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植物生长靠什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分;
2.知道砂土、黏土、壤土的不同特性对植物生长会产生影响。
3.知道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问题;
2.愿意与同学合作和交流。
二、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实验观察——比较分析——交流反馈
三、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包括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
难点:土、壤土、黏土的特征与作用。
四、教学准备:
1、20%的食盐水100ml,清水100ml,分别装入两个100ml量筒内,装有等量萝卜(10块)的两个烧杯;一盘糖拌黄瓜和一盘未加糖的黄瓜;一把浸在水中的葱和一把没有浸在水中的葱;一束养在水中的鲜花。
2、有关教学录像资料,曲线图。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
教
学
过
程
教师修改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呈现已准备好的带根的葱:一把是浸在水中的葱,一把是没有浸入水中的葱,请同学观察现象(一个发蔫,一个碧绿),请学生说出现象,并最好得出结论:植物生长需要水。(板书)
其次,再提供一盘糖拌黄瓜和一盘未加糖的黄瓜,请学生观察,说出现象,同时,问学生看到这些想象会产生什么疑问。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的问题按教学知识点进行分类,逐一在课堂解决。
学生的问题有可能是:
1)
黄瓜中为什么会有水?水从哪里来?
2)
葱为什么会萎焉?
3)
糖水浇地会怎样?
4)
葱为什么会吸水?
5)
葱是通过那个部位来吸收水份
......
对于一些教学知识点以外的问题,可鼓励学生查询各方面资料,以求得解决。
二、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现象植物生长需要水,说明植物离不开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刚才同学提到植物生长需要水导入问题)请想一想植物需要水有什么用,可以从现象上说,学生思考并回答:
1)光合作用;2)呼吸作用;3)维持植物体形态;4)蒸腾作用。
四、既然植物生长需要水,那你知道植物需要多少水吗?你认为不同的植物需水量会一样吗?为什么,可以举例吗?
可提示思考的方向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不同的植物需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需水量高,沙漠植物需水量最少,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需水量高(可用谈话方式进行)。
请看直方图:水稻、玉米、高梁、小麦、地衣。
五、就同一种生物每个生长时期需水量会一样吗?为什么,可以举例吗?
请看曲线图:小麦各个时期需水量的曲线图。(信息的获得与处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导(提示):植物幼苗时与长成个体并且开花结果时期作比较?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就够了吗?
教
学
过
程
教师修改栏
一、导入新课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植物的生长是不是只要有水就够了呢二、新课教学1.请学生猜想植物的生长是不是只要有水就够了呢?2.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强调要选择生长状况相似的相同植物进行对比实验。对比的液体一种是蒸馏水或者是纯净水,另一种是含有土壤养分的浸制液。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营养。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知道土壤浸制液里有哪些成分
教
学
过
程
教师修改栏
一、导入新课谈话:通过活动一,知道了土壤浸制液里含有养分,到底是哪些养分呢?二、新课教学1.能不能通过放大镜或者显微镜找到土壤浸制液里有哪些养分呢?2.接下来通过显微镜观察土壤浸制液。3.实验要求:1)实验前必须向学生讲清楚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并做好安全教育2)用滴管滴加液体时要注意好分量,1—2滴就足够了,并且要注意好分量的相同。3)提醒学生做好观察记录,比较实验现象,推测原因。4)实验完毕后,待玻片变冷了才能用清水清洗,以免破裂。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不同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教
学
过
程
教师修改栏
1.壤土能保水保肥,养分丰富,最适合植物生长。
2.黏土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
3.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根据三种土壤的特点,把你的预测填写在P64“我的预测”里。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教师修改栏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营养,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阳光、空气、温度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呢?
1.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阳光,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2.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空气,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植物的生长没有适宜的温度,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得出:阳光、空气、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拓展:制作豆苗迷宫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学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