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 《小小少年》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歌曲 《小小少年》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2-16 16: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歌曲
《小小少年》
教学设计
课题
四年级下册《小小少年》
解读理念
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全部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师生互动,生生探索。在学习方式上也主要强调合作学习,合作探索,重视课堂的多样性。这与我们推行的“导学自主”模式的理念是一致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并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尤其应该开始注重发声的方法,分声部演唱的技能,以及基础的音乐技能、理论,来更好辅助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学习。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歌曲四四拍,弱起节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这里也是歌曲教学的难点,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丰满,与前面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充满帅气阳光的少年形象。
能力目标
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协、音准与节奏。
知识目标
理解节奏(弱起,附点节奏)对表现音乐作用。
教学资源
1.四年级下册教材2.教学光盘
教学重点
1、能用阳光充满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2、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难点
二声部演唱时声部的和谐、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启发引导法,对比感受法
教学准备
1.把握教材,预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情景,做好准备。2.多媒体、教学光盘3、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节奏铺垫
听三度音程,感受和声以歌曲中的低声部作为开声练习。
引导学生听辨三度音程,感受和声以及节奏练习。
用听辨法试唱两个不同音高的音,模唱节奏练习。
二、表演、欣赏歌曲
1、初听全曲,感受歌曲的速度2、再听歌曲,分析歌词,感受歌曲情绪。3、观看电影片段,了解歌曲背景。4、复习二、三拍子,学习四拍子指挥图示。5、学生轻声跟唱6、师范唱,提醒弱起、附点节奏。7、跟琴处理音准、节奏。8、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通过前几遍不同要求的倾听全曲,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简单介绍歌曲背景教授简单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观察倾听在哪一小节起唱以及附点节奏的唱法解决本曲难点(弱起、附点节奏)可采用对比感受法。指挥全班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带着不同问题倾听歌曲,在潜移默化中为学习全曲做铺垫。简单了解歌曲背景。复习二、三拍子指挥图示,学习四拍子的指挥图示。用刚学习的四拍子指挥图示指挥老师演唱。跟琴声学习节奏,通过教师对比演唱感受附点节奏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1、欣赏口哨版《小小少年》2、教师演奏小号版《小小少年》3、师生合作共同表演《小小少年》(学生可自由选择口哨、动作、拍打节奏、指挥动作表演)
引导学生,同一个作品不同表现形式带来的不用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全曲,把本节音乐课带向高潮。
感受不同版本的《小小少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歌曲。
四、教师寄语
渗透德育,总结提升
进行课堂小结,对学生提出希望。
思考交流本节的收获,在遇到烦恼时应如何面对。
板书设计
小小少年中速
四拍子
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师生交流平时中的烦恼与挫折,接着激发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用充满阳光朝气的歌声演唱发声曲,把歌曲的难点简化为简练生动的发声练习--引导到歌曲的二声部旋律学习,这样把难点分散,逐渐加深,使学生感受二声部的学习成功乐趣,在演唱中产生情感共鸣,以情带声培养阳光明朗的歌声演唱。在学生学习二声部时注重培养演唱习惯,如音准、节奏、音色、力度的控制与把握。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尊重音乐感受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各种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认知、情感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