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三人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三人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7 22:4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三人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及过草地的艰难困苦。2.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情节,体会人物形象与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体会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反映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3.让学生感受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严酷的环境考验下,英雄的儿女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创造了人间奇迹。教育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为了救助战友、为了革命的胜利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通过品析结尾处的“群燕南归”图,体会“三人行”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及过草地的艰难困苦。
2.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情节,体会人物形象与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体会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反映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让学生感受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严酷的环境考验下,英雄的儿女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创造了人间奇迹。教育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为了救助战友、为了革命的胜利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4.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通过品析结尾处的“群燕南归”图,体会“三人行”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1.
课前查找资料了解红军长征。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营造氛围。
  (一)了解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
1.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代背景,尤其是红军过草地的情景。
2.教师课件播放一组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图片,以此加深学生的了解。
(二)回顾旧知,引出故事。
1.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哪些有关红军长征的课文,说一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2.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一个长征故事中,认识更多令我们感动的人物。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文,感知文本。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在反馈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力求用概括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讲述。(板书:王吉文背小周
王吉文背小周、黄元庆
小周、黄元庆拖王吉文

(二)浏览读文,理清线索。
学生浏览读课文,思考:
1.本文是围绕什么来展开描写的?用一个字来概括。
2.文中几次写到了“行”?围绕“行”,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分别写出小标题。
(注:两个问题不要同时出示。出示第一个问题后,在引导学生说出“行”后,再出示第二个问题。)课件分别出示两个问题
3.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课件出示“三人行”的图示。
三、品析文本,感受人物精神。
(一)走近人物。
课文主要塑造了几个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交流中只要简单地说一说人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即可。
(二)走进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最令你感动的画面,并在旁边批注画面中是什么触动了你的心灵。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预设:
学生所找到的感人的画面多以指导员王吉文为主要人物,教师要在交流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王吉文的品质。(板书:刚强的意志
坚毅的精神
真挚的友情)
画面一: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的王吉文背小周艰难前行。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对王吉文的描写感受其品质:在自己伤势严重的情况下,靠着刚强的意志坚持背战友前行。
画面二:课文第10-11自然段描写黄元庆让绑腿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第11自然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所烘托出的气氛,感受红军过草地的严酷环境对人的威胁。
画面三:课文第14-19自然段描写的王吉文轮背小周、黄元庆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王吉文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感受他为了战友勇于牺牲的精神。
画面四:课文第20-22自然段描写的小周、黄元庆托王吉文前行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前行的艰难,感受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的精神。
画面五: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群雁南归”图。引导学生感受:草地上匍匐前行的三个人正像天空中南飞的群雁,群雁要去温暖的南方,而三个战士要摆脱困难走出草地。“群雁南飞”图正是革命战士团结友爱、共同前进、永不分离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课件再次播放一组红军长征图片,以《七律·长征》为背景音乐。
(二)课下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感人故事,认识更多令人敬佩的人物。
(三)结合你所了解到的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和人物,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支撑三个人坚定地走下去的?把感想或启发写在小笔头中。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找出拼音全部正确的一组,在括号里画“√”。
  1.ɡē
bēnɡ


xiè
  咯







  2.kuì
zuò
xuàn
  溃







  3.jiē
ɡěnɡ

mǎnɡ
  揭







  4.




  水







二、巧加偏旁组词语。
   直


)树

)水
  繁(


)头
  争(


)杆
  


  奇(


)溃
三、想想下面的“轻”字是什么意思,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
)中。
  轻:①重量小,与“重”相对;②负载小,装备简单;③数量少,程度浅;④不重要;⑤用力不猛;⑥轻率;⑦轻视,看不起。
A.看着台上一个个身轻如燕的舞者,真是一种享受。


B.在这场事故中,甲方的责任轻。


C.爱护公共财物,大家要轻拿轻放。


D.在我军严密的包围下,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E.在抗日战争年代,轻骑兵总是能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打击。(

F.有信心是好事,但是过于自信就容易变成自负、轻敌。


  自由翱翔
四、精彩回顾。
(一)
他兴冲冲地(
)起小洋瓷碗,从水洼里(
)了半碗凉水,(
)上一点炒面,给黄元庆吃下去。接着又(
)了一份放在小周面前。然后(
)起黄元庆的一只手,背向着他(
)下来,果断地说:“黄元庆同志,我以指导员的身份命令你,走!”
1.按原文填空。






2.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
王吉文看着,听着,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他仰起脸,望着天空轻轻地吁了口气。天无边无垠的,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
1.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照写一写。
2.你觉得大雁的队伍象征着什么?
五、小练笔。
读一读:向王吉文一样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写一写: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来告慰、缅怀那些英雄先烈们呢?
【板书设计】
王吉文背小周
刚强的意志
三人行
王吉文背小周、黄元庆
坚毅的精神
小周、黄元庆拖王吉文
真挚的友情
【课后反思】
本文和王愿坚的其他小说一样,可读性非常强,十分感人,人物也非常鲜明。指导员王吉文对战友的不抛弃、不放弃,对革命信念的坚定,让人久久难忘。教学伊始,可以通过一个“行”字,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把握其主要内容,然后将剩下的学习时间完全交给学生。先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自学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句,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有一定心得得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再通过集体交流去探讨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理解文章重点词句的含义。这种教学方法与略读课文的性质相适合,也与本文的简单易懂的特点相适应,有非常高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