出使的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通过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学生汇报。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一些字的字音。
提醒:“拱手”中的“拱”字,读作ɡǒnɡ,不要读成gōng。“敝国”中的“敝”字,读作bì,不要读成bǐ。“枳”读作zhǐ,不要读成zhī。区别“大(dà)夫”与“大(dài)夫”。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敝国:我国。敝,谦词,用于称有关自己的事物。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坚决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4)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三 再读课文,解读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1)让我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让我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从楚王对待晏子态度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1.这篇文章是通过《晏子春秋》中的故事改编的,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史实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因此,在上课时,为了突出文章的故事性,教师有必要在学生熟读之后,让学生演一演,在读中演,在演中读。
2.讲授这类文章,我们会比较关注人物的精神,比如晏子的机智勇敢,蔺相如的英勇机智、顾全大局,廉颇的知错就改,而常常会忽略故事主人公的形象。因此在讲课时可联系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的李保田的艺术形象等给学生讲解。
1.看拼音,写汉字。
zéi盗(贼) huái
(淮)南 bì(敝)国
jú柑(橘)
chén大(臣)
huǎnɡ说(谎)
2.《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齐国尊严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的阴谋,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晏子三次反驳楚王,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认输,这是故事的结局。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力地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齐国尊严的故事,由衷地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
一 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又是如何接待晏子的呢 晏子有辱使命吗 出使的结果又如何呢 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课文快速地读一遍,用“ ”画出表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投影出示句子:“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齐读)(板书“尊重”)
二 抓中心句,理清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这一句也一样,你读了刚刚投影出示的句子后想到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投影出示:在这之前,楚王 。)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两名同学分读这两句话。读了以后,我们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晏子是如何变侮辱为尊重的 请学生简单地说一说。
(1)在这之前,楚王 。 (2)后来,晏子 。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这样,我们就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还需要好好研究。今天,我们要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4.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画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简单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再读一遍,用自己的话讲。(板书:钻狗洞)
(2)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冷笑。
齐读这句话,楚王这句话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达到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板书:没人才)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板书: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三 学习“晏子反击”
1.学习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
(1)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并想象当时的场面,给下面的句子加一个修饰词语,读一读。投影出示: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 地说:“这是个狗洞……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
完成练习: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板书: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
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3)楚王开城门是无可奈何的,否则就要承认楚国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
2.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学懂了晏子的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两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第二、第三次反击的内容,完成下面的习题。
3.学生分组学习。
第二次反击:
(1)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2)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3)所以楚国是 ,结果 。
第三次反击: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橘。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3)所以楚国是 ,结果 。
4.点评。
下面我们读一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特点(都用了“只好”这个词),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楚王的感受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上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四 拓展训练,发散思维
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如果你也去参加了这个宴会,你能给齐王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吗
(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晏子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的爱国精神,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正义站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所以他才会理直气壮。)
五 典故学习
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个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个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东西。”吉鸿昌听了,不紧不慢地说:“ 。”(那我陪你去一次)
六 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见识了晏子以智慧回击了楚王的侮辱。同学们,只有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祖国的尊严。
1.在对课文第二个小故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荫、摩肩接踵等。这样,学生能通过重点词语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2.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形成语感,积累语句,并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
晏
子
使
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1.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后面画“ ”。
晏子
2.比一比,再组词。
3.将下面的三个分句各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人们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张袂成荫 挥汗成雨 摩肩接踵
4.选词填空。
尊严 尊重 尊敬 尊称
(1)村委会隔壁住着一位和善的老人,因为他以前在中学教过书,邻居们都(尊称)他为李老师。
(2)我爷爷虽然文化不高,但是生活经验丰富,没有私心,肯帮助人,所以得到了大伙儿的(尊重),村里人有什么事都愿意来找他商量。
(3)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尊严),我们必须惩办这些贪污腐败分子。
(4)(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 精彩教案——感悟尊严来自实力
1.抓住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进行提问:
(1)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 (口才)
(2)晏子身上还有什么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智慧、礼节)
然后,通过理解晏子话中的意思、晏子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看了看、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体会晏子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爱国的品质。
2.感悟到晏子的尊严来自他背后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
这一环节,可以用《狼和小羊》这篇学生都熟悉的童话与本文比较,说明:光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是不够的,其结果会和可怜的小羊一样;晏子出使楚国成功,赢得楚王的尊重,不单单是他本身有实力,还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3.懂得做人要有尊严。
为了让学生懂得做人要有尊严,可以抓住“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中的“晏子”继续提问:“为什么不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学生会回答:“齐国什么样的人都有,有好的也有坏的,总之,这次是晏子把楚王反驳了,所以就尊重晏子了。”老师要继续补充:“先尊重晏子,再谈尊重齐国。这叫爱屋及乌。我们每个人,只有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才能谈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集体、我们的国家的……”“尊严!”(学生齐答)
4.懂得尊重别人。
在体会晏子的语言,感受晏子的聪明智慧之后,可以让学生回过头来看楚王:“想想这一国之君,在大庭广众之下给晏子赔不是,落到这种地步的原因是什么 ”然后小结: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相的。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只有你留住了自己的尊严和别人的尊严,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二 精彩教案——由晏子的语言分析他的人格魅力
对比晏子的外交语言,他明明知道楚王是在侮辱他,他却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晏子的话语有直接说楚国是狗国吗 没有,他只是让楚国负责接待的人去问问楚王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这就是晏子外交语言的高明所在。文章开篇就介绍了为什么晏子要出使楚国,就是楚国国势强盛。如果晏子直接辱骂楚国:“你们楚国是狗国吗 竟然让我钻这样的狗洞!”结果会怎么样 那就会给楚国留下话柄,这样非但不能改善两国的关系,反而给齐国树立了一个最大的敌人。但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又不能不回击,于是我们就读懂了他绵里藏针的精妙回答了。这既是一种有力的回击,又是给楚王一个台阶。我们再看晏子与楚王的第二次较量,晏子说完最后一句话后的表情:“说着他故意笑了笑。”他那是一种谦和、不卑不亢的笑。笑得恰如其分,笑得从容淡定,笑得气定神闲,笑得楚王都只好陪着笑。同样,为什么他不大笑呢 如果是你,会怎么笑呢 而第三次正面交锋,晏子说话时仍然是面不改色。因此,对晏子的三次话语不仅要读懂,既要读懂他这么回答的原因,还要准确地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好了,才能读出晏子真正的超群智慧与人格魅力。
三 晏子使楚(课本剧)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人物:晏子、楚王、齐王、接待的人等若干。
第一幕(齐国)
齐王:晏大夫,本王命你前去楚国,争取齐国与楚国成为盟国。
晏子:(信心十足)臣必不辜负大王的重托。(跪地)
(楚国)(话说,齐国要与楚国成为盟国的消息,十传百,百传千,传到楚王的耳里。)
楚王:(眼眨也不眨)区区小国也想与我国成为盟国,真是笑话!(众大臣听罢也随声附和)
第二幕(楚国)
(晏子进城。)(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便叫人把城门关上,在墙脚挖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接待的人:大使,请。(指“狗洞”)
晏子:(面无表情)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楚王无可奈何,只好把城门打开。)
第三幕(楚国宫殿)
晏子:(抱拳作揖,行跪)见过楚王。
楚王:(轻蔑地冷笑)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楚王,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人们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不屑)齐国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何打发你来呢
晏子:(假装为难)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说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眉头一挑)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被派到这儿来了。(谦和地笑)
楚王:(听罢,赶忙尴尬地赔笑)今晚,本王要好好设宴款待齐国大使。
(晏子离开后,楚王不甘地一拍桌子以示发泄。)
第四幕
(金碧辉煌的楚国大殿,晏子和楚王坐在酒桌旁对着月亮饮酒作诗,正到高兴处,一位武士押着一个衣衫褴褛的犯人走过。)
楚王:(一声令下)站住!
武士:(停住脚步,行跪)
楚王: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 他是哪里人
武士:回大王的话,此人犯的是盗窃罪,齐国人。
楚王:(瞅了晏子一眼,笑嘻嘻)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楚国大臣也跟着得意扬扬地大笑)
晏子:(镇定自若)楚王怎么不知道呢 这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
楚王:(赔笑)本王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呵呵!
第五幕
(第二天晨曦,晏子来到宫殿。)
晏子:(行礼)见过楚王。
楚王:晏大夫请起。
晏子:谢楚王。(笑)我国想与楚国结为盟国,不知楚王意下如何
楚王:(回笑)好,从此两国就结成盟国吧!
全剧终,落幕!
^1
知识点详解
^2
^3
①这句话预示了晏子到楚国去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处境窘迫,困难重重。同时也说明了楚王之所以敢侮辱晏子,就是自认为国势强盛,其目的是要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
^4
②妙在委婉地讽刺了楚王,而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把选择权交给了楚王。这意思显然是说你楚王要想让我从这狗洞钻进去,就必须先承认楚国是“狗国”。 ③“只好”说明了楚王此时已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打开城门、迎接”说明是欢迎客人应有的礼仪。楚王改变做法,说明他认输了。 ④从“冷笑”等词可以看出,楚王的傲慢自大和对晏子的不屑一顾。
^5
⑤晏子的回答形象地说明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同时为下文埋下伏笔,诱楚王上当。
^6
⑥晏子在回击楚王时,很注意礼貌,态度大方,不失为大国使者。
^7
⑦晏子欲进先退,采取先贬低自己(“我”最不中用)再贬低对方(因为楚国是下等国家,所以才把“我”派到这儿来了)的办法,再一次应对了楚王的侮辱。
^8
⑧“故意笑了笑”表面上是说自己不中用,实际上是在嘲笑楚王。楚王陪着晏子笑,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是他先侮辱了晏子,反倒让人家驳得哑口无言,只好陪着笑。
^9
⑨“笑嘻嘻”是楚王嘲笑齐国人没出息时的样子,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居心叵测。“得意扬扬”则写出了大臣们的肆无忌惮。 ⑩晏子在遭到第三次侮辱时,用种柑橘打比方,暗中回击了楚王是楚国的水土不好,治理无方,种不出甜柑橘,也养育不出好人,齐国的好人一到楚国都变坏了。“赔不是”是说楚王向晏子道歉,实际上是承认失败,甘拜下风了。
^10
晏子出使楚国以后,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自然也改变了对齐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