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 《噢!苏珊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歌曲 《噢!苏珊娜》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2-16 16: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歌曲
《噢!苏珊娜》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欢快诙谐的情绪演唱《噢!苏珊娜》,处理好歌唱气息与乐句的关系。
2.对比分析《牧场上的家》和《噢!苏珊娜》两首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不同音乐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聆听和模仿,
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及视唱能力,
从而理解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2.通过唱好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弱起小节,感受歌曲轻快、诙谐、风趣的音乐风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噢!苏珊娜》,懂得珍惜同伴间的珍贵友谊。
2.感受北美洲音乐的魅力,拓宽学生视野。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表现欲望高,模仿能力强,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打击乐器的小知识,能感受音乐情绪特点和情感的表现,但他们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还以感性的认识居多。对于本课中反复出现的X
.X和X
.
XX我采用模仿的学习方法。另外,在强调音准的同时,还要强调的歌唱状态,要求他们按照“坐直、微笑、张嘴、轻声”的要求歌唱,避免喊唱。
3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北美洲音乐的魅力。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以及切分节奏和弱起小节。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在歌曲《噢!苏珊娜》背景音乐渲染下,介绍与歌曲内容有关的故事:
在美国西部,有一位小伙子杰克,他和姑娘苏珊娜,从小就结下了深厚友谊。杰克经常弹着他心爱的五弦琴,美丽迷人、活泼开朗的苏珊娜伴随着琴声唱歌跳舞,他们就是这样度过了快乐而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后来,俩人到了美国两个不同的州生活,依依不舍的分开了。长大后的杰克非常想念这位童年的好朋友,从阿拉巴马州不辞辛苦来到路易斯安纳州寻找的好朋友苏珊娜,于是就成就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2、介绍作曲家福斯特:
《噢!苏珊娜》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1847年写的一首歌,歌词选取了杰克和苏珊娜的故事,一夜之间,这首歌就风靡全国。这首歌几乎只是一个乐句在重复,但却营造出诙谐、乐观的情趣,同时又歌颂了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设计意图:介绍故事有背景音乐的渲染,讲述动人的故事实质是加强学生对歌词的记忆,初步浸染学生心灵,懂得友谊的珍贵。)
活动2【讲授】二、学唱《噢!苏珊娜》:
1、这是一首表现两人之间的纯洁友谊的动人故事,那他的的音乐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噢!苏珊娜》,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特点并交流。
2、学唱第一乐句的旋律,读拍带附点的节奏型。
3、找一找在歌曲中,带附点的的特色节奏出现了几次
(设计意图:学生在节奏练习中,感受到这种节奏带给歌曲欢乐诙谐的音乐风格,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4、指导学生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读准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节奏韵律,为唱好歌曲打下基础。)
5、学生跟琴用“la”或“du”模唱旋律,体验歌曲轻快、活泼的音乐风格。注意唱准十六分音符的弱起小节,提醒学生在演唱时弱起小节要弱唱,把演唱的重音落在紧跟其后的强拍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由于弱起小节具有从弱拍起唱、强拍紧跟其后的特点,使歌曲显得更加流畅、自然,充满了向前发展的推动力。)
6、多种演唱形式练唱歌曲,可接龙唱,独唱和齐唱,分小组比赛唱。感受歌曲的节奏情绪特点,强调声音的弹性。
7、处理歌曲情感,跟琴完整演唱。思考并交流:怎样使歌曲的演唱更加出彩 如发声方法、歌曲处理等。
活动3【活动】三、师生合作、表演歌曲:
1、随音乐,根据歌词内容自由创编动作。
2、指名展示、交流。
3、师生、生生互评。
活动4【练习】四、拓展延伸、完成作业:
对比歌曲《牧场上的家》和《噢!苏珊娜》,完成课后作业,说说是什么要素形成两首歌曲风格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在白板上完成表格。
活动5【作业】五、 小结
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美好的,我们要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友情,今天我们学会了歌曲《噢!苏珊娜》,希望你们把这首歌带回去,教给你更多的朋友,让音乐传递友谊,让我们每一天都快快乐乐的成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