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惨怛( ) 帝喾( ) 皭然( ) 濯淖( )( ) 餔其糟( ) 噬碎( ) 戕灭( ) 缧绁( ) 聒噪( ) 奸佞( ) 秉笔﹝ ) 大恚( ) 和弦( ) 不羁( ) 箴言( ) 戏谑( ) 娴( )于辞令
属( )草稿未定 惨怛( ) 谗人间( )之 靡( )不毕见 举类迩( )
濯( )淖( ) 蝉蜕( ) 滓( ) 温蠖( ) 啜( )其醨( )
2、文学常识、名句填空。
①.屈原是我国 (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 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部长篇抒情诗《 》,其中“ , ”是激励后人勇于求索,传诵千古的名句。 是他投汨罗江的纪念日。
②.鲁迅,原名_____,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叫______,他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__,散文集一部叫______。
③.《记念刘和珍君》中引用了______时陶潜的四句挽歌是“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这四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鲁迅引用此诗有______之意,寄托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深挚感情。
3.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黯然(àn) 攒射(cuán) 长歌当哭(dāng)
B.赁屋(lìn) 寥落(1iáo) 惊心动魄(pò)
C.喋血(dié) 菲薄(fēi) 殒身不恤(xù)
D.桀骜(jié) 血色(xiě) 广有羽翼(yì)
4.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廖落 洋溢 洗涤 勇毅
B.碟血 缘由 屠戮 桀骜
C.流驶 绯红 和霭 微茫
D.转辗 呻吟 惨淡 踌躇
5.《纪念刘和珍君》一文选自( )
A.《二心集》 B.《华盖集》
C.《且介亭杂文》 D.《华盖集续编》
6.对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
B.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移用)
C.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
D.惨像,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排比)
7.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消息反馈给忽必烈,这位元朝的开山始祖,眼见诱导不成,威逼也无效,__他仍不死心。这__见出了他的目力,一代政治家的战略巨眼。__也折射出一个饶有深意的现象: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__是那些敌对的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__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
A.可 也 确实 往往 才 B. 但 就 同时 往往 才
C.但 也 诚然 常常 就 D. 可 就 同时 常常 就
8.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党和政府的关注。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B.在08年“1.25”雪灾时,在“5.12”汶川大地震时,我们全校上下纷纷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你却细大不捐,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么?
C..三鹿奶粉为三鹿集团所生产,该企业是国产奶粉的“龙头”,奶粉产销量已连续11年排名全国第一。此次“结石婴儿”事件,却是三鹿集团成为众矢之的。
D.应该看到,我国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孝道”作为一种伦理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屈原列传》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B.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顺便说一句,也就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特点)使用着旧的乐式。
C. 正因如此,文天祥一路上又是服毒,又是绝食,自谓“惟可死,不可生。”
D. 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是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这种字眼,那就是说比韩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而且谁又能自诩为灵魂比巴赫的还伟大呢?
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你想知道的《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应该说,文天祥早就在酝酿、写作、构思了。
B.当伯辽兹听到一位法国作曲家因为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听了很不舒服而说“我爱听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时,他非常生气。
C.这种事让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甚至在他已老到像一头苍熊时,他仍然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
D.文学艺术和宗教携手了数千年,世界最伟大的建筑雕塑和音乐多是宗教。
11.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B.明年,秦割汉中之地以与楚和
C.屈平属草稿未定 D.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二、课内文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5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玉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列传》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颜色憔悴 B.形容枯槁 C.何故至此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13.指出下列句子中所给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组是( )
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A.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不凝滞于物 C. 兵挫地削 D. 被发行吟泽畔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举贤以自佐
B.宁赴常流而葬鱼腹中耳 宁死不屈
C.是以见放 望见谅
D.葬乎江鱼腹中耳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重在描写屈原愤而自沉汨罗江的详细经过,其中着重记叙了他”行吟泽畔”时与渔父的两次对话。
B.屈原与渔父的第一次对话形象地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举世混浊”“众人皆醉”,“清”者“醒”者必然遭到厄运。
C.第二次对话形象地突出了屈原坚持真理,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D.文中两问两答是一段精辟的人生哲理的议论,形象地展示了屈原的精神世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16.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17.“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个“缘由”是指(多项)
A.使人目不忍视的惨象和使人耳不忍闻的流言。
B.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
C.“庸人”特别容易忘却历史,他们苟且偷生。
D.死难者的亲戚、师友、爱人也只是沉浸在悲痛之中。
E.走狗文人的造谣诬蔑。
18.“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其无话可说的原因是(多项)
A.“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所以无话可说。
B.因为愤怒到了极点,所以无话可说。
C.惨象使作者过分忧伤,因而无话可说。
D.反动派的残忍使作者无话可说。
19.作者在文中对这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子是
A.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0.分析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作用,准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B.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C.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D.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1—24题。(22分)
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是否因为莫洛阿曾把服尔德比作“一头躲在窟中的野兔”呢?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梅馥称傅雷为“老傅”;我回家常和钟书讲究:那是“老傅”还是“老虎”,因为据他们的乡音,“傅”和“虎”没有分别,而我觉得傅雷在家里有点儿老虎似的。他却自比为“小老鼠”!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清。他对所有的朋友都一片至诚。但众多的朋友里,难免夹杂些不够朋友的人。误会、偏见、忌刻、骄矜,会造成人事上无数矛盾的倾轧。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这种事不止一遭。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可是他也许遵循《刚第特》的教训吧?只潜身书斋,做他的翻译工作。
……
我只看到傅雷和钟书闹过一次别扭。1954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讨论翻译,必须举出实例,才能说明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有一位老翻译家竟气得大哭。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当时他和我们两地间隔,读到钟书责备他的信,气呼呼地对我们沉默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就又回复书信来往。
21.文中加点的词语“倾轧”“泥淖”分别指什么?“讥诮”“棱角”的含义是什么?“人心叵测”“翘首云外”该作何解释?(6分)
22.傅雷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作者认为“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其理由是什么?(6分)
23.选文第二自然段,写傅雷和钱钟书闹了一次别扭,试概括其原因,并说说反映了傅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
24.文末反复使用“假如”的作用是什么? (4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
25、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挽文丞相
虞集(元)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注】文丞相:文天祥。
元诗在诗史中并不突出,但诗家对虞集《挽文丞相》极是推崇,认为这首诗是元诗中难得的佳作。明朝文学家陶宗仪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元诗选》)
请你就陶宗仪的观点对此诗简要赏析。(5分)
五、写作:请以“生命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á kù jiào zhuó nào bū shì qiāng léi xiè guō nìng bǐng huì xián jì zhēn xuè xián zhǔ dá jiàn mǐ ěr zhuó nào tuì zǐ huò
chuòlí
2、①.战国 浪漫主义 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农历五月初五
②.周树人《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③.东晋: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意思是:亲族们有的余哀未尽,别的人已经唱起歌来了,人死了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是寄托躯体于山陵,和山陵同化而已。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3.B(A长歌当哭dàng;C菲薄fěi;D血色xuè)
4.D(寥落;喋血;和蔼)
5.D(《华盖集续编》)
6.D(对偶)
7.B
8、 c众矢之的 :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正确。 A.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属于不懂词义和用错对象,这是近几年高考热点。B.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属于望文生义,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热点。 D. 不绝如缕 : 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对一词多义、多色彩要特别关注,如光怪陆离、粉墨登场等等。本题的创新性一是文本新,二是突出了常用常错热词的考查,本题为表达应用中之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E级.
答案:C
9.C(句末句号应放到引号之后) 10.B(A语序应“酝酿、构思、写作”。C介词“让”误用,可改为“在”。D后半句主宾搭配不当,应在结尾处加一“的”字) 11.C (A.从容:文中意是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是镇定;B.明年:文中义是第二年,今义是今年的下一年;D.诡辩:文中义为谎言,今义为无理狡辩)
二、课内阅读
(一)12.C 13.D(例句与ABC项皆为被动句,D非特殊句式) 14.B(A.全\推荐,举荐 B.宁可 C.被\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 D.与\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15.A("重在描述……的经过"错误,这段文字揭示了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原因)
(二)16.D 17.B、C、E 18.B、D 19.A 20.B
三、课外阅读
21.“倾轧”指的是不够朋友的人忌刻、诬陷。(1分)
“泥淖”指的是污浊的社会现实。(1分)
“讥诮”的含义是冷言冷语。(1分)
“棱角”的含义是显露出来的风范。(1分)
“人心叵测”的意思是人的内心世界不可测度。(1分)
“翘首云外”的意思是在云外抬起头来观望。(1分)
22.(1)人事上无数矛盾的倾轧,使他觉得自己老实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2分)
(2)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仕途上圆转周旋,只能潜身书斋,做翻译工作。(2分)
(3)他虽潜身在书斋,却在洞口窥望外面的世界,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2分)
23.钱钟书写信责备傅雷直接指出了别人翻译作品中的谬误。(3分)侧面写出了傅雷的认真(3分)
24.强调事态的严重。(2分)表现傅雷的至诚。(2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意思接近即可。
四、古代诗歌鉴赏
25、①这首诗让读者为诗歌中所颂扬的文天祥的才华和精忠报国的精神感动;②这首诗让读者为文天祥的遭遇而悲愤;③这首诗能激发读者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历史兴亡感。
五、作文:
范文 《生命的色彩》
当一抹翠绿从泥土中伸展,当一段芬芳在花丛中荡漾;当一轮朝日从东方升起,当一声啼哭传出病房......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权势着生命,生命的色彩是那样的辉煌.
生命,一个充满生机的词语,一段使人振奋的篇章.生命是万物之源,万象之本,没有生命,一切则会暗淡无光.有了生命.才有了光亮,有了生命,才有了辉煌......
生命的色彩多种多样,有的让人喜悦,有的让人忧伤,有的让人向往,有的让人彷徨......
草的生命是绿色的,它给人以清新给人以舒畅;花的生命是多彩的,让人欣赏它的多姿,让人有无尽的联想;日的生命是红色的,让人们充满激情去拼搏人生赛场......
我们的生命又是怎么的色彩呢 让我带你穿越时光的长河,握紧生命脉搏,去抚摸历史的宫墙.去寻访那一段段古典之殇......
你,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茫茫戈壁沙漠有你无悔的身影,战争还是和平 你渴望和平,奉献自己的一生,无尽的悲伤,汉宫将你装典,远嫁匈奴,诠释着你生命的色彩----世间最耀眼的金黄......
你,生在乱世,忧国忧民,忠君报国,人民懂你,敬你.可是,君主无能,小人谗言成风,一个“莫须有"使你的生命终结,但你无怨,你无悔,因为你放出了你生命的色彩----白!那白白的高洁,那白一尘不染,那白传诵千年,让人永世不忘.....
你,立志要著一部史书,让后人明理一部完美的史册,历尽艰难险阻,身受不白之冤,蒙受不耻之苦,你从未放弃,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记出了你生命的色彩----那一道忧郁的蓝,你忧郁着历史的兴衰,你忧郁着国家的兴亡,我们也随之忧郁,忧郁这一段段古典这殇.......
生命是美好的,虽然不能永恒,但她的色彩是那样给人印象,生命的色彩始终诠释着生命的真谛,无论她是什么色彩都给人以幻想,幻想着生命色彩之美,让美丽的幻想飘向远方!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