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生 命
教学要求
1.体会作者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联系时代背景具体分析,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深层次阅读的水平。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感悟的综合能力。3.通过学习本课,体会作者借赞美种子及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所抒发的爱国情怀。启发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教育与熏陶。
重点难点
1.联系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层次地阅读,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2.学习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理清作者的思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析文中重点句段,进一步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感悟的能力。4.正确感悟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野 草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 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 [2]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有什么作用 ]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段导读:提出问题“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引发悬念,为下面的叙述作铺垫。
[3]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②这句话在这儿起什么作用 ]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段导读:先否定了上一段中的回答,又把答案告诉了我们。
这又是一个故事。[③“又”起什么作用 ] [4]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这种力气。[④“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说明了什么 ] [5] 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6] [⑤“可怕的力量、完整地分开”说明了什么 ]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⑥“如此如此”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7]
段导读:植物种子能分开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头盖骨,说明种子的力量非常大。 [8]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通过两个故事说明世界上气力最大的东西是植物的种子。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过笋的成长吗 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吗 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 [9] 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⑦为什么这里用“竹笋、小草”作比呢 “透”字说明了什么 ]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 [10] 结果也被它掀翻。[⑧石块被小草掀翻说明了什么 ]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通过竹笋和小草生长的例子,进一步说明种子的力量之大。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 [11] [⑨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⑩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12] 段导读:揭示这种力的真谛——顽强的生命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不畏艰辛、无比坚韧的力。
这种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 [13] 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草、盆花”在这儿分别暗指什么 这句话具有怎样的含义 ]
段导读:这段话赞扬了种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揭示这种力量的真谛——顽强的生命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不畏艰辛、无比坚韧的力,并与盆花对比,高度赞扬了野草种子的顽强与坚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种子和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了解时代背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3.引导学生深层次地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本课朗读录音,种子破土发芽的录像,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一 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种子破土发芽的录像。
同学们,一粒小小的植物种子看似渺小,但是它为了在大自然中生存,不管面临的环境多么恶劣,它都意志坚定地努力生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就是种子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学习现代作家夏衍先生的一篇文章《野草》,看看我们能从这篇课文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吧。
2.了解作者。(见“备课资料”)
二 教学设计
1.播放本课朗读录音。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自主清除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1)想一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甲:本文告诉我们植物种子具有超越一切的可怕力量。
学生乙:本文告诉我们小草具有能屈能伸、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顽强的生命力。
学生丙:本文告诉我们要像野草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困境与挫折面前,不悲观,不叹气,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2)作者为了突出描写植物种子气力之大,举了哪些例子
学生甲:作者通过讲述用植物种子的发芽来破开头盖骨的例子,说明植物种子的力量非常大。
学生乙:通过描写小草的生长历程来说明植物种子的力量非常强大。
(3)植物种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气力呢
学生丙:植物种子看起来很弱小,但是在它身上有着“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它才是世界上力大无比的。
老师小结:一粒小小的植物种子,不因为自己的渺小而畏惧;不因为环境的艰辛而退缩。它顽强、坚韧的生命力使它变得如此强大,无坚不摧!不能不使人震撼、佩服、崇敬。
3.品读课文,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悟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分小组讨论探究,交流汇报;老师明确。)
(1)作者是以怎样的思路写这篇文章的
学生甲:本文开头以“有这样一个故事”,提出“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这个有趣的问题,引出“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这一答案,之后再一步步地论证。
学生乙:作者通过植物种子发芽能把人的头盖骨完整分开这一科学事实,以及人们常见的压在石块下的小草能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的例子,证明一粒种子具有超越一切的力量。从而引出种子强大气力的根源就是它顽强的“生命力”。
学生丙:作者在文章最后指出野草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它以生命作为力量的源泉,坚韧不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二是把一切困难、挫折都视为对自己的锻炼,决不悲观、叹气。
(2)联系写作背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作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有少数人开始散布“亡国”论。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同志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革命性文章。
写作意图:作者借赞扬植物种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小草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的蔑视和对民众力量的信赖。其用意在于唤醒民众,使大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激发人们的斗志,坚定人们抗日的决心,号召全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国家主权进行战斗。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逐步深化主题,提炼出一种真理,即民众(野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作者的本意不是空洞无味的说教,是要鼓舞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与日本帝国主义抗战到底的思想和信心。
野 草
植物种子的气力之大
顽强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
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我国东北等地。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侵略者则更加嚣张,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在暂时的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军,想用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并散布将要“亡国”的悲观情绪。在危急时刻,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作者阐述植物种子、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这种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作者正是要借种子和小草的力量来唤醒人们,使大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激发人们的斗志,坚定人们抗日的决心,号召全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国家主权进行斗争。这样,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隐喻(象征),课文意义就浅显易懂了。
1.给下面的字组词。
越(超越) 密(紧密) 阻(阻挡) 骨(骨骼)
械(机械) 坚(坚韧) 剖(解剖) 意(意志)
2.写出几句描写小草的诗句。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课下搜集抗日战争中顽强战斗、视死如归的人物的事迹,开一个以“英勇抗日”为主题的班会。
1.联系时代背景,具体品析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进一步领会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隐喻的写作方法,进一步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正确感悟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本文的重点词句及相关问题的投影。
一 回顾全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野草》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主题思想。这节课我们联系写作背景,具体地体会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深入挖掘文章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含义。
二 教学设计
1.研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出示问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用课文中的有关词句来回答问题。)
(1)本文开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问题,给出答案的
学生甲:通过第一个故事中“有人问”提出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 ”之后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种子和其他事物作比较,如“象、狮、金刚”,从而给出答案:“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突出种子的气力“超越一切”。
(2)作者在写“这又是一个故事”时,用了怎样的方法 其用意是什么
学生乙:第一个故事只是说植物种子的气力大,但不能完全使人信服。通过叙述第二个故事,作者用科学实验说话,运用对比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是“植物的种子”“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头盖骨“完整地分开了”。用这一科学事实,更有力地说明了种子具有“超越一切”的力量。
(3)小草生长的论证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丙:第二个故事是个科学实验,不易被人理解,具有特殊性。作者通过人们熟知的小草的生长经历,说明种子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生长的空间“如何狭”,“它必定”要顽强不屈地长到地面上,使我们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
老师小结:为了说明观点,作者选用了两个事例。第一个例子说明植物种子的力量大到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第二个例子体现了小草那不可抗拒的生命力。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选用了“透、钻、挺、掀翻”等几个动词,让我们体会到小草在狭窄的石缝里冲破重重阻力,曲曲折折地生长是多么不容易,这是何等顽强的精神哪!而小草的种子为了生长,更是要将压在它身上的石块掀翻,不正说明植物种子的力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吗 这为揭示文章主旨作了铺垫。
2.透过表层解读,深入咀嚼文章,挖掘深层含义。
(1)为什么说小草的力量谁都比不上
(因为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
(2)为什么生命力的显现,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因为生命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3)“长期抗战、能屈能伸、不达目的不止”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长期抗战:暗指中华民族的抗日运动和只要生命存在就要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为敌人的强大所吓倒,不因时间的漫长而停滞。
能屈能伸:指中华民族顽强的斗争精神。不管处于逆境之中还是顺境之中,都具有坚定的信念。
不达目的不止:暗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力量,不把日本侵略者从国土上赶出去,决不罢休!
老师小结:由于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要想在文章中宣传抗日,作者不得不采取隐蔽的斗争方式。因此,作者采用了隐喻的方法来坚定人们的抗日决心,激励人们的抗日斗志。阐明了只要坚持抗战,中华民族必存,中国人民必胜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可动摇的信心。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野草与盆花的对比,说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在石块的重压下磨炼出来的,这是那些生长在花房里的娇嫩的盆花不可能得到的。作者高度赞扬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和小草,抒发了对它们敬佩和赞叹之情。
3.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当我们走进作者所处的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期抗战的力,什么是能屈能伸的力,什么是不达目的不止的力。我们感受到种子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明白了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这“种子”不再是植物的种子,这“草”也不再仅仅是草,而是一位位关心祖国命运、有着民族气节的中国人,是一种百折不挠、执着顽强的民族精神。我们深深地被作者的爱国思想所感染,更为作者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4.赏析全文,升华感悟。
《野草》是夏衍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写成的一篇激励人们斗志的散文。这是一篇充满号召力的革命文学作品,是抗战的号角,是抗战的宣言,表达了作者伟大的爱国情怀。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力量,那动人的英雄形象,那感人的英雄事迹,都是一颗颗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种子”,是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作为当代的小学生,看到无数革命先烈奋力抵抗,战死沙场时,你受到了怎样的震动呢 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倾吐你们的心声吧!
野 草
第一个例子 科学实验 特殊性 可怕的力量
第二个例子 小草成长 普遍性 不可抗的力
隐喻
爱国情怀
本课开始,以故事导入,引领学生透过故事,感受种子的力可以超越一切,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将小草和石块进行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引领学生抓住“钻、挺、透”三个动词,体会小草掀翻石块的事例。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小草与石块力量的悬殊,会对小草油然而生敬意。
教师应适时地提问:“种子被埋在土壤里,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明。可是,它为了阳光,为了生之意志,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你们想说些什么 ”于是,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开始加深,朗读也自然很有感情。
学完课文最后一段,教师可以进行拓展说话练习。例如,假如,你是一颗悲观的种子,见到了一棵在恶劣环境中顽强不屈生长出来的小草,你会怎么说 假如,你是一棵小草,当温室中的玫瑰花嘲笑你的时候,你会怎么说 假如,你是……这样,学生们更会把心融入到课文当中。
1.摘抄本文最令你感动的句子。
2.写出几个有关“草”的成语。
草木皆兵 打草惊蛇 草菅人命 斩草除根
3.读了《野草》,你得到什么启示 写一篇读后感。
1.作者介绍
夏衍(1900~1995),中国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乃熙,字端轩,号端先,浙江杭县(今杭州)人。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化事业、统一战线工作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对中国戏剧、电影事业等作出重要贡献。1994年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作品触及不同历史时期、各个社会阶层,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清新自然。
2.背景资料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的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向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1
知识点详解
^2
①采用设问的方式,引出众说纷纭的回答,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3
②承接上文,肯定地回答了植物种子的气力最大。
^4
③和上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相呼应,过渡自然。
^5
④说明头盖骨非常致密与坚固,同时也为下文写种子的神奇力量作好铺垫。
^6
⑤说明种子具有非比寻常的力量。
^7
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8
^9
⑦用日常生活中竹笋、小草的生长来说明种子的力量之大,事实的论证真实可信。“透”字说明了种子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10
⑧进一步突出不可抗拒的种子力量之大。
^11
⑨告诉我们生命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这种力量足以战胜一切。
^12
⑩这句话指出种子力量大的原因,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屈能伸,异常坚韧,不畏艰辛。
^13
“草”指的是敢于抗争、勇于抗争的中国人民;“盆花”是指那些不进行抵抗、悲观畏战的人。这句话高度赞扬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在以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启示人们,面对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鼓励人们要克服困难,奋然向上,勇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