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复习已学过的力度记号,能用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
(二)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帮助人的快乐。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音乐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的乐理知识比较多,学生开始视唱曲谱。这是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在对他们的教学上,我要注意采取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原则。在讲解知识时,要注意用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知识,借助有趣的道具以及利用丰富多彩的小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更好地学习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力度记号的综合运用;
2、有感情地演唱并能背唱B段。
教学难点:1、背唱B段;
2、感受切分节奏X
X
X的节奏特点,掌握重音位置。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开设情境,趣味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而成功的导入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在进行简短的发声练习后,利用手偶玛利亚和宝石花创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师生问好。模仿B段乐句a和乐句a’的节奏。
(二)发声练习。用B段乐句a的节奏作发声练习。
(1)拍节奏
(2)加入实际音高,用“lu”“la”等进行节奏训练。
(3)唱B段旋律
(三)趣味导入。
(1)“听到我们美妙的歌声,有个小朋友忍不住要来和我们打个招呼”——手偶玛利亚出场。
(2)介绍玛利亚的兴趣爱好以及她的好朋友(PPT展示宝石花图片),制造悬念引出A段。播放A段,引出课题《哎呀!
玛利亚丢了宝石花》。
活动2【讲授】故事情景,歌曲学唱
(1)丢了宝石花后,玛利亚怎么办 听B段(播放录音)。
(2)“找到了吗 ”——再次听B段。提问:“为什么音乐中有强有弱 ”
这里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回答玛利亚和她的朋友们在到处寻找宝石花。当在远处寻找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很弱的;当在近处眼前寻找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很强的。所以音乐有强有弱。
(3)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根据力度记号表达歌曲并背唱。
(4)玛利亚再次出场,表示仍没找到宝石花(引出A段、B段音乐反复的原因)。我们把玛利亚丢了宝石花的事情告诉更多的人,让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帮忙。再次跟唱A和B段。
(5)播放A'段。“找到宝石花了吗 ”“找到了!”
(6)"玛利亚和朋友们找到宝石花的心情是怎样的 ”老师引导学生用愉悦的感情唱A'段,并说出第一段A与第三段A'的不同处在于结尾句。
(7)老师带领学生拍打结尾处A“啦啦啦”的节奏,用简单的动作表现休止符和弱起的节奏。
(8)完整听全曲。用歌声表达玛利亚找宝石花的整个过程的心理变化(A段:丢了宝石花的沮丧和伤心;B段:寻找宝石花的焦急;A'段:找到宝石花的快乐)。
这环节体现了体验学法。
活动3【练习】快乐歌唱,开心表演
(一)情景剧
(1)邀请学生戴上手偶,饰演玛利亚和她的朋友们。
(2)快乐歌唱,边唱边跳。
(3)用愉快的歌声演唱全曲,表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