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破
除
迷
信
教学要求
1.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是两人心中的“鬼”在作祟。2.能依据译文,逐句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大意。3.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依据译文,逐句读懂课文。2.能结合实际生活,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活 见 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译文:有个人赴酒宴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看见一个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
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乘过桥之机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
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人家自己遇见鬼了。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的家中。两人互相看了看,都吃了一惊,随即不由得大笑起来。
1.利用字典学会生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作者冯梦龙的资料。
一 导入学习,揭示课文题目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文言文这种文体我们已经接触过了,只有准确地把握词句的意思,才能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
2.介绍作者。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为诸生,晚年以贡生历官丹徒县训导、寿宁知县。倡导言情文学,抨击伪道学。虽工诗文,但主要致力小说、戏曲和其他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小说方面,除编纂“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罗贯中的《平妖传》为《新平妖传》,改写余劭鱼的《列国志传》为《新列国志》。戏曲方面有《墨憨斋定本传奇》,其中自撰《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汤显祖、李玉、袁于令诸人之作十余种。另编有时调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笔记小品《智囊》《智囊补》《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等。
二 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踉跄:形容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趋:跑。
炊:饭。这里指做饭,动词。 沾:文中指被雨水淋得浑身上下都湿了。
愕然:惊讶的表情,目瞪口呆。
三 同学交流对本课生字的学习情况
四 初读课文,逐句读熟练,注意断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
2.小组互相读,要读熟练。
3.指名读。
五 结合注释,逐句理解意思
1.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者:……的人。 值:遇上。 持:拿。 盖:伞。
释义:有个赴酒宴后深夜回家的人,正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
2.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
即:马上。 投伞:跑到伞下。
释义:看见一个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
3.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久之:过了好一阵。 语:说话。 疑:怀疑。
释义: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他怀疑是鬼。
4.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以:用。 撩:一种动作,碰。 之:代词,代不语之人。 偶:碰巧。
愈益:更加。
因:于是。 之:代词,代不语之人。 趋:跑。
释义:他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乘过桥之机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
5.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值:正是……时候。 亟:马上。
其:代词,指做糕人。
释义: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人家自己遇见鬼了。
6.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俄顷:不一会儿。 复:又。 号呼:大声喊。 亦:也。 其:代词,指做糕人。
释义: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
7.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愕然:惊讶,目瞪口呆。
释义:两人互相看了看,都吃了一惊,随即不由得大笑起来。
六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意思
1.酝酿古文教学的环境。课堂有意穿插古文或古诗的句子,使学生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古代,拉近文本与现实的距离。
2.充分重视对文言文语言的整体感知。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中的译文使其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此故事,然后结合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去体会人物的心情。
3.挖掘文言文中的思想精髓,“古为今用”。课文寓较深之哲理于简单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课末可这样设计问题:①故事的结局怎样 (用古文回答更好)②此时这两个人明白了什么 他们会说些什么话 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的思路就被打开了,回答的问题不落俗套且更丰富,让学生“不迷信有鬼,不疑神疑鬼”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趋:跑
愈益:更加
俄顷:不一会儿
值:正是……时候
愕然:惊讶,目瞪口呆
2.比一比,再组词。
3.写出加点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我去复印一张《读写算》的封面。(量词)
(2)船刚离岸,风很小,帆没有张起来。(伸展;鼓)
(3)妈妈给我一块饼,我张口就吃。(张开)
(4)红领巾小银行在“六一”那天开张营业。
(开业)
4.按要求完成句子。
(1)扩写。
春雨下个不停。
春天的绵绵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2)缩句。
老师转过身向我们提出同样的问题。
老师提出问题。
(3)改病句。
我做好了全部作业,只剩下一道数学题。
我基本上做好了作业,只剩下一道数学题。
1.熟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并试着运用古文中的句子表达。
3.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
实物投影或自己制作的有关注释的课件。
一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听读课文
反复朗读课文,达到朗朗上口。
在熟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
二 练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读懂课文,明白道理
1.说说自己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甲:其实两个人都非常害怕,自己吓唬自己。世界上根本没有鬼,是他们的心理在作怪。
学生乙:生活中本来就没有鬼,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学生举例说,结合这篇课文谈感受。)
3.在课文最后,两人为什么“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因为他们也为自己的举动感到可笑。)
四 总结全文
生活中,人应该相信自己,相信科学,没有凭据地瞎猜测是会闹出笑话的。
活 见 鬼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意思。教学时,应首先引导学生把全文读通顺,接着让学生借助有关的工具书,初步了解每一句话中难理解的词的意思,并试着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
2.原文与译文对比,感受古文的优美。在学生初步了解每句文言文的意思后,可以让学生试着翻译一下这篇短文的意思。翻译完后,学生再对照着下面的译文,看看自己的翻译有哪些好的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感受古今语言的不同及古代语言的凝练和优美。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且让学生根据制订的学习目标,按照总结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4.重视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如:引导学生读懂“笑”字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这笑声中有自嘲的意思,笑自己闹出笑话,疑心太重。这笑声中也有对封建迷信的讥讽。
5.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疑为鬼也”、为什么要“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为什么“两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等问题的探究,最后得到结论: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活见鬼》一文的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不能疑心太重,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我相信生活中是没有鬼的。
2.选择题。
(1)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手法,顺序正确的一组是(D)。
①小秧苗整整齐齐排着队,向春风老师点点头,鞠个躬。②弯弯的月亮犹如一只小船。③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④黄河掀起了万丈巨浪。
A.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B.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C.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D.拟人 比喻 排比 夸张
(2)下面词语中搭配全对的一组是(B)。
A.改正方法 改变态度
B.发扬传统 树立理想
C.严格批评 严厉打击
D.增长体质 提高质量
3.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住处或生活环境用直线连起来。
夸
父
逐
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很渴,想要喝水,在黄河、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了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
译文:至上的善德犹如水一样自然流淌,水天生就是滋润万物的,和万物没有冲突,人的天性是往高处(社会地位)走,水的本性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因此,善的本源就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