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勇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勇气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7 23:1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勇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体会作者赞扬的是什么样的勇气。学习通过环境烘托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学习人物性格的刻画方法,从而把握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勇气”的含义,激发向往和平之情。通过看录像、听音乐、读课文,深入文章背景,理解课文内容。3.营造相应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勇气。
重点难点
1.要想使学生理解两个主要人物——美国伞兵、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的勇气,教师必须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战争形势做生动的说明,既让学生体会到诺曼底登陆的重要意义,又让学生明白美国伞兵与法国人民是解放与被解放的关系。2.文章的情节发展可以用三个“两”来概括:两次求救——两次救助——两种勇气。文章的重点是对“两种勇气”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克服在阅读中肢解课文的弊端,在教学中采用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由有内在牵引力和概括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3.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的形象值得学生反复感悟,通过采访的形式表达课文人物心声,使学生和课文的关联更为紧密。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体会作者赞扬的是什么样的勇气。学习通过环境烘托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学习人物性格的刻画方法,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勇气”的含义,激发向往和平之情。通过看录像、听音乐、读课文,深入文章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3.营造相应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勇气。
4.要想使学生理解两个主要人物——美国伞兵、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的勇气,教师必须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战争形势做生动的说明,既让学生体会到诺曼底登陆的重要意义,又让学生明白美国伞兵与法国人民是解放与被解放的关系。
5.文章的情节发展可以用三个“两”来概括:两次求救——两次救助——两种勇气。文章的重点是对“两种勇气”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克服在阅读中肢解课文的弊端,在教学中采用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由有内在牵引力和概括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
6.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的形象值得学生反复感悟,通过采访的形式表达课文人物心声,使学生和课文的关联更为紧密。
【教具准备】
1.
对学生的课前学习要求(提前一天发放):
(1)简单掌握与本文有关的二战背景知识。
(2)查工具书,能正确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认真熟读课文《勇气》,掌握文章大体内容,能够复述。
2.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3.
搜集有关勇气的名言或诗词;收集阅读描写勇气的文章或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一)出示一组以和平为主题的照片,学生谈对和平的理解,引入“勇气”对于和平的重要意义。(课件出示相关照片)
师:同学们听说过叫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吗 为了保护部队主力,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五名八路军战士勇敢地把敌人引向悬崖,最后纵身跳下。同样是在战争中,《勇气》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另外两种不凡的勇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呢
(二)(板书课题),结合预习,抓住记叙文六要素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播放诺曼底登陆的录像,介绍二战形式,了解文章背景。(课件播放录像和二战背景资料)
二、整体感知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颀长、勋章、绶带、盟军、熹微、一栋、寥寥可数、枪毙、门闩、蜷身、吆喝、寡妇。
(二)速读,以美国伞兵的口吻复述课文。学生整理思路,抓住重点情节和要素,如法国妇女的表情动作、美国伞兵的行动等,复述课文内容。(板书:伞兵引出故事法国妇女救美国伞兵
第一次
第二次
概括勇气的含义)
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勇气”的内涵。
(一)学生细读课文,讨论领悟,合作探究。
分析文中法国妇女和美国伞兵这两个人物的特点,勾画相关语句。
(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思考他们为什么能表现这样的勇气。
(3)小结: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板书:用智慧战胜敌人
用勇气反抗战争)
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中表现的人物性格特征,学习用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理解人物心理,想象一下当美国伞兵第二次敲开法国妇女的家门时两人的心理活动。推荐两组同学,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表演两人的心理对白。
(三)结合学生心理对白的表演,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合人物形象理解“勇气”的含义,并能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种勇气。(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模拟记者会,走进人物内心,拓展文本内涵。
(一)创设情境:二战结束后,美国伞兵找到了法国妇女,各国记者纷纷前来采访。
布置学生活动:选出两位语文素养比较扎实的学生担当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的角色;每个小组讨论后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该问题要贴近文章主题,符合人物形象。
(二)在和谐而感动的氛围中进行记者采访。
五、延伸文本,扩展“勇气”的外延。
(一)美国伞兵两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是偷生还是求生?这种行为称得上勇气吗?你如何理解美国伞兵的勇气?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今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怎样的勇气?
(二)交流新时期勇气的含义,如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迎难而上、乐于克服困难、不畏强权暴力等。(课件出示新时期勇气的表现方式)
(三)教师寄语,激发学生胸怀无畏的勇气、回报社会的信念。(课件出示教师寄语)
【课堂作业新设计】
讲一讲: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2.读一读:正义和勇气的格言,积累在采蜜集本上。
3.写一写:法国农妇为救美国伞兵,丈夫被敌人枪杀了,文中那位空军将军却说她是一个幸福的人,你认为她的幸福在哪里?你有过类似(助人为乐)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勇气
伞兵引出故事
法国妇女救美国伞兵
第一次
第二次
概括勇气的含义
用智慧战胜敌人
用勇气反抗战争
【课后反思】
按传统教法(导入课文——介绍背景——分析情节人物——归纳中心——概述艺术特色),条理虽然清晰,教学步骤虽然完整,教学内容也很全面,没有什么遗漏,但这种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值得回味的东西恐怕不会太多。若换种思路,打破常规,大胆尝试,把传统教法与开放式教学结合起来,抓住文章情节,围绕文章重点、难点展开探究,或许能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一张面孔,一种腔调,一个模式带来的单调沉闷,使探究的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