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课《白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书写6个生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小白杨》(播放视频)
师:在我国西部茫茫地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袁鹰一
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
2. 板书课题《白杨》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袁鹰。 (图片文字介绍)
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说《年青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
历北京城》诗集《红湖集》《花环》《袁鹰儿童诗选》等。
师:白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树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析——晰、无——抚。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伞”为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要写在“人”字的里面。
“绍”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上是刀,右下是口。
“疆”为左右结构,注意左小右大。整个字共19画。
“陷”为左右结构,注意左小右大。右边是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xī sǎn fǔ shào jiāng xiàn gē
清晰 雨伞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戈壁
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茫茫: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抚摸:用手轻轻摩挲。
严肃:使严格。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 (第1-3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部分(第4-13段):“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部分(第14-15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
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部分(第16段):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
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3自然段,思考:白杨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荒无人烟、条件艰苦。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4-13自然段,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2)通过兄妹俩的争论,你知道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长得直、大。
(3)对于哥哥提出的白杨树为什么长得那么直,那么大的疑问,爸爸是怎么回答的?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
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
动摇。
(4)从父亲这些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说明白杨高大挺秀。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说明白杨生命力强。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
不动摇。” 说明白杨坚强不屈。
(5)口语训练:说一说白杨树还可能生活在哪?
白杨树从不讲究生存条件,在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生存的影子。
(6)你能完成下列句子,体会白杨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坚强不屈的精神吗?
遮天避日的风沙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滔滔不绝的洪水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持续数月的干旱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拳头大小的冰雹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白杨树的性格是这样坚强,生命力是这样顽强,让我们读一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师:爸爸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他还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么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情?让我们接着往下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爸爸在表白什么孩子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4.第三部分
(1)朗读14-15自然段:他们知道什么?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21教育网
(2)从文中的“三个知道” 你能说一说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吗?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你能回答这三个“不知道”吗?
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他们的爸爸妈妈是边疆建设者,希望子女能够像自己一样成为边疆建设者。21cnjy.com
师: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1954年成立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
他们扎根边疆,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历史贡献。
(3)思考:你能说一说爸爸在表白自己怎样的心情吗?
爸爸就像白杨一样,戈壁需要他,他就来到戈壁,不怕困难,顽强不屈地建设戈壁。爸爸决心
扎根戈壁,希望孩子们也像他一样,所以把孩子们也带来。
(4)朗读: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你是怎样理解“它们”“生根”的?21·cn·jy·com
“它们”指的是白杨树,也象征着来这里扎根建设新疆的人。
“生根”指杨树生根长大,也象征着来到这里的人一辈辈留下来。
5.第四部分
(1)朗读16自然段: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爸爸自己扎根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儿女也能像小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建设边疆的
栋梁之材。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
下去。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6.写作特点
小组合作交流:你能举例说明本文的写作方法吗?
借物喻人
作者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
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
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
7.学以致用
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www.21-cn-jy.com
爸爸是一名伟大的铁路建设者,哪儿有铁路,哪儿就有爸爸的声影,不管离家有多远,不管条
件有多艰苦,总是义无反顾收拾行李奔赴建设第一线。
石油工人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儿住下,不管烈日炎炎让人心悸,不管冷雨飘飘令人寒蝉,他们总是在为祖国辉煌蓝图激扬色彩!2·1·c·n·j·y
四、课堂总结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让我们也做一位具有白杨精神的人。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服从需要,扎根
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茫茫)的戈壁 (天地)的界限 (高大)的身影
(挺直)的白杨树 (轻轻)地抚摸 (飞快)地闪过
2.组词
疆(新疆) 析(分析) 浑(浑黄)
僵(僵硬) 晰(清晰) 挥(挥手)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借物 喻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高大挺直 扎根边疆21·世纪*教育网
白杨 生命力强 爸爸 建设新疆www-2-1-cnjy-com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2-1-c-n-j-y
小白杨 正在成长 孩子
【教学反思】
《白杨》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15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
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
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中,抓住爸爸介绍白杨的这段话进行分析, 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白杨赞美边疆的建设者,
从而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
最后,通过让学生想象爸爸陷入沉思会想些什么,让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通过对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
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8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三课
白杨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
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说《年青
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
丁游历北京城》诗集《红湖集》
《花环》《袁鹰儿童诗选》等。
袁鹰
初读感知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
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
白杨树的事。
初读感知
雨伞
新疆
介绍
sǎn
jiāng
shào
清晰
xī
xiàn
陷入
抚摸
fǔ
gē
戈壁
茫茫
初读感知
严肃
抚摸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使严格。
用手轻轻摩挲。
精读感悟
全文共分几部分?
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
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
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1-3
4-13
精读感悟
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
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14-15
16
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
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精读感悟
白杨的生活环
境是怎样的?
没有山,没有水,也
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
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精读感悟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荒无人烟、
条件艰苦。
精读感悟
爸爸第一次是看到
什么而陷入沉思?
铁路线的
一行白杨树。
精读感悟
通过兄妹俩的争论,
你知道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长得大
长得直
精读感悟
对于哥哥提出的白杨树为什么长得那么直,
那么大的疑问,爸爸是怎么回答的?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需要
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
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
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
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哪儿
哪儿
不管
不管
总是
精读感悟
从父亲这些话里你还
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说明白杨高大挺秀。
精读感悟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
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说明白杨
坚强不屈。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
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
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说明白杨
生命力强。
精读感悟
说一说白杨树还
可能生活在哪?
白杨树从不讲究生存条件,在大
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
方,哪里就有她生存的影子。
精读感悟
你能完成下列句子,体会白杨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坚强不
屈的精神吗?
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不软弱,也不动摇。
遮天避日的风沙来了
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不软弱,也不动摇。
滔滔不绝的洪水来了
精读感悟
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不软弱,也不动摇。
持续数月的干旱来了
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不软弱,也不动摇。
拳头大小的冰雹来了
精读感悟
他们知道什么?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
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精读感悟
从文中的“三
个知道” 你能说一说孩
子们不知道什么吗?
壹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
什么去新疆工作?
贰
叁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
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
新疆念书。
他们不知道新疆是
个什么样的地方?
精读感悟
你能回答这三个
“不知道”吗?
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
地方,他们的爸爸妈妈
是边疆建设者,希望子
女能够像自己一样成为
边疆建设者。
精读感悟
新疆建设兵团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
遗产。1954年成立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他
们扎根边疆,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做出了不可磨灭
的历史贡献。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你能说一说爸爸在表
白自己怎样的心情吗?
爸爸就像白杨一样,戈壁需要他,他就
来到戈壁,不怕困难,顽强不屈地建设
戈壁。爸爸决心扎根戈壁,希望孩子们
也像他一样,所以把孩子们也带来。
精读感悟
朗读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你是怎样理解“它们”“生根”的?
“它们”指的是白杨树,
象征着来这里扎根建设新疆的人。
“生根”指杨树生根长大,
象征着来到这里的人一辈辈留下来。
精读感悟
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爸爸自己扎根边疆,他希望自己的
儿女也能像小树一样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精读感悟
为什么爸爸的嘴角
又浮起一丝微笑?
他相信自己的孩
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
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
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精读感悟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
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
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
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精读感悟
你能举例说明本文
的写作方法吗?
借物
喻人
作者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
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
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
精读感悟
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
尽职尽;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
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
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
一方面
精读感悟
用上“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
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精读感悟
爸爸是一名伟大的铁路建设者,哪儿有铁路,哪儿
就有爸爸的声影,不管离家有多远,不管条件有多
艰苦,总是义无反顾收拾行李奔赴建设第一线。
石油工人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哪儿需要他们,他们
就在哪儿住下,不管烈日炎炎让人心悸,不管冷雨飘
飘令人寒蝉,他们总是在为祖国辉煌蓝图激扬色彩!
课堂总结
让我们也做一位具有白杨精神的
人。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作无私的奉献。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1.填空
( )的戈壁 ( )的界限 ( )的身影
( )的白杨树 ( )地抚摸 ( )地闪过
课堂练习
茫茫
天地
高大
挺直
轻轻
飞快
2.组词
疆( ) 析( ) 浑( )
僵( ) 晰( ) 挥( )
课堂练习
新疆
僵硬
分析
清晰
浑黄
挥手
作业布置
1.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高大挺直
白杨
借物
生命力强
喻人
坚强不屈
扎根边疆
建设新疆
无私奉献
爸爸
小白杨
正在成长
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