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白
杨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两个生字,领悟“茫茫、戈壁、浑黄一体、清晰、高大挺秀、分辩、沉思、新疆”等词语。
2、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思考和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白杨树是我国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庭前屋后,道路旁边随处可见。它既不像松树那样四季长青,也没有柳树那样清新妩媚,更不能与观赏树木相提并论。也许,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注意他们,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杨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家袁鹰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为我们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杨》。
二、教师介绍有关西部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交流对新词的理解。
2、默读课文,读前出示思考题:“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白杨生长的环境怎样?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四、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比如”高大挺秀”、“卫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对话。人们描写树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词语,本文作者却用“高大挺秀”,表达的感情很不一般。“秀”有清秀、秀丽、秀气、高雅等意思,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尤其是对大戈壁上的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
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品味文字,体会含义。
出示中心问题:文中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白杨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文中有关的字、词、句说一说,并试着读一读。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提问:这些话写出白杨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重点理解划线的词
,体会出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
2、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他的嘴角有浮起一丝微笑,…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提问: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为什么突然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父亲看到了什么?想些什么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什么?“几棵小树”又指谁?“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出爸爸看到白杨,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边疆落户,于是他想,怎样才能将孩子培养得像白杨一样。当他看到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看到了建设边疆后继有人。他坚信他的孩子也会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扎根边疆。)
3、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提问:“卫士”是什么意思,“卫士”一词写出白杨什么特点?体会白杨的高大坚强、正直无私,哪里需要就在那里安家的品质。)
四、理清线索,总结升华。
《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
五、延伸探讨
1、孩子到新疆后干了些什么?
2、以后新疆会变成什么样子?
书:借物喻人
高大挺秀扎根边疆
白杨适应性强……爸爸
生命力强建设边疆
小白杨——茁壮成长——孩子
教学反思:《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一位在边疆工作的父亲回到内地接将要上学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
这堂课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以三个问句为突破口,串联了整堂课的教学环节。同时,填补了文本的空白,挖掘内涵,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了三个“不知道”。既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