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9课 新文化运动(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9课 新文化运动(2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16 23:1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近代化的探索失败失败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第9课 新文化运动第二单元 近代化探索一、新文化运动背景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青年学生的欢迎。1915年12月11日,袁世凯虚辞“国名代表大会”的劝进。次日,宣布承受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以次年为“洪宪”元年。图为袁世凯称帝后在天坛祭天。一、新文化运动背景尊孔复古逆流 袁世凯上台后,通令全国“尊崇孔圣”,强迫全国各学校“尊孔读经”,“务以孔子之言为旨归”,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孔道会”、“孔教会” “尊孔会”等组织。“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一、新文化运动背景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一份刊物二、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青年之友,青春领袖三、代表人物陈独秀(1879—1942)
原名乾生,安徽怀宁人。
早年参加辛亥革命。
1915年自创办的《青年杂志》。
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
在新文化运动的各阶段都发挥巨大作用。
19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
1927年被撤销总书记职务。
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叛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释放。1942年5月27日病逝。 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三、代表人物李大钊
( 1889年-1927年)
新文化运动期间,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三、代表人物胡适
(1891年-1962年)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

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是该运动早期领导者之一。三、代表人物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
(1881-1936)三、代表人物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赛先生:SCIENCE———科学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四、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指民主思想和
民主制度。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和科学精神。民主科学四、口号五、阵地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北京大学北大红楼旧址五、阵地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专制思想仍旧根深蒂固六、新文化运动内容前期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愚昧 迷信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镜头三: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旧道德草菅人命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指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的封建道德。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维护专制制度陈独秀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主张文学不但要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还要学习欧洲灿烂的革命文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20年,教育部正式规定从一二年级开始
使用白话文教材,到1922年止,除语文课本中
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 《新青年》从第四卷起就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
标点,刊登新体诗。这株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来 !
快把他砍倒了,
把树根也掘去,
哈 哈!
好了!
┉┉《乐观》 ——胡适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 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宣传马克思主义《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 《每周评论》后期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意义材料一: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现象一: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 新面貌现象二:2、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背景开始标志:领导阶层: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影响①性质:②意义(积极):③局限性(消极):前期:后期: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青年杂志》创办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民主、自由、平等、博爱vs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和科学新



动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 阵地:《新青年》教训:对待中外思想文化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深入近代化探索历程名称内容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