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野玫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歌词的寓意,并在学唱歌曲中激活想象力与情感。
2、能识别歌曲中的音乐记号,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演唱;能听出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
3、通过听赏、听唱、听想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能自主的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艺术处理。
2学情分析
歌曲教学中,学生很有兴致去聆听和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老师结合着音乐家与歌曲背景以及人文风尚穿插在教学中,学生也自始自终参与其中。六年级的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有自己的见解,理解歌曲的背后寓意并不难。真正难的是,要把不同的情绪能演唱出来,带有一定的艺术味道,是不容易的。所以通过不同层面的引导、思考、个人的演唱展示,小小的讨论……这些听想——听说——听唱的系列教学活动,来结合着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演唱艺术的主张,也是最大化的做到让更多地孩子去参与和体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以及《野玫瑰》的创作背景;
2、学会歌曲《野玫瑰》。
教学难点:能结合音乐记号和对歌曲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4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
亮出手中的鲜花(玫瑰和一般的花),让学生自己去选一枝特别喜欢的花(学生上来拿花时小心翼翼或被扎到……)师:为什么你们会要玫瑰,生答:因为漂亮,所以忍不住会去选它。带出我们的歌曲《野玫瑰》,完整听赏歌曲(教学意图:为本课后面的设计做铺垫,也直观带出了:美是我们天性中喜欢追求的。)
三、介绍歌曲作曲者——舒伯特(结合课件介绍)。并介绍歌曲出处:根据德国文学家的抒情小诗谱曲的,又叫《野蔷薇》。再次听赏歌曲一次。请学生们自己感受一下歌词,讲了一个什么怎么样的故事 (教学意图:根据学生年龄段进行一些较有思想性的作品思考与分享是很有必要的,也为接下来的歌曲学习中情感的表现做铺垫。)
四、歌曲学习:
1、唱谱(注意临时升降记号)
2、全班唱词。
3、结合前面已经探讨分析过的剧情进行演唱:请个别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片段的演示(教师与其他学生及时予以评价或小结)(教学意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感悟和表现力,所以个别的展现很有必要,也很有带动性。同时也相当于是孩子们的二度创作。)
4、全班演唱:再次一边唱一边深入的进行初步的艺术处理:找出歌词关键字词,并在相应的每一个乐句中进行力度、速度的变化演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演唱进行引导)(教学意图:这里属于大家一起整合性的较为深度的学习与演唱,比较细腻的体会音乐和词意的艺术性)
5、按大家商议好的演唱方案,全班完整唱(钢琴伴奏);
6、探讨:谱子中的变化音(临时升记号)以及延长音记号和渐强渐弱,在这里对演唱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或效果 我们试一下去掉变化音和力度变化,会是什么效果。(教学意图:学生这个时候已经基本把曲子唱的比较到位了,所以反过来对比着唱,自然能快速感受到其相差甚远的效果,也就能明白这些都是舒伯特在歌曲中运用是起到丰富歌曲表现力的作用,也同时起到烘托情感氛围的最好表达。)
7、尝试代入情感演唱。凸显出此曲的戏剧性和艺术性。(教学意图:这里可分三种角色:旁白、野玫瑰和少年,三种不同的情绪与心理在歌曲里的展现。
8、听师钢琴弹奏:识听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并说说间奏和尾奏在歌曲里起到的作用。
五、歌曲寓意的拓展性深度感受:
1、师: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你们在我的花束里只选玫瑰花 生:因为漂亮!(师小结:是的,漂亮的东西我们都喜欢,也情不自禁想去占有。)所以,歌曲中的“少年”那样做我们可以理解,可是,对吗 生:不对。因为……(略)
2、师:所以第三段歌词,明显就是——指责少年的。请同学们拿捏好情感再最后完整唱一次全曲。(教学意图:通过之前的感受——领悟——学唱——分享感受,学生们已能在演唱时情感表现的更为饱满,有层次,所以再次巩固,完整演唱很有必要)
六、小结:
七、师生再见。放着歌曲,伴随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