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东欧剧变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是
A.匈牙利B.罗马尼亚C.保加利亚D.捷克斯洛伐克
2.下列有关匈牙利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前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B.改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C.改革健全了民主与法制,稳定了政治局势。
D.改革调整了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东欧国家的剧变主要是指
A.执政党的变化
B.国家名称的变化
C.东欧和苏联体制的弊端。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4.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动荡,出现了雪崩式的政治变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A.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B.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中苏关系恶化
D.改革成效不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同外因是
A.苏联模式僵化
B.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C.东欧和苏联体制的弊端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6.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是
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防止西方“和平演变”④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要的东西。”
──《列宁全集》
材料二
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现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
(3)谈谈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一、A
B
A
C
D
D
二、(1)发展生产力。
(2)东欧剧变的原因主要出自内部,具有必然性。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人民不满,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
(3)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共20张PPT)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下第五单元第11课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民德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
1948年,南斯拉夫因与苏
联冲突被开除出阵营,1962年阿尔巴尼亚与苏联
决裂,退出阵营。
东欧各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占领了东欧的大片土地,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东欧国家纷纷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这些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1956年10月,匈牙利发
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图为
在事件中斯大林雕像被
推倒在地。
新政府请求苏军帮助平
息暴乱。图为苏军坦克
开入布达佩斯。
1956年上台的卡达尔
充分吸取匈牙利事件的惨
痛教训,致力于推行比较
适合国情的政策。他强调
指出不应该“奴隶般地模
仿外国的榜样”而应该使
匈牙利在一条符合本国经
济和历史传统的民主道路上向前发展"。
匈牙利的改革
(1956年)
卡达尔
匈牙利改革措施
①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②经济上:
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农业方面,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收购价格,取消指令性计划,改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影响?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
时间:1968年
结果:被苏联镇压。
布拉格之春
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波兰
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
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拆除
德国统一
捷开放边境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
东欧剧变的原因
东欧剧变的原因
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
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酿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外部原因:
A.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东欧剧变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有何启示?
①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
自主的内外政策;
②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
③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
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课题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
寿光
纪台二中
刘玉苹
课标要求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匈牙利改革,并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及剧变原因,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归纳能力。3.通过对匈牙利的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出现了东欧剧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重点
匈牙利的改革
教学难点
东欧剧变的原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1、学生阅读有关本课的课文内容。2、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
史料探究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情导课】1951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座高25米的斯大林雕像被树立起来,这是匈牙利送给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70岁生日寿礼。但时隔五年,这座雕像被愤怒的人群给拆毁,雕像的头部和身体部分分开。这是著名的匈牙利事件中出项的一幕。这次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呢?它又引起匈牙利社会的哪些变化呢?本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历史。【学习新课】多媒体展示: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一、学案展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交流,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记忆巩固。)匈牙利改革性质内容东欧剧变原因性质版图变化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文字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层解析,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专题探究一:匈牙利改革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匈牙利事件的片段材料二:1956年上台的卡达尔充分吸取匈牙利事件的惨痛教训,致力于推行比较适合国情的政策。他强调指出不应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榜样”而应该使匈牙利在一条符合本国经济和历史传统的民主道路上向前发展”。
组织学生阅读史料和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著名的什么事件?这次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它又引起匈牙利社会的哪些变化?(2)材料二匈牙利改革的内容有哪些?对匈牙利社会有何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讨论成果)(1)匈牙利事件;匈牙利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当时的政府发生暴力冲突。后来新成立的政府邀请苏军来平息暴乱;匈牙利事件给匈牙利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深远。(2)措施:政治……经济……。作用: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下来。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师:除匈牙利外,其它一些东欧国家也进行了改革,结局如何?谁能举例说明?生:(回答)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强烈要求摆脱苏联模式、按照自己民族特色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改革在国内全面展开,被成为“布拉格之春”。但在苏联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进程被迫中断。师: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开始是比较有成效的一个,出现了“布拉格之春”的现象,但是这场改革却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之下,走向了终结。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师:(过渡)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成效也都不大,所以东欧国家都和苏联一样,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80年代东欧国家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改革之后,经济每况愈下。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最终在80年代末各种矛盾集中爆发,东欧各国风云突变,这时的东欧出现了什么状况呢?专题探究二:东欧剧变师:(大屏幕展示图片,讲述)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波兰,团结工行主席瓦文萨领导大罢工,迫使工人党下台、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剧变之后的东欧各国,有什么变化呢?生:(回答)师:(讲述)剧变后国家不仅名称发生了变化,但更主要是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之前的社会主义制度。东欧剧变后,东欧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阶段,直至近年来才出现经济复苏。师:(大屏幕展示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师:(提问)大家通过上面一段话,思考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小组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师:(总结)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酿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外部原因:
A.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师:(过渡)通过这两节课,苏联的解体以及东欧的剧变,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很大一部分已经走到了尽头。其中社会主义解体的原因是最值得深思的,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中最大的一个,应该从苏联以及东欧的历史中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从而避免出现解体的局面。感悟历史、拓展延伸师:(大屏幕展示拓展延伸)东欧剧变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有何启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讨论成果。)①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
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给了我们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国家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具体国情的差别,一定要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文化来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只有这要,我们才能使得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富足。三、知识整合(学生自主构架本课知识体系,可在自主完成后交流、完善)
通过匈牙利的斯大林雕像被树立与毁坏的对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导入氛围。此处对“东欧”的含义作简单的解读,让学生知道东欧是什么。本环节注重基础知识,通过表格提供学习要素,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自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本内容,识记基础知识点,为后面突破重难点做好积累和铺垫。合作学习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难点的关键所在。本环节共选取了两个导学点展开合作探究。一是匈牙利的改革,二是东欧剧变的原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通过生生合作巩固本课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师生合作,突破本课的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能力。在此环节设计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知识盲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体现,教师要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适当点拨,从而突破学生为解决这些知识遇到的“瓶颈”。本环节对本课进行拓展和延伸,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有利于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思索现实问题,进一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能够知古鉴今、学以致用,提高历史素养和综合素养。本环节构建知识网络,对本课进行总结,能让学生从整体框架和具体内容两个方面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