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遗 迹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对联的常识,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体会作者以高度概括的对联形式抒发激情的方法,感悟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和素材的能力,为口语表达及写作训练打好基础。3.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积累有关长城的知识,了解对联的常识。感受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2.用心体会作者独具匠心地表达激情的方法,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 长 城 赞
[2]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①这句话写了什么 ]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②是谁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 [3] 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③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赏析: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悠久历史、现实意义。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④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突出了什么 ]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⑥“太空遥见”突出了什么 ] [4]
赏析: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
1.积累有关长城的知识,领悟全文的思想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副对联。
2.体会作者用缜密的思维,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并以对联形式抒发激情的方法。
3.感悟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意识。
本课的配乐朗诵录音,长城多角度彩图的投影,作者简介,有关对联的常识和长城知识的资料。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去过长城 谁能描绘一下你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学生积极发言,说法不一)说得很好!我国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它的雄伟壮美给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长城赞》,是罗哲文先生写的一副全面赞颂长城的对联。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全文录音。
(投影长城的多角度彩图并播放本课配乐朗诵录音,使学生形象地感知长城的雄伟壮美,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2.在学习本课前,我们先来了解本文的作者及有关对联的常识。(见“备课资料”)
二 教学设计
1.默读全文,自主清除阅读障碍,进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
2.精读全文,体会全文的思想内容。(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1)全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学生甲:全文概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壮丽的风光,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学生乙:全文高度概括地描述出长城的历史与成就,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颂和敬佩之情,抒发了作者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之情。
(2)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
学生丙:上联写长城的悠久历史,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毅力。下联写长城的雄伟壮丽,赞美长城对全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
老师小结: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两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以及长城的现实意义。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纵横、壮美、磅礴,如“玉带”,似“明珠”,点缀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最后指出长城是世界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壮丽奇观”。
3.赏析全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甲:这副对联抒发了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长城这一历史奇迹感到骄傲的心情,洋溢着作者浓烈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乙:作者通过对长城景物的描述,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才智,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巍峨与壮丽,表达出身为一名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老师小结:《长城赞》是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作者谈古论今,层层递进,内容博大,把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音韵和谐,句式整齐。另外还对中有对,如“起春秋”对“历秦汉”,“长龙烽垛”对“雄关隘口”,“起伏奔腾”对“飞舞盘旋”,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满溢豪情。如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意境开阔,意义深远,堪称对联中的精品,充分抒发了作者对长城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长城是我国古代历史的见证!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长城更是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4.诵读全文,有感情、有技巧地练习背诵。
(在学生充分体会全文的思想内容并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后,老师指导学生有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副对联。)
5.提升感悟,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祖国文化古迹的思想意识。
老师:从古至今,众多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赞美长城的优美诗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长城吗 假如你是导游,你怎么为游客作一个既简要又精彩的介绍呢 另外,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又该怎样进行全面保护 说说你的想法和建议。在分组讨论前,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搜集整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录音,希望大家认真听,以便全面地了解长城的相关知识,这也将会使我们下面的讨论更加精彩。
(放录音)
长城,位于我国的北部,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如一条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长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使我们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其历史之悠久,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姿态之壮美,堪称世界奇迹。在当时,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在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之间,没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长城是历史的丰碑!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与骄傲!那一块块墙砖砌起的,是不朽的长城文化!它以独特的魅力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穿插参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长 城 赞
上联 下联
长城的颂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长城资料,加强对长城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就对联的特点对课文进行分析;接着再把上联、下联逐句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进而对长城的现状加以介绍,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最后让学生搜集古迹上的对联,以激发其诵读、积累对联的兴趣。
1.从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的体裁特点,突破难点,恰到好处。本文很短,可以只简单告诉学生这是对联,然后单从字面理解入手,再深入探究内涵。可是,本文以对联的形式描写赞美长城,正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所在,如果这样简单处理,对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就不会起太大的作用。而拿出一部分时间对对联的形式及特点进行讲解,就会使学生们课后搜集、积累对联的兴趣更浓厚了。
2.教学时,教师布置学生课前广泛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课堂上再让学生通过交流资料,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读自悟,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还应对断句及顿挫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并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以及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等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仔细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的方法。最后要求背诵全文。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这句话写出了长城经历的朝代与时间。
(2)“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写出了长城的雄姿。
(3)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对联的横批是对联的中心,在对联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长城起伏奔腾、气势磅礴的
雄姿,赞美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趣味对联谜语。
(1)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打一生活用品(热水瓶)
(2)口中含玉确如玉,台下有心实无心。
各打一字(国,怠)
4.搜集整理有关长城的资料,准备开以“我爱长城”为主题的班会。
1.作者介绍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四川宜宾人。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和《中国帝王陵》等。
2.长城简介
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左传》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楚国方城以为城”,长城始见记载。战国时齐、楚、魏、燕、赵、秦和中山等国相继兴筑。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防御匈奴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至今犹有遗迹残存。全部长城总长约6300千米,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居庸关一带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工程之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学写对联
本文以对联的形式,描绘了长城起伏奔腾、气势磅礴的雄姿,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它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但不能重复。
^1
知识点详解
^2
①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修筑的起止时间,说明了长城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3
②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付出了艰辛努力,说明长城是无数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③这句话盛赞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盛赞了长城犹如巍峨丰碑,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屹立在全体中国人民心中。④从空间入笔,描绘了长城的雄姿,突出了长城的气势雄伟。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长城的壮丽。
^4
⑥化静为动,写凌空俯视长城起伏奔腾、飞舞盘旋的气势,突出了长城工程之伟大,不愧为人类历史的一大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