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短文两篇(陋室铭)测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短文两篇(陋室铭)测试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6 21:26: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陋室铭》测试题


姓名
一、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二、选择题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2)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ǖ)


(3)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án)


2.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
问的人)
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


2、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五、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
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2、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7.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况。有人认为这种交友的习惯轻视劳动人民,是不足取的。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9、很显然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你是如何理解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的?
六、课外拓展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
注释:1.昔:以前。2.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3.有…者:有一个…的人。
4.清旦:
清早。
5.衣冠:
穿衣戴帽。
6.之:
前往。
7.市:集市。
8.适:
往,到。
9.所:
地方。
10.因:
于是
11.攫(jué):
抓,夺

12.去:
离开。
13.鬻(yù)金者:卖金子的人。
14.徒:
只,仅仅。
15.对曰:回答道。
16.皆:都。
17.捕:抓捕。
18.之:代词,代指齐人。
19.子:你,指代小偷。
20.焉:作兼词,此处指这里。
21.何:为什么。
22.对:回答。23.徒:只。
24.操: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清旦(

(2)、衣冠(
)而之市
(3)、适鬻金者之所(

(4)、徒见金(

2、翻译下列句子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译:
3、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
七、根据课文内容,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陋室铭》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书写要工整美观
二、1.(1)B
(2)C
(3)A

2.A

3.B
。三、译文略
四、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五1.爱莲说
、小石潭记、
陋室铭、
寒花葬志2、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3.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4.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5.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6.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7.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8.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9、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心志的,这个“志”就是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作者在文章里没有直说,而是借“陋室”这个“物”表达出来的,即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的人群的描写,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显得含蓄、隽永。
原文: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官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
释译:从前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来到集市上,走到卖金子的地方,抓了金子就走。巡官抓住了他,问他:“人们都在场,你怎么敢抢人家的金子呢?”那人回答说:“我抓金子的时候,根本没看到人,只看到金子。”
后用以喻利令智昏。
4、启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欲,是人之常情,但利欲薰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