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制定的条件和基本内容,“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及其重大意义;识记过渡时期的概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制定;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及其历史意义。21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和播放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www-2-1-cnjy-com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教学重点】
1.“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2.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 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 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改变。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一五计划成就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教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令人激情澎湃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中唱到:“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那么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呢?又是怎样确立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探索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三个篇章:一五计划目标定
宪法颁布人民益
三大改造制度立
第一篇章:一五计划目标定
第一个五年计划
师: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工业化,综合国力提高了,才能彻底避免遭受侵略与奴役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是怎样的情况呢?
课件展示:材料和图片,见第5张PPT。
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请回答:从建国初期的材料中得到什么信息?
1.经济状况
学生结合材料回答。
教师明确:我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工业水平很低。
师:中国的工业水平相当落后,与世界差距大;在这种情况下,1953年,我国政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www.21-cn-jy.com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
师:什么是过渡时期呢?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期。
师:也就是从1949年10月——195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师: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就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就是实现国家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目的:
师: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制定一五计划呢?
生: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教师补充:“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师: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
(2)基本任务:
生: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师:为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一五计划的呢?
(3)主要方式:
生: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广泛地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
师:一五计划时期,有一个模范人物是谁呢?
典型人物:
生:王崇伦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课件展示:王崇伦的图片,见第9张PPT。
教师补充: 王崇伦是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刨工,先后改进8种工具,提高效率5倍—10倍,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正在介绍他的“万能工具胎”。
师: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的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结果是怎样的呢?
(5)结果
生:“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增强了基础工业的实力。
师:一五计划的成就主要有哪些呢?
(6)成就:
学生上台展示搜集的一五计划成就的资料。
教师明确:a.工业方面:鞍山第一根无缝钢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b.交通方面: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课件展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见第11张PPT。
师:从这些成就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7)完成的意义
生:取得了很多项的成就。
教师明确:发展迅速,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过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
第二篇章:宪法颁布人民益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请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1.制定时间和地点:
2.宪法形成过程:
3.宪法的性质:
4.宪法的内容:
5.宪法诞生的意义:
课件播放视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见第15张PPT。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1.制定时间和地点: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宪法形成过程:审议了刘少奇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课件展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入会场,见第17张PPT。
教师补充:全国人民欢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由人民参加商议国家大事,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了国家的主人。21*cnjy*com
课件展示:第一届全国人大主席台上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见第18张PPT。
教师补充: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左起依次是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来源:21cnj*y.co*m】
教师明确:3.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4.宪法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5.宪法诞生的意义: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课件展示: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见第20张PPT。
教师明确:(1)第一届政协会议时间:1949年9 月;地点:北平;重要文件:《共同纲领》;地位和作用:临时宪法作用。(2)第一届人大会议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和作用:通过中国第一部社主义性质的宪法。2·1·c·n·j·y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材料探究:
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七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接着,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6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请回答:《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
教师明确: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全体人民积极参与,它是一部代表全国人民利益的宪法。
师:这部宪法在颁布前广泛征求了意见,经过1.5亿人民的讨论,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过渡: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让我们进入第三篇章。21·世纪*教育网
第三篇章:三大改造制度立
(三)三大改造
师:三大改造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呢?
1.时间:
2.内容:
生:1953年——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我国政府对农业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呢?
3.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我国农民在1950——1952年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土地,农民手中有了土地,是不是就无忧无虑了吗?21*cnjy*com
(1)必要性:
教师补充:土改以后,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师: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什么呢?
(2)目的:
教师补充:小农经济转化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我国政府是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3)方法:
生:引导农民从参加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再发展到参加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版权所有:21教育】
师: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来看看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吧!
课件播放视频:《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见第24张PPT。
师:1956年底,全国绝大多数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时拍下的一瞬间。 ?
课件展示:农民积极报名入社,见第25张PPT。
教师补充:农业合作化依靠全体社员的集体力量和艰苦努力,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我国政府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呢?
方针:
原则:
生:方针是逐步改造;原则是自愿原则。
师: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师补充:把手工业的个体私有制转化成社会主义集所有制。
师: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呢?
(3)方式:
生:引导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小组到各种形式手工业合作社。
师:到1956年底,91.7%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1·cn·jy·com
师: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又是怎样改造的呢?
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为什么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呢?
必要性:
教师补充: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师: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
教师补充:把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化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师: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改造的呢?
(3)方式:
生:赎买方式(创新),通过厂(店)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形式进行。
教师补充公私合营的知识:公(国家)私(资本家)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它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师:通过这种方式,在1956年底,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课件展示:工商业界报喜队到重庆市工会联合会报喜的情形,见第28张PPT。
教师补充:1956年1月17日,重庆市有八万多职工、工商业者和他们的家属庆祝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这是工商业界报喜队到重庆市工会联合会报喜的情形。
课件展示:三大改造的成就,见第29张PPT。
教师补充: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呢?
实质:
教师补充:国家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由原来的一家一户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道路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不再靠剥削度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成生产资料公有制。2-1-c-n-j-y
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意义:
生:(1)1956年底,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为什么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明确: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逐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工业化过渡;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和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师:让我们进入练习环节。
练习:
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重点发展的工业是 ( )
A.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和轻工业、
C.相应地发展农业和商业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答案:D
2.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是( )
A.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颁布了《共同纲领》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答案:B
3.下列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21cnjy.com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4.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1)材料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2)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答案:(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4.感情提升
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布置作业
(1)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2)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1.背景
第一个五年计划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含义、内容
3.一五计划:目的、基本任务、主要方式、典型人物、
结果、成就、完成意义
1.制定的时间和地点
第一部社会主义 2.宪法形成的过程
性质的宪法 3.宪法的性质、内容
3.宪法诞生的意义
1.时间和内容
三大改造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实质、意义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三个板块:(一)一五计划目标定 、(二)宪法颁布人民益 、(三)三大改造制度立。三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小组讨论、上台展示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出处:21教育名师】
不足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较广,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上台展示搜集的资料时,介绍的声音太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实质还有点不太理解,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仔细讲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练习
一、选择题:
1.历史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看下面的史料:“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
A.1949——1953年 B.1953——1957年 C.1952——1956年 D.1950——1954年
3.图片资料也是学习历史的途径之一,右图为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下线的情节,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21*cnjy*com
A.一五计划时期 B.十年建设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中央人民政府在制定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成立了起草小组,查阅了中国和外国不同类型的宪法;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5.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2-1-c-n-j-y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C.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
7.历史图表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请看右图是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实行土地改革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大跃进“运动
8.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1953年的北京,下列现象可能见到的是( )
①许多农民正在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手工业者正在报名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宪法起草小组正在查阅外国不同类型的宪法 ④在人民日报看到了党和政府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四个选项中,标志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件是( )
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运动开始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0.下列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③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1·c·n·j·y
A.③②④①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二、填空题
1.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 ① ,发展_____②________为主。
2.三大改造起止时间: ③ ;内容:___④_ 、___⑤___、和___⑥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三、材料题
1.材料一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这一规划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2)根据材料一,请举出这一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两例。
(3)根据材料二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什么运动?这次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4)1953年实施的规划和材料二进行的运动有什么联系?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五计划,内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起止时间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一五计划起止时间的相关知识。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成就的相关知识。阅读题干所给关键信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下线的情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我国第一座年产3万辆“解放”牌载重汽车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成投产。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一五计划成就的相关知识。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程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体现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把党、国家、人民的意志上升到宪法的高度予以保证,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和新生的国家政权,保障人民民主,有利于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故选B。www-2-1-cnjy-com
【点评】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考查的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程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的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实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本题较难,审题时需仔细审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知识。观看图表所给关键信息:1952——1957年,农业产量明显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在1952年底已经完成;;B项开始的时间是1953年,结束的时间是1956年底;CD两项开始的时间是1958年。由此判断从甲到乙段的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仔细审题,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53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时间“195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依靠全体社员的集体力量和艰苦努力,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也积极报名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小组正在查阅外国不同类型的宪法。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1953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知识。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知识。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要历史事件排序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项的时间是1957年;②项的时间是1954年;③项的时间是1953年;④项的时间是1956年。由此分析正确的排序是③②④①。故选A。21·cn·jy·com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重要历史事件排序的相关知识,几个时间需仔细甄别。
二、填空题
1. 【答案】①1953——1957年;②重工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2.【答案】③1953——1956年;④农业;⑤手工业;⑥资本主义工商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题:
1. 【答案】(1)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一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一五计划是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必要条件。【来源:21cnj*y.co*m】
【解析】(1)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在1953---1957年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是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本题第二问考查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www.21-cn-jy.com
(2)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中可知,到1957年底,主要的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如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等。据此可回答建设成就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3)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相关知识。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的途径就是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本题第二问考查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意义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1956年”、“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得知,副市长激动的原因是上海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关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过渡时期的两个主要任务;一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重点是为了发展重工业,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是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要求;“一五”计划工作的经验,为以后的三大改造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一五计划是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必要条件。21教育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9张PPT)
川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情境导入:歌曲《社会主义好》
学习目标
第一篇章
讲授新课
一五计划目标定
材料: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
1.经济情况
我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工业水平很低。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请回答:从建国初期的材料中得到什么信息?
(1)过渡时期的含义: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现国家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a.一化:
b.三改: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
(2)内容:
1949年10月——195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3.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目的:
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
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主要方式: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广泛地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
(4)典型人物:
王崇伦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王崇伦是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刨工,先后改进8种工具,提高效率5倍—10倍,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正在介绍他的“万能工具胎”。
(5)结果: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增强了基础工业的实力。
(6)成就:
a.工业方面:鞍山第一根无缝钢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
b.交通方面: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第一架飞机
武汉长江大桥
请思考:从这些成就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7)完成的意义:
发展迅速,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二篇章
宪法颁布人民益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请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1.制定时间和地点:
2.宪法形成过程:
3.宪法的性质:
5.宪法诞生的意义:
4.宪法的内容:
视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制定时间和地点: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宪法形成过程:
审议了刘少奇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全国人民欢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由人民参加商议国家大事,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了国家的主人。图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入会场。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图为主席台上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从左起依次是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
5.宪法诞生的意义: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3.宪法性质:
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
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4.宪法内容: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
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
地位和
作用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1949年9 月 1954年9月
北平 北京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临时宪法作用 通过中国第一部社会
主义性质的宪法
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七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接着,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6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请回答:《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全体人民积极参与,它是一部代表全国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三篇章
三大改造制度立
三、三大改造
2.内容:
1953年——1956年底
1.时间: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3.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必要性:
土改以后,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2)目的:
小农经济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3)方法:
互助组
初级农业合作社
高级农业合作社
视频: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依靠全体社员的集体力量和艰苦努力,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逐步改造
4.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方针:
(2)原则:
(3)目的:
自愿原则
(4)方式:
个体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所有制
生产小组
各种形式手工业合作社
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必要性:
(2)目的:
(3)方式: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方式(创新),通过厂(店)公私合营、全行业公
私合营的形式进行。
1956年1月17日,重庆市有八万多职工、工商业者和他们的家属庆祝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这是工商业界报喜队到重庆市工会联合会报喜的情形。
行业 参加合作社或公私合营的户数
农业 87.8%参加合作社
手工业 91.7%参加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营工业的99%和私营商业的82.2%实现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6.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7.意义:
(1)1956年底,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
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主
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
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什么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含义、内容
3.一五计划:目的、基本任务、主要方式、典型人物、结果、成就、完成意义
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制定的时间和地点
2.宪法形成的过程
3.宪法的性质、内容
4.宪法诞生的意义
三大改造
1.时间、内容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实质、意义
知识整合
板书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逐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工业化过渡;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和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结
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重点发展的工业是 ( )
A.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和轻工业、
C.相应地发展农业和商业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
练习
2.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是( )
A.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颁布了《共同纲领》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练习
3.下列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练习
A
4.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2)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练习
1.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2. 做同步学习
布置作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