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理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打比方句子的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标激趣
以李白诗《望庐山瀑布》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导入新课。(指名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
15
千米
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听简介)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一种景象?
自学探究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按照自读要求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挟来
凝神谛听
(2)
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
指名通读课文,要求读顺。(指名读课文)
合作学习,交流讨论1
、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轻声读课文,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2
、小组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人们
的感受;下到谷底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归纳总结
1
、再读课文
2
、说说作者游览顺序是什么?(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理清的游览顺序)
第二课时
进入情境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分别是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欣赏的黄果树瀑布。
2、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出示:离开谭边,循着石径凳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A、指名读,沉醉是什么意思?
B、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名读句子,理解“沉醉”的意思。
自己读读课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
3、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这三个地方欣赏到的黄果树瀑布,你被黄果树瀑布的什么也给陶醉了。
二、自我感悟、交流激情
轻声读
5~7
节,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脚下感受如何。
三、
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细读课文第
8
自然段
1、
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
你知道徐霞客是什么人?(学生说,教师补充)
3、
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这一句话。
各自朗读全文,再次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心灵的陶冶。
四、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雄奇壮美
恬静、安详、温柔的白水河
平凡孕育了伟大
教学反思:《黄果树瀑布》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大量出现,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那如何让学生也能有这样的感受呢?
我首先用范读、用抒情的音乐将孩子们带入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磅礴、上游小河的恬静、安然。让孩子们在我创造的这种意境中情有所动,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当孩子们那么投入的听我朗读课文时,我知道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然后我让孩子们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来读,并说一说为什么感受最深。巡视时,我发现孩子们大多对第一和第三段感受最深。在读第三段时,我又让孩子们体会小河的安静,恬然,看谁能把大家带到这平凡的小河边。通过激励,大家读得都很有味道。在说为什么对这一段感受最深时,孩子们说到喜欢这平凡的小河,喜欢小河的伟大献身。有的孩子甚至想到了我,想到了教自己的老师,就像这小河一样,默默奉献。虽然孩子们的认识有些稚嫩,但这发自内心的声音不正是最让我们感动的吗?这一课的教学开阔了眼界,饱览了雄浑奇伟的风光,荡涤了心灵。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口语交际、情感体验、合作探究这一块着手。例如:调查问卷是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计划,即使是游玩,也要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