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6 23: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发表自己对《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的看法。态度要平和,说话不应绝对化。能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等词语。2.将自己的发言整理成一篇习作或是记述一个有关尊严的小故事。
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发表自己对《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的看法。态度要平和,说话不应绝对化。能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等词语。2.学会将自己的发言整理成一篇完整的习作。要注意详略得当,切不可记成流水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 畅所欲言
1.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以“尊严”为主题学习了《囚歌》《晏子使楚》《为了他的尊严》三篇课文,同学们是不是都掌握了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出自于《礼记》中的小故事。
2.评议《嗟来之食》这个故事。
(1)请学生朗读《嗟来之食》课文。
(一生朗读古文,另一生朗读译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嗟”的读音jiē,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
(2)“嗟来之食”的含义: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嗟,命令、呼唤。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说教师补充:写一个人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4)小组讨论:你们认为该不该吃“嗟”来的东西 说出自己的理由。
观点一:该吃,为了保住生命,忍受一时之辱是可以的,况且人家向他道歉了。
观点二:不该吃,为了维护尊严,不惜牺牲一切。
3.老师小结并补充自己的观点。
该吃:给予一定的赞成,举例韩信忍胯下之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说明;不该吃:也应给予一定的赞成,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例简单说明。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要爱惜生命,勇于维护尊严没错,但不能因此而丢了性命!
事例1:韩信忍胯下之辱。
韩信是平民时,家中贫穷,也没有什么好的德行,常在熟人家里吃闲饭,很多人都讨厌他。淮阴的屠宰户里,有些恶少公然侮辱他道:“韩信,你要不怕死,就用你的剑来刺杀我;如果怕死不敢刺,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低下头趴在地上,从那恶少的胯下钻了过去。满街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是胆小鬼。韩信后来助刘邦奠定汉业,被封为淮阴侯。韩信到了自己的封国,把那位曾经侮辱过自己、命他从胯下钻过去的人找来,任命为巡城捕盗的武官。并且对他部下的各位将领说:“这位是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 杀他又能证明什么 所以当时忍下了这口气,才能有我今天这样的功业。”
事例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在一次战争中被吴国打败,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在吴王的威逼之下,勾践还到吴国宫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勾践被释放回国以后,为了报仇雪耻,他发愤图强,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鞭策自己不忘耻辱,激励自己的勇气和斗志。
事例3: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事例:4: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别人叫他逃走的劝告,决心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谭嗣同慷慨赴死,凛然刑场!而留下的,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二 初显身手
课前准备:剧本、道具、服饰。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晏子使楚》或《嗟来之食》。
2.按抽签前后顺序进行表演,同学和老师共同担任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
3.评奖。评出“最佳表演小组”和“最佳表演者”。
三 笔下生花
以“尊严”为题,让学生作文。
1.请学生读题,明确写作要求。
2.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3.点评写作。(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4.学生继续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