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
《送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2学情分析
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
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醒那些目空一切的孩子,告诫他们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去信息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
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在平日教学中增加小组合作,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3、自控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
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应该“恩威并用”,表扬自觉的学生,适时使用管理软件对不能自控的学生进行提醒、控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送别
1.导入
《城南旧事》曾获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荣获198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它以一个6岁的小女孩---“小英子”为主人公,记录了她的所见、所为、所感。小英子天真纯朴世界对她来说本应该像海跟天那般美好单纯,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身边发生着许多惨痛的现实,单这些都不妨碍她结识许多朋友,只是与他们相识相知成为朋友后,又因种种外在原因避免不了个个的离别、分手。
活动2【讲授】送别
学唱歌曲
1、是几拍子的歌曲 唱谱2、跟琴用“u”哼唱学唱歌曲
3、填词演唱4、感情处理:朗读歌词,歌曲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曲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5、歌曲分析。《送別》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長亭外、古道边送別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滿着彻骨的寒意。6、学生表演
活动3【活动】送别
认识作者:
李叔同,是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先驱者之一。他集诗词书画,音乐戏剧于一身,是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他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读课本歌谱下面的知识点)
這首《送别》是李叔同1915年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時所寫的歌曲。也是「學堂樂歌」的一個代表作品。所謂「學堂樂歌」,同時,一些在日本留學的青年學子,借當時流行於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上新詞,編成新的歌曲。此外,「學堂樂歌」還常常採用中國古典詩詞來填寫新的歌詞。李叔同就是根据當時美國的j.p.奧特威的一首歌曲填詞的。
扩展。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或者诗歌文章呢
李白写了很多离别的诗篇,其中有两首很有名: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