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下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八下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16 09:38:10

文档简介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步骤及顺利完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要求学生访问当地的老人,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感知、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出处:21教育名师】
(2)要求学生整理出知识要点,巩固本课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对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对土地改革中有关政策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明确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21cnjy.com
【教学重点】
土地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以后,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是怎样进行土地革命的?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是怎样进行的?通过这些提问,让学生归纳中国共产党曾经制定和实行过的土地政策,由此导入新课2-1-c-n-j-y
二、讲授新课
(一)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运动的原因
师: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导致中国落后,是人民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它严重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版权所有:21教育】
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还没有获得土地,农民迫切希望得到土地。
2. 土地改革运动的目的
师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它规定了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师强调: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读课本对话框中的内容:土地改革为什么土地改革能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可为工业建设提供劳动、原料、粮食和资金。农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可为工业产品提供广大市场。
土地改革的过程
师问:土地改革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总结:
①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1950年冬,土改工作队到新解放区农村,深入群众,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③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老师将课本原图在ppt上放映出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回答出,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重点归纳出:1.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土地改革中,依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可减少阻力,从而确保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2.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封建剥削状况都不一样,因而土地改革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3.新解放区各地的农民对土地改革的认识、态度、要求等也不一样,这同样要求在土地改革时,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4.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情况不一样。
4.土地改革政策
师问:土地改革的政策是什么?
生答: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5.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结果
师问: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怎样?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结果是到1952年底,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师问: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土地改革是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它是一种土地私有制。
穿插白毛女的故事,与课本问题“土地改革的政策是如何对待地主的?”相呼应。强调: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
6.土地改革的意义
师问:你认为土地改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生答后教师补充:①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都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④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2·1·c·n·j·y
老师强调关于经济发展问题的经验、启示拿分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等各行业要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市场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注重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来源:21cnj*y.co*m】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师问: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
生答: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业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严重影响到政权的巩固。21·世纪*教育网
师问:为解决这些经济问题,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2.措施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教师需解释什么是“官僚资本”【官僚资本即政权与资本的结合,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解放前夕,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控制经济命脉,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是这一时期最反动的经济成分,严重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推翻它。】及“国营经济”)
②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教师介绍“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③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④合理调整工商业;
⑤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教师PPT介绍“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以及何为资本主义。
课件放映关于一些不法商人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布匹等重要的商品,市场上米价、棉纱、棉布的价格上涨了3-4倍,百姓生活疲惫,为了生活必须的米粮而排队等图片以及上海两万余人游行,支持政府制止投机活动。21·cn·jy·com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1 1949年粮、棉、钢、煤产量
项目 总产量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下降
粮 1.1亿吨 27%
棉 44.9亿吨 49%
钢 15.8亿吨 84 %
煤 0.32亿吨 48%
材料2 1952年粮、棉、钢、煤产量
项目 总产量 比1949年产量上升
粮 1.64亿吨 49%
棉 130.4亿吨 193%
钢 135万吨 754%
煤 0.66亿吨 105%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以上材料说明了,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21教育网
[讲授小结]:提问: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土地改革能顺利完成?
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原因:①国家政权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②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在土地改革中的正确决策;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提出的目标明确,政策科学,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④土地改革符合广大农民的要求,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畅想天地]
一、你学过的中国式中涉及土地改革的史实有哪些?
1.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2.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保存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3.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 土改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21*cnjy*com
二、为什么土地改革问题如此重要?
重要性:①土地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源。②对徒弟的战友、开发,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③国家和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是否得当,既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会的安定、国际和政权的巩固。④土地问题的解决,事关国家工业的发展(因为农民的解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市场)。
三、课堂总结
土地改革运动
原因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导致中国落后,是人民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它严重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还没有获得土地,农民迫切希望得到土地。
目的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过程 ①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②1950年冬,土改工作队到新解放区农村,深入群众,开始进行土地改革;③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政策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主要内容、结果 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结果是到1952年底,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 ①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②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都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④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国民经济恢复
背景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业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严重影响到政权的巩固
措施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②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③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④合理调整工商业;⑤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
A. 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B.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 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如图,强调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Bwww.21-cn-jy.com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土地改革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3)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是 D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冬 新解放区 3亿多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运动
C.西藏和平解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的原因
2.土地改革的目的
3.土地改革的过程
4.土地改革的政策
5.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结果
6.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
国民经济的恢复的背景、措施、作用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一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对当今城市的学生来说相当陌生,“土地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应当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本课的背景过程、意义,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备课资料】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银元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上海发生的一场经济风波。由于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并获取如同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暴利。事件最终演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上海民族资产阶级的对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不久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手段,平息了这一银元风波。当时,上海市政府动用行政力量在政府控制税收、交通及其他市政公用事业内强制以人民币作为唯一许可使用的货币,并发行人民币公债来增加人民币的使用量。在这之前,市军管会宣布以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禁止银元买卖、流通,取缔银元投机活动。并警告了银元的投机分子。 www-2-1-cnjy-com
  这些行政手段并没有对银元市场造成足够的影响,因为这对于真正掌握银元市场的投机者而言并不造成根本性的损失。在上海市委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紧急磋商后决定,采用更为强硬的手段来解决这场银元之战。 21*cnjy*com
  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派出便衣警察封锁了上海最大的银元交易市场——位于汉口路422号的上海证券大楼,并拘捕了250名投机者,收缴了数万枚银元。并发动上海市的群众进行宣传,散发传单,宣传建立新的金融新秩序的作用和意义。这场活动对资本家和投机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快市场上银元对人民币的比价由6月8日的1:2000降至1:1200,并不断下降。由于银元的贬值,人民币很快便取得了在上海的主导货币地位,令政府有能力对市场进行更强有力的干预。
此次事件的意义非常重大,毛泽东本人评价“银元之战”的作用不亚于一场淮海战役。
米棉之战:上海解放以后,一些不法商人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布匹等重要的商品,市场上米价、棉纱、棉布的价格上涨了3-4倍。人民政府从全国各地调运了大量的粮棉物资,选择适当的时机,集中抛售,把物价降了下来,使投机商人纷纷破产。这就是著名的"米棉之战”。
运动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练习
选择题
1.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B.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 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6次提到“民生”问题。下列史实中体现了党和政府这一执政理念的有( )
①土地改革 ②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农业合作化 ④发动文化大革命 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4.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历经多次调整,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B. 农业合作化运动扩大了农民对土地的支配权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符合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自主经营
5.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四个步骤依次为( )
①农业合作化 ②土地改革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6.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7. 比较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影响,共同点不包括( )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废除土地私有制
C. 解放了生产力
D. 促进农村的发展
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的是( )
A. 和平解放西藏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制定宪法
9. 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稳定物价之战
③土地改革运动 ④抗美援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0. 如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一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简答题
11.简述土地改革的原因?
12.简述土地改革的政策?
13.简述国民经济恢复的措施?
三、材料分析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如图 ,图片师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连环画描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了生产合作社的故事。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
材料三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农业生产出现哪一问题?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生产队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交售粮食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30000斤
(4)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
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年中国土地制度和1979年中国土地制度的相同点
1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材料四 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获得大丰收。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
(2)根据材料二,当时农业正进行什么重大变革?根据材料三,简要评述人民公社化运动。
(3)根据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措施是什么?为什么农业生产能够得到迅速发展?
(4)根据材料,列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过程。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D 4、D 5、C 6、D 7、B 8、B 9、B 10、A
11.简述土地改革的原因?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导致中国落后,是人民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它严重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还没有获得土地,农民迫切希望得到土地。
12.简述土地改革的政策?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3.简述国民经济恢复的措施?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②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③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④合理调整工商业;
⑤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三、材料分析
14.材料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开始,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合作化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农业生产出现“浮夸风”。
(4)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人民公社制。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5)1952年中国土地制度和1979年中国土地制度的相同点:都促进农村经济(生产力)的发展;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适合中国农村实际。21教育网
15.材料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改革。
(1)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底。21cnjy.com
(2)材料二中反映的农业正进行的重大变革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21·cn·jy·com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符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 (4)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过程: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5张PPT)
岳麓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是怎样进行土地革命的?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是怎样进行的?
导入
新授
一、土地改革运动
⒈ 土地改革运动的原因
⒉土地改革运动的目的
3.土地改革运动的过程
4.土地改革的政策
5.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结果
6.土地改革的意义
问题探究
新授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运动的原因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导致中国落后,是人民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它严重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还没有获得土地,农民迫切希望得到土地。
问题探究新授土地改革运动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它规定了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新授土地改革为什么土地改革能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可为工业建设提供劳动、原料、粮食和资金。农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可为工业产品提供广大市场。
新授
《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法》收到农民拥护
农民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农民领回分到的农具
农民在田间丈量土地
问题探究
新授
土地改革运动的过程
土地改革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①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1950年冬,土改工作队到新解放区农村,深入群众,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③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问题探究
新授
观察下图,试着回答出: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
新授
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
1.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土地改革中,依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可减少阻力,从而确保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2.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封建剥削状况都不一样,因而土地改革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
3.新解放区各地的农民对土地改革的认识、态度、要求等也不一样,这同样要求在土地改革时,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
4.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情况不一样。
问题探究
新授
土地改革的政策
土地改革的政策是什么?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问题探究
新授
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结果
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结果怎样?
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结果是到1952年底,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新授
你知道白毛女的故事吗?
《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主要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生活。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
新授
土地改革的政策是如何对待地主的?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然而,对于地主个人,除少数罪大恶极、血债累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者外,在没收其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之后,仍分给一份土地和生产资料,是他们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
问题探究
新授
土地改革的政策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
土地改革是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它是一种土地私有制。
问题探究
新授
土地改革的意义
你认为土地改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①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都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④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新授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等各行业 要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市场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注重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启示
关于经济发展问题的经验、启示拿分点
问题探究
新授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业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严重影响到政权的巩固。
国民经济的恢复 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
问题探究
新授
为解决这些经济问题,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新授
国民经济的恢复 措施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②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③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④合理调整工商业;
⑤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新授
银元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上海发生的一场经济风波。由于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并获取如同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暴利。事件最终演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上海民族资产阶级的对抗。
不久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手段,平息了这一银元风波。当时,上海市政府动用行政力量在政府控制税收、交通及其他市政公用事业内强制以人民币作为唯一许可使用的货币,并发行人民币公债来增加人民币的使用量。在这之前,市军管会宣布以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禁止银元买卖、流通,取缔银元投机活动。并警告了银元的投机分子。
  这些行政手段并没有对银元市场造成足够的影响,因为这对于真正掌握银元市场的投机者而言并不造成根本性的损失。在上海市委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紧急磋商后决定,采用更为强硬的手段来解决这场银元之战。
  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派出便衣警察封锁了上海最大的银元交易市场——位于汉口路422号的上海证券大楼,并拘捕了250名投机者,收缴了数万枚银元。并发动上海市的群众进行宣传,散发传单,宣传建立新的金融新秩序的作用和意义。这场活动对资本家和投机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快市场上银元对人民币的比价由6月8日的1:2000降至1:1200,并不断下降。由于银元的贬值,人民币很快便取得了在上海的主导货币地位,令政府有能力对市场进行更强有力的干预。
此次事件的意义非常重大,毛泽东本人评价“银元之战”的作用不亚于一场淮海战役。
新授
米棉之战:上海解放以后,一些不法商人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布匹等重要的商品,市场上米价、棉纱、棉布的价格上涨了3-4倍。人民政府从全国各地调运了大量的粮棉物资,选择适当的时机,集中抛售,把物价降了下来,使投机商人纷纷破产。这就是著名的"米棉之战”。
新授
官僚资本即政权与资本的结合,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解放前夕,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控制经济命脉,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是这一时期最反动的经济成分,严重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推翻它。
新授
上海两万余人游行,支持政府制止投机活动
百姓为了买米而排起了长队
不法商人大量囤积以抬高价盈利的粮食
新授
思考并回答:下列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1 1949年粮、棉、钢、煤产量
项目 总产量 比历史最高产量下降
粮 1.1亿吨 27%
棉 44.9亿吨 49%
钢 15.8亿吨 84%
煤 0.32亿吨 48%
材料2 1952年粮、棉、钢、煤产量
项目 总产量 比1949年产量上升
粮 1.64亿吨 49%
棉 130.4亿吨 139%
钢 135万吨 754%
煤 0.66亿吨 105%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温故知新
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土地改革能够顺利完成?
新授小结
1.依靠喷弄、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顺利完成的原因:①5国家政权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②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在土地改革作出正确决策。③《土改法》提出的目标明确,政策科学,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④土改工作深入农村,工作深入细致,方法得当。⑤土改符合广大农民的要求,得到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
畅想天地
你学过的中国式中涉及土地改革的史实有哪些?
新授小结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保存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 土改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畅想天地
为什么土地改革问题如此重要?
新授小结
重要性:①土地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源。②对徒弟的战友、开发,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③国家和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是否得当,既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会的安定、国际和政权的巩固。④土地问题的解决,事关国家工业的发展(因为农民的解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市场)。
总结
土地改革运动
原因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导致中国落后,是人民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它严重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还没有获得土地,农民迫切希望得到土地。
目的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过程 ①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1950年冬,土改工作队到新解放区农村,深入群众,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③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政策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主要内容、结果 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结果是到1952年底,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 ①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都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④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总结
国民经济恢复
背景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业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严重影响到政权的巩固
措施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②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③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④合理调整工商业;
⑤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1.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 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B.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 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练习
A
2.如图,强调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
B
练习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土地改革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3.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是 ( )
D
练习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意义
1950~1952年冬 新解放区 三亿多人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运动
C.西藏和平解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一、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的原因
2.土地改革的目的
3.土地改革的过程
4.土地改革的政策
5.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结果
6.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
国民经济的恢复的背景、措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