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糖果仙子舞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老师引导欣赏的方法,让学生从欣赏中注重感受、创造、合作,并提高这几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声势、嗓音、律动、图形谱等形式与电子乐谱的结合运用,引导学生能更具体、细致地感受作品的主题旋律及曲式结构。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嗓音、声势、图形谱来感受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并记住A段主题旋律。
2学情分析
1.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一定的演唱能力,欣赏能力及分析、表现能力。
2.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但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模仿实际动作,因此在欣赏乐曲的时候,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去想象音乐形象。
3.学生乐于合作参与活动,能够通过合唱、声势、嗓音、律动等合作性的活动让学
生乐于参与音乐,并在实践中参与音乐。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听清楚音乐的曲式结构,并记住乐曲的音乐主题。
难点:通过分析、聆听,画出图形谱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游戏:听听画画
学生听音乐,思考音乐片段的旋律特点并用图形谱表示。说说他所听到的音乐及为什么用这图形来表示。在此环节中,让个别学生来展示自己的创编的图谱。体现自评评价方式。为更好地解决本课的难点及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活动2【讲授】展开阶段
一、引子与A乐段的欣赏
1.初听A乐段主题旋律
2.欣赏引子部分:
(1)思考A乐段主题旋律是什么时候进入 引子部分有多长
老师引导学生去聆听引子部分,关注引子部分的音乐特点。
(2)思考主题旋律是在强拍还是在弱拍上进入。学生在欣赏中探讨A乐段的主题旋律的特点,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听辨出引子部分是弱起节奏开始。
4.哼唱A乐段主题旋律。
老师用钢片琴的音色弹电子琴,奏出A乐段的主题旋律,学生跟着哼唱主题旋律。在此教学环节中,运用电子乐谱软件与电子琴用钢片琴音色相结合,模拟管弦乐队的立体听觉效果。
5.引导学生聆听单簧管的旋律,并用嗓音模唱。
6.听听、拍拍分乐句。
边听音乐边思考乐句怎么划分,请在听到一句的后面击拍,并注意聆听单簧管的旋律在乐句什么地方出现。此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段的结构,为后面编写图形谱环节作铺垫。
7.合作表现音乐。
引导学生用声势、嗓音、合唱来表现A段主题旋律。学生通过合作再次感受A乐段,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巩固、记忆A主题旋律。
8.引导学生写出该乐段的图形谱。
学生自己创编A乐段的图形谱后,与同桌、其它同学展示各自的图形谱。
学生通过创编图形谱,从感受、体验音乐上升到理解层面,进而把所听到的音乐用自己创编图形谱来表现出来。
二.全曲欣赏
1.简介作品及作曲家
2.
听辨出乐曲的结构,请学生摆出曲式结构图。
老师提示学生该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引导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出现基本相同的两个乐段分别在乐曲中哪出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基本相同的乐段,并清楚了解全曲的曲式结构。
三.乐段对比欣赏
A乐段与A1乐段对比欣赏,提出以下的两个问题。
1.A乐段与A1乐段的主题旋律有什么不一样
A乐段与A1乐段的伴奏织体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中,运用电子乐谱让学生分声部聆听,引导学生主要从钢片琴演奏的主题旋律部分与伴奏织体方面来对比欣赏。
1.初次分段欣赏,找出B段的音乐特点。找出B乐段与A、A1不同之处。此环节运用GoldWave软件导出音频,显示波形图。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波形图分析该乐段的特点是:力度变化明显,即强弱变化大。
2.华彩部分欣赏。老师让学生聆听该音乐片段,并设计华彩部分的图形谱。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把感受到的音乐用图形谱表现出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活动3【活动】拓展阶段
首先,老师让学学生想想绳子有多少种玩法,然后结合B乐段与华彩部分的音乐特点,探究如何用彩带来表现音乐。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B乐段和华彩部分的图形谱,即兴创编律动动作。此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并创编律动,表现音乐。
活动4【活动】结束阶段
再次欣赏全曲。学生跟老师做球的律动,回顾乐曲的曲式结构。此环节设
计是通过律动游戏,复习巩固本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