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6 21:23: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⒈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基本特点,理解作者文中表达的洁身自好的情操。
⒉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主题
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3、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录音机,教学朗读磁带
教学方法:讲解法,背诵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莲花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花卉。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描写莲花的诗文,下面我们全班交流一下:
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轼的“荷尽无遮雨盖”
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板书课题:爱莲说
1、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⒉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朗读课文
1、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
2、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蕃(
fán)
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
)亵(xiè)
噫(yī)鲜(xiǎn)有闻
3、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理解文意。
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
2、讲析第一段,掌握如下实词的意义
[
蕃]

[独]
唯独
[自]

[甚]
提问学生口译前三句的意思,不当之处老师订正。
作者赋予莲哪些高洁品格?
(第四句)
掌握如下重点词语的意义:
植:
树立
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濯:洗涤
清涟:清水
亭亭:耸立的样子
找学生口头翻译课文,不妥之处老师订正。
3、小结:前三句记叙,第四句抒情。这一段先用衬笔,再转去写莲,突出莲的高洁可爱。
4、讲析第二段
作者赋予莲这么多美好的品格,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一段是议论。
掌握如下重点词语的意义:
谓:
认为
隐逸:隐士,隐居的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乎:应当
众:多。
找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师指出不当之处。
讲析:第一句直承上文,用隐喻的修辞方法点明三种花的比喻意义。后三句分别用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句式变换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5小结
以君子喻莲,表明作者的道德理想。这一段议论,将菊、牡丹、莲一一喻人,又从映衬中表白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白自己对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四、问题探究
1、找出文中哪些语句是记叙,哪些语句是抒情,哪些语句是议论?
2、作者赋予莲哪些高洁品格?
3、《爱莲说》以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合作探究后师明确答案:众多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映衬,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从正面衬托,牡丹从反面衬托。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五、
总结全文
1、明确中心: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2、写作特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
六、让学生读背课文
七、作业
1、熟读背诵全文
2、默写作者赋予莲高洁品格的语句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孤傲
隐逸者
惋惜
牡丹
庸俗
富贵者
鄙视(衬托)
莲:高洁、质朴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正直、芳香君子者赞美
气质风度:清高、自尊
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