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个人和一幅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粗犷、闲适、流溢、兴趣盎然”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认读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2.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通过学生预习,并借助文章语言环境,让学生自主理解“粗犷、闲适、流溢、兴趣盎然”等词语的意思。3.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纯朴、执著以及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表达上的作用。理解“一个人”和“一幅画”的内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粗犷、闲适、流溢、兴趣盎然”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认读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通过学生预习,并借助文章语言环境,让学生自主理解“粗犷、闲适、流溢、兴趣盎然”等词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纯朴、执著以及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教具准备】
1.
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2.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由题质疑。
(一)教师(板书课题)“一个人和一幅画”。提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样的画和一个怎样的人?
2.我想知道这幅画和这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想知道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开心中疑惑。
(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正确。边读边思考自己心中的疑惑。
(二)教师出示重点词,同桌相互检查预习和读文情况。课件出示
粗犷
闲适
端详
猎奇
景致
挽留
山坳
流溢
郁郁葱葱
漫无边际
兴趣盎然
莫名其妙
三、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介绍了一个(
)的人、一幅(
)的画。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联系课文说说填写的理由。出示默读提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板书:山上的树
郁郁葱葱)
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熟悉课文,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
(二)反馈交流。
预设一:一个生活艰苦的人;
预设二:一个坚强执著的人;
预设三:一个善良淳朴的人;
预设四:一个精神孤独的人;
预设五:一个勤劳乐观的人;
预设六:一个爱树如子的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定要刨根问底,联系课文相关语段说出根据。
(三)伴随音乐集体展示朗读前面交流的语段。课件出示音乐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填空
歇
蝎
柱
拄
趟
躺
涂
途
停(
)
水(
)
平(
)
旅(
)
(
)子
(
)拐杖
走一(
)
(
)色
二、按原文将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ABB:
笑(
)(
)
光(
)(
)
黒(
)(
)
粗(
)(
)
成语:莫(
)其(
)
郁郁(
)(
)
兴趣(
)(
)
1.山上的树很多,很绿,(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这两天,班长动不动就发火,真是(
)。”同学们埋怨。“他也是为了咱们好,咱们得多理解他。”学习委员(
)地说。
三、找出课文中有关描写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四、朗读课文,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歌声”“身影”“晚霞”有着怎样的含义?画出课文中你最感动的句子,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中感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表达上的作用。理解“一个人”和“一幅画”的内涵。
【教学过程
】
一、品词析句,感受人物情怀。
.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人和这幅画,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找一找,画一画,并说说理由。
(一)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品析课文中有关植树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结合有关词语、句子或者段落谈谈你的体会,写下批注。课件出示读书提示
(二)全班交流,以读促悟,读中感悟。
预设一:品读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植树老人艰辛的生活、辛勤的劳作。抓住重点词句:“那张黑油油的脸上,皱纹密集而粗犷地排列着”、“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哇!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他手指头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留着干了的血痕……”、“黑黝黝”、“密集”“像两块石头”、“血痕”。
预设二:品读老人动作描写的句子,感受植树老人对树苗的爱惜。抓住重点词句:“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树苗放在坑里,细细地端详着,然后一锹一锹地拥上土,蹲在旁边用两只手执著地拍击着。最后,他坐在小树苗旁独自乐着。”尤其抓住“端详”、“拥”、“拍击”等词语,引导学生揣摩此时此刻老人的心意。
预设三:品读老人语言描写的句子,体会老人的执著与坚强。抓住重点句:“哎呀,冷啊,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角儿,还是冷。夏天也难熬,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动就蜇俺,把俺蜇得浑身疼。浑身都肿了,蜇得俺苦哇,没有办法就呜呜地哭。”?(板书:植树的人
种树快乐
生活艰苦)
二、回归全文,揭示课题蕴意。
(一)学生浏览课文。说说“一个老人和一幅画”分别指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读书提示
(二)反馈交流。
预设一:指植树老人和那幅粉笔画。从中感受到老人的孤独,老人希望有人陪伴及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植树造林的强烈愿望。
预设二:文章的最后,作者用豪迈的山歌,老人的身影,流溢的晚霞,营造了意味深长的情景。这更可以称之为“一幅画”。(板书:人景合一
豪放的山歌
老人的身影
流溢的晚霞)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让我们走近这位可敬的老人和他付出几十年心血的山林,再读课文。课件播放一组郁郁葱葱的山林图片(板书:美好的心灵造就美好的画卷)
(二)说一说:假设老人当选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课件出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阅读文章中的两个段落,按要求做题。
老人激灵了一下,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哎呀,冷啊!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角儿,还是冷。夏天也难熬,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动就蛰俺,把俺蛰得浑身疼。浑身都肿了,蛰得俺苦哇,没有办法就呜呜的哭。”
我的心里有点酸
扭过头去
凝望着那郁郁葱葱栽满绿树的大山
心想
他图的什么呀
1.给第二段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2.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老人在石头房子里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3.文中写道“我的心里有点酸……心想,他图的什么呀?”想想看,老人受这么多苦,到底图的是什么呢?
二、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写在采密集本上。
三、写一写:假设老人当选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
(以上作业可任选其一)
【板书设计】
山上的树
郁郁葱葱
一个人和一幅画
植树的人
种树快乐
生活艰苦
人景合一
豪放的山歌
老人的身影
流溢的晚霞
美好的心灵造就美好的画卷
【课后反思】
本文描写了一个老人凭着对大山的热爱和一股坚毅执着的精神所创造的奇迹。文章并没有具体描写老人这几十年是怎样植树造林的,只通过简单的外貌、对话和动作描写,将老人的艰苦、坚强和执着就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由于老人生活的环境与学生相差太远,学生对老人的艰苦可能感受不够深刻,甚至如“被子上压石头,被蝎子蛰”等情景会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因此,教学是要引导学生沉下心来,咬文嚼字的读,设身处地的读,入情入境的读,与自我对比的读,在读中有所顿悟。说自己的感受,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深入体会老人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