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cú)
陟罚(zhì)
臧否(fǒ)
B.恢弘(hóng)
驽钝(nú)
咨诹(zōu)
C.菲薄(fēi)
攘除(rǎng)
夙夜(sù)
D.裨补(bì)
猥(wěi)
以遗陛下(yí)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猥自枉屈(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
(3)后值倾覆(
)
(4)庶竭驽钝(
)
(5)不宜异同(
)
(6)以彰其咎(
)
3下列各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4)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文学常识填空。
《出师表》的作者
,字孔明,是
时期著名
家、
家。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我们和自然和睦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人类地球的家园。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它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为了防止震后灾区不会发生疫情,卫生部调集了大批专家赶赴灾区,指导防疫工作。
7.下面语段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
①
的勇气。生活上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
②
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
③
。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
④
。我们要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
A.①百折不回
②宽容
③空中楼阁
④百感交集
B.①坚强不屈
②宽容
③可望不可即
④喜怒哀乐
C.①百折不回
②宽恕
③空中楼阁
④喜怒哀乐
D.①坚强不屈
②宽恕
③可望不可即
④百感交集
二、类文阅读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责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末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席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巳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鉴赏要点
《后出师表》是历代传诵的名篇,同时又是一篇作者有争议的文章。这篇文章未见载于晋陈寿原编《诸葛亮集》,而出自吴人张俨的《默记》,后世颇有人怀疑其真实可靠性,但历来仍将它视为《出师表》的姊妹篇,宋司马光编集《资治通鉴》时亦将此表全文照录。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句则成为诸葛亮为国事竭尽心力的千古名言。
细细玩味,前、后两表所依据的现实、所反映的问题、所喻指的对象、所论述的旨趣并不相同,于是在写法乃至风格上也就有明显的差别。
《后出师表》剀切务实,有为而发,立论远大,文风晓畅,与《出师表》如出一辙。但由于论说的题旨不一,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比如,行文上不像《出师表》那样娓娓陈说,舒卷自如,而显得辩难迭起,议论风发。这不仅使它在篇章结构上更为严密,更加条理分明,也使它在语言表达上更有气势,更见慷慨沉雄。
问题探究
1.文章揭示蜀汉治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本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什么
三、例题
例1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但在应试教育和电脑普及的背景下,中小学生写字的水平普遍下降。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我建议”节目就“我们的字怎么了”展开讨论 建议人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措施,强化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并在中考和高考中对书写较好的考卷酌情加1~5分。现场嘉宾中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抒己见。针对建议人意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例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有青铜、甲骨文等五个展厅。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即城墙)字。建筑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一。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及辅助展品11300余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
共同特点:
好处: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们参观完殷墟博物馆后,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段串联词,注意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过渡自然。
附:参考答案
一、
1.B
2.(1)降低身份
(2)比喻奔走效力
(3)兵败
(4)比喻才力低下
(5)应该
(6)表明、显扬
3.C
4.(1)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
(2)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
(3)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4)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5.诸葛亮
三国
政治
军事
6.C
7.C
二、
1.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
解析
这是道开放性试题,谈的是汉字问题。看法和理由一定要吃透材料,针对建议人的意见来谈,要谈到点子上,理由要充分。
【示例】
(1)强化书法教育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中高考加分是引起学生重视写字的最好办法。
(2)强化书法教育是个好办法,可引起重视;但考试加分则不妥,因为这样对书写不好的同学显得不公平(或标准难以确定)。
(3)强化书法教育没必要,但考试加分却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加分,学生自然会重视起来。
(4)强化书法教育没必要,电脑普及,在写字上下工夫纯属浪费时间,考试加分更是有失公平(或标准难以确定)。
解析
第(1)题考查的是概括能力。第(2)题写一段串联词属写作范畴,首先要找到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将其串联起来;其次过渡要自然,语句要通顺,不可太长。
【示例】(1)共同特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
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
(2)示例:从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厅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悠久历史。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汉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 下面让我们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