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16 11:1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李世民(唐太宗) 你知道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吗?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温故而知新: 唐朝第二个皇帝是谁?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朝第二个皇帝:李世民庙 号:唐太宗即位时间:626年贞观年间:627—649年 唐太宗能做一位明君并获得“贞观之治”美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想一想唐太宗为什么能够善于纳谏与用人? 亲眼看到隋朝灭亡,受到极大震撼。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唐)吴兢:《贞观政要》 说一说这段话的意思;其中的“吾”指的是谁?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唐太宗怎样善于纳谏?
请你讲一个故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说魏征是“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唐太宗怎样善于纳谏?
请你讲一个故事。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 请你讲一个关于唐太宗善于用人的故事。 提拨重用马周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人。 李世民手下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议一议简要概括“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为政以德。2.虚心纳谏。3.选贤用能。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贞观新政小组讨论 “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1.完善三省六部制2.改革赋役制度3.修订法律法令4.发展科举制度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如何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这一“治世”,为后世强盛奠定了基础。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巩固练习:(1)下列事迹不属于唐太宗的是
A.重视农业
B.创立科举
C.善于纳谏
D.精简机构D巩固练习: (2)“据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统计,户口增加到380户。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现象说明了
A.大臣廉洁奉公
B.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逸
D.人口多,粮食少,连年出现灾荒C巩固练习: (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错误的叙述是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
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A返回皇 帝门下省
审核尚书省
执行中书省
起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朝三省六部制焕发活力的科举制 隋朝时创立,唐朝时逐渐完善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是一种相对公开和公平的选官制度发展内容评价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返回赋予了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