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39课 明清易代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明《流民图》议一议看完这两幅图景,同学们有何感想?一、晚明的社会危机1、腐败的政治(1)皇帝不理朝政,宦官弄权,朝臣夺利(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3)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一再增税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匠皇帝指的是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
16岁的时候即位,
在位共7年时间。
明熹宗朱由校当政时期,
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
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
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
一心沉浸在做木工里面。
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
技术十分的好,
很多的能工巧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
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子、
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
还盖小宫殿,
所以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魏忠贤与明末党争东林党争是指明末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间的斗争。
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政治集团。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东林书院,
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形成重大影响。朝野士绅,一时汇集,
时人称之为东林党。
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
得到广泛支持,同时遭到宦官的激烈反对。
明末党争中,东林党的主要对手是齐楚浙党,
即所谓的非东林党。
万历后期,双方从大礼议事件的“国本之争”为起点,
继之以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斗争不已。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政,
人称九千五百岁,诸党争相依附之,
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又拆毁全国书院,
许多东林人物被迫害致死,朝野忠良尽去,
还殃及边防将帅,如熊廷弼、袁崇焕等。
明思宗继位后,对东林党的迫害才告停止,
但他又说:“朕御极之初,撤还内镇,
举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比者多营私图,
罔恤民艰,廉谨者又迂疏无通。”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魏 忠 贤2、造成的后果(1)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2)人民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激化二、明末农民起义1、序幕1627年,陕西饥民暴动,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明末农民战争2、“闯王”李自成(1)1636年,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2)1644年,李自成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后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灭亡闯王 李自成“均田免粮”,这既是李自成起义军口号,又是一项政治纲领。
人们到处在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人民对起义军的声援,也是对李自成赋税政策最直接的支持。虽然李自成的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起义军用生命捍卫的赋税策略,以及建立合理社会制度的愿望,对赋税思想的影响仍十分深远。清太祖——努尔哈赤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启六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1、满洲兴起(1)明后期,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
创八旗制度和满文,统一女真各部(2)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
号大金,史称“后金”(2)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
国号为清吴三桂2、清兵入关(1)明将吴三桂降清,
引清兵入关(2)1644年清兵入关,
占领北京说一说你知道吴三桂为何要引清兵入关吗?当时吴三桂是宁远总兵驻守山海关外抵御清兵,由于李自成的农民军迫近北京,吴三桂受命前去支援。吴三桂携宁远50万兵民进入关内,未到北京就得到北京已被攻陷的消息。还得知李自成正率领大军前来平定包括他的明朝残余势力。于是吴三桂回防山海关。
这时吴三桂面临政治上的选择,或者继续为明朝的残余势力服务,或者投降李自成,或者投降清朝,或者干脆自立为王。由于吴三桂处于联系中原和关外东北的中间位置,他既是李自成身边的威胁势力,又是清朝南下的必除对手,因此第一和第四种选择将使他面临同时与两强为敌的不利局面。因此不如选择投靠一方。最终吴三桂选择了他多年与之交战的清朝,邀请清兵进入关内与他共同对抗李自成。最终李自成失败,吴三桂成了清朝的先锋之一,为清朝逐步征服了全中国,成了清朝问鼎中原的功臣。清兵入关3.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是在( )
A.1115年 B.1206年
C.1616年 D.1636年CB4.改金为清、改女真为满洲的是( )
A.完颜阿骨打 B.皇太极
C.耶律阿保机 D.铁木真1.造成明末农民大起义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军费开支庞大 B.连年灾荒
C.政治腐败 D.宦官弄权C2.1644年,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农民军将领是( )
A.高迎祥 B.李自成
C.朱元璋 D.吴三桂B随 堂 小 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