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泰姬陵
第三节
印度
第2课时
发展中大国
印度的航天工业
天然气厂
化工厂
炼钢厂
机械厂
纺织厂
信息产业
学习目标
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经济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2.运用地图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说明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分布的关系。
3.了解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自主探究一:传统的农业大国
读课本图8-3-4及72-73页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1、印度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什么?。
2、填助学78页表格,比较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
阅读印度“绿色革命”资料,找出印度推行“绿色革
命”的措施及效果;除此之外,印度还实施了哪些彩色革命?
农作物
分布
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
水稻需水较多,平原降水________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平原
小麦、棉花耐寒性强,后期生长需要更多热量,这些地区光照足,降水_______.
棉花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地势低平、气候暖热湿润
恒河平原、
沿海平原
丰富
较少
德干高原中西部
人口大国
引种
东南亚水稻
墨西哥矮株小麦
结果?
需求粮食?
供应?
?
多
不足
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进行“绿色革命”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粮食自给自足,是人口大国发展的基础。
问题探究: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从印度的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
合作竞学一
追问: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利方面?
总结:耕地面积广大,水热条件优越。
总结:夏季风(西南季风)强弱不稳定,旱涝灾害频发。
印度主要是哪种气候类型?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特点:1、终年高温。
2、分为雨旱两季。
北回归线
赤
道
印
度
洋
南
亚
七
月
风
向
每年六月到九月盛行西南季风,风从—————吹向
———
,为雨季。
海洋
陆地
北回归线
赤
道
印
度
洋
南
亚
一
月
风
向
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风从———
吹向
———,
为旱季。
陆地
海洋
降水量过于集中
+
年际间变化极不稳定
=
水旱灾害频繁
水旱灾害频繁
自主探究二:发展中的工业大国
读图8-3-5及73页中间一段文字
1.说出印度主要的矿产资源有哪些?集中分布在印度什么部位?
2.殖民地时期印度的传统工业部门是________和______。独立后,印度充分利用其_____、_____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了_______和______工业。
3.印度居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工业部门是哪些?
4.目前,印度工业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5.在图8-3-5上找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其主要的工业部门。
印度的工业分布
加尔各答
新德里
班加罗尔
工业中心接近原料产地
孟买
P40图7.34,
印度________
________中心
________中心
__________中心
首都
麻纺织
棉纺织
软件产业
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
中心
黄麻
生黄麻
熟黄麻绳
麻纺织
孟买是印度最大
中心
棉纺织
新德里是印度的
。
首都
合作竞学二:结合印度棉花、黄麻及煤、铁矿产分布,说说印度的棉纺织、麻纺织和钢铁工业分布与工业原料产地有何关系,完成助学79页表格。
工业部门
分布(城市)
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麻纺织工业
中心城市(
)
靠近最主要的产棉区
棉纺织工业
中心城市(
)
合作竞学三:
指导学生读课本74页下面资料,谈谈对印度的印象。
印度有亚洲最多的软件精英,也有世界最多的文盲。
印度有亚洲最亚洲最多的富豪,也有亚洲最大的贫民窟。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试着解释一下。
师总结:印度在教育上花费的资金占政府总开支的比例高过中国,但将大量的经费投入高等教育,这使得受益的只是不到200万人的软件业精英人才,而近三分之一印度人的还是文盲,从而导致印度贫富差距十分巨大。印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财富与贫穷并存的国家。
一、选择题:
1.印度的黄麻主要分布在(
)
A.恒河中上游地区 B.东北部恒河三角洲
C.德干高原西北部 D.德干高原东北部
2.印度产生旱涝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西南季风不稳定
B、东北季风势力强
C、东北季风势力弱
D、气候炎热降水少
3.下列关于印度矿产与工业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资源丰富,是钢铁工业区
B.印度工业体系不完整
C.孟买是全国最大的海港、麻纺工业中心
D.首都新德里是高科技工业中心
当堂达标
4.下列关于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条件丰富,水旱灾害少
B.是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C.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D.高原北部盛产棉花和黄麻
5.孟买位于印度的西海岸,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B.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C.印度最大的城市 D.印度最大海港
6.近年来,印度的(
)产业发展迅速,世界瞩目。
A.钢铁业 B.棉纺织业
C.软件产业
D.
麻纺织业
二.读图题
1.写出数字代表的国家名:
1)_______
2)_____
3)______4)______
5)______6)
______
2.写出字母代表的海洋名:
A
___B
_____C
_____
3.写出各地理事物:
高原:D
____
河流:E
____
山脉:F
_______
4.写出印度主要城市名:
J_____,是印度的____,____
和____中心。
I______,印度的____产业中心,
被称为印度的____。
G____,印度的____中心,
最大的____
和_____。
H_____,印度的______中心,
第___大城市。【课题】七下
第八章
第三节
印度(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的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重点)
2.运用地图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说明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分布的关系。(重点)
3.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
合作竞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一组印度蓬勃发展的图片。航天工业
机械厂纺织厂
炼钢厂天然气厂
化工厂师: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20世界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进入持续快速的发展条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现在,印度已成为和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大国。板书:第三节
印度----发展中大国
让学生从视觉上直接感受印度今天的迅速发展,感知它是印度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为下面的新课做准备。
自主探究(一)合作探究(一)
印度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师: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纲及要求:读课本图8-3-4及72-73页文字,完成下列要求。1、印度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什么?。2、填表比较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水稻需水较多,平原降水_______小麦耐旱性强,后期生长需要更多热量,这些地区光照足,降水__棉花黄麻地势低平,气候暖湿3、阅读印度“绿色革命”资料,找出印度推行“绿色革命”的措施及效果;除此之外,印度还实施了哪些彩色革命?学生答完之后,是出示几幅图片给学生自给有余的粮食问题探究: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从印度的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追问: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利方面?展示几幅有关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图片师总结:旱涝灾害频发,粮食经常歉收,导致印度粮食不能自给,这也是它实行绿色革命的原因之一。
自主学习,完成学习要求。1.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棉花、黄麻、茶叶2.
读图,完成表格,并根据表格内容了解不同作物的习性及相应的自然条件。3.自己阅读,解决问题。措施:1)引进、培育新品种并在全国推广2)化肥代替粪肥3)兴修水利设施4)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效果:实现了粮食的自给“彩色革命”还包括白色革命—乳畜产品蓝色革命—渔业产品黄色革命—果蔬产品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来讨论分析总结汇报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广大,亚洲第一(平原、高原地形为主);水热条件优越(热带季风气候)看图思考:回顾季风气候的有利和不利方面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有利: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的后期成熟不利:夏季风强弱不稳定,易造成旱涝灾害结论:旱涝灾害频发
简单知识,学生自己去发现。培养学生的读图、表达、分析能力。锻炼阅读分析能力,感受印度农业生产的积极举措。图片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锻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看图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衔接与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印度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小麦、水稻等粮食产量居于世界前三位,棉花、黄麻等经济作物产量也居世界前列。此外,印度的工业发展也朝气蓬勃,有一些工业部门甚至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一个发展中的工业大国。
自主探究(二)合作竞学(二)
发展中的工业出示自主探究内容:读图8-3-5及73页中间两段文字1.说出印度主要的矿产资源有哪些?集中分布在印度什么部位?2.殖民地时期印度的传统工业部门是________和_________.独立后,印度充分利用其_______、______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工业。3.印度居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工业部门是哪些?4.目前,印度工业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5.在图8-3-5上找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其主要的工业部门。注意:它们在印度的具体位置。思考:结合棉花、黄麻及煤、铁矿产分布,说说印度的棉纺织、麻纺织和钢铁工业分布与工业原料分布有何关系,完成下表工业部门分布与原料产地关系钢铁工业棉纺工业麻纺工业
自主学习并展示成果。1.煤、铁、锰等。集中分布在国土的东北部。2.殖民地时期:纺织业、采矿业独立后: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机械工业。3.印度核工业、航天技术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产业走在世界前列。4.部门齐全,规模较大,较完整的工业体系。5.北部:新德里
首都
政治文化中心南部:班加罗尔
软件产业中心
印度“硅谷”西部:孟买
最大城市和港口
棉纺织中心东北:加尔各答
第二大城市
麻纺织中心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前面印度棉花、黄麻及煤铁资源的分布状况来总结填表。结论: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有利于节约运费,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基础知识,锻炼学生自学获得。读图,获取需要的信息小组合作,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学习和补充,便于更深入探究知识。
总结
印度由于积极的实行对外开放,借助国民通用英语的语言优势,注重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承接西方跨国公司的软件设计与项目开发,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软件供应国,其软件产业约占世界软件市场份额的20﹪,世界瞩目,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合作竞学(三)
指导学生读课本74页下面资料,谈谈对印度的印象。印度有亚洲最多的软件精英,也有世界最多的文盲。印度有亚洲最亚洲最多的富豪,也有亚洲最大的贫民窟。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试着解释一下。师:印度在教育上花费的资金占政府总开支的比例高过中国,但将大量的经费投入高等教育,这使得受益的只是不到200万人的软件业精英人才,而近三分之一印度人的还是文盲,从而导致印度贫富差距十分巨大。印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财富与贫穷并存的国家。
讨论对印度的印象。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全班展示。1.人口素质差异很大。2.贫富差距大。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可能的答案是)印度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文盲众多。印度整体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
培养学生据资料讨论、总结的能力。学着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结束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印度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印度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发展中的工业大国,尤其是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有力说明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并走在世界的前列。
总结本课内容,升华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印度(2)-----发展中大国
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
________
一、传统的农业大国
主要经济作物_______
______
_______
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工业部门:
殖民地时期:______、_______
独立后:利用丰富的__、__资源发展__、__
高新技术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体系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棉纺织工业中心:______
二、发展中的
最大棉纺织工业中心:______
工业大国
主要工业中心:
最大软件产业中心:________
首都:________
工业中心________原材料的分布地,降低运费,节约成本
【当堂达标】
一.
选择题
1.印度的黄麻主要分布在(
)
A.恒河中上游地区 B.东北部恒河三角洲
C.德干高原西北部 D.德干高原东北部
2.印度产生旱涝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西南季风不稳定
B、东北季风势力强
C、东北季风势力弱
D、气候炎热降水少
3.下列关于印度矿产与工业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资源丰富,是钢铁工业区
B.印度工业体系不完整
C.孟买是全国最大的海港、麻纺工业中心
D.首都新德里是高科技工业中心
4.下列关于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条件丰富,水旱灾害少
B.是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C.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D.高原北部盛产棉花和黄麻
5.孟买位于印度的西海岸,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B.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C.印度最大的城市 D.印度最大海港
6.近年来,印度的(
)产业发展迅速,世界瞩目。
A.钢铁业 B.棉纺织业
C.软件产业
D.
麻纺织业
二、读图题
1.写出数字代表的国家名:
1)___________
2)________3)___________
4)________5)___________
6)
_______
2.写出字母代表的海洋名:A
__________B
_______C
___________
3.写出各地理事物:高原:D
___________河流:E
___________山脉:F
___________
4.写出印度主要城市名:
J_____________,是印度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中心。
I____________,印度的__________产业中心,被称为印度的_______。
G___________,印度的__________中心,最大的_______
和________。
H___________,印度的__________中心,第_____大城市。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印度的第二课时---经济发展状况,学生兴趣很浓厚。因为印度与我们中国从国土面积,人口,发展程度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讲课过程中把印度的工农业发展与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见闻,再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多放给学生时间让其自己去发现、讨论、交流,效果会意想不到,尤其是讲到印度的一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时,学生理解的东西比老师都多,都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