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5 21:2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丁肇中(zhào)
瞭望(liào

儒家(rú)
授予(shòu

彷徨(páng
huáng)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C.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
D.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3、三个浑身泥土的淘气小子抱住怀特太太的脖子,问:“妈妈,明天是你的生日,你要什么呢?”怀特太太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三个干干净净的乖孩子。”
儿子们异口同声地嚷道:“真好,这样我们就有六兄弟啦!”
①怀特太太话中的意思是:希望三个孩子乖巧、讲卫生。
②孩子们说:“我们就有六兄弟啦!”的言外之意是:还会有三个孩子到家里来。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D

A、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B.她十多年来生活在农村,忽然要面对电视采访,真有点不知所措。
C.人生的航船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正视困难,敢于与风浪搏击,就一定会达到胜利的彼岸。
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D

A、在那个年代,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B.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D.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中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感受爱,也不会付出爱,这样的家庭教育是缺憾的。
6、综合性学习。
为激励同学们树立志向、践行梦想,某校正在开展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材料二】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材料三】刘伟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十余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了绚丽的风采,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彩。他曾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
参考:少年立志要与国家、民族利益(国家梦想)紧密结合,个人梦想的实现要有利于国家的强盛美好。
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要将梦想付诸行动(行动),不惧困难,坚持不懈(毅力)。
邀请你担任“青春·梦想”主题班会主持人,请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要求:文辞优美,富有感染力。)
示例:同学们,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拼搏而精彩。愿同学们扬起梦想的风帆,与“中国梦”同行,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而努力!
二、拓展延伸
眼界与读书
赵畅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②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2)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举例论证,列举了周总理、冯友兰读书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的观点。
3)第④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参考: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文章第3段说“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而第3段只论证了“方式方法”,第4段则论证了“兴趣效果”,使得论证更加全面而严密。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示例:读书是一件高雅而神圣的事,要从中获得自己的时代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尤其是我们初中生读书,尤其是要超越升学的功利性,明确读书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自己的品德修养,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