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古诗三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 古诗三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7 23:2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2.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自主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2.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互助启发下,能够投入积极而深入的思索之中。《牧童》、《稚子弄冰》两首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2.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自主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教具准备】
1.
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学生积累的古诗,走进儿童生活,了解诗歌作者情况。
(一)诵读自己会背的描述儿童生活的古诗,并简单描述从中感受到的童年的快乐和无忧。
(二)介绍诗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课件出示相关诗人资料
1.
了解吕岩与八仙的传说,从中感受他的心境和人生观点。
2.
了解袁枚的经历,结合他的古诗《所见》感受他对儿童生活的细致描写。
3.
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故事,了解杨万里的诗歌特色,感受他的文字的优美。
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老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描述诗歌中的情景。
(一)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正音,尤其注意“蓑”、“磬”、“葛”的读音。
(二)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三)交流古诗的大意。
(四)自由朗读古诗,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呈现的情景,把诗歌的语言化为同样优美的散文诗化的句子。
(五)指名配乐朗读,想象画面。课件播放钢琴曲《童年》
三、品读《牧童》,感情诵读古诗,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无忧。(板书:儿童有趣的生活
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一)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儿童生活快乐无忧?
(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课件出示古诗
[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
(2)这样的生活真是——?
(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都弄得她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约二)
(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富县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那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实在则那样那个抖动的笛声。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张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有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许
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
(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
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
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悠、快乐的生活。谁能读出这种渴望。
注意以下知识点:
1.
从“六七里”感受原野的空旷,从“铺”字感受草木的茂盛。
2.
从“弄”字感受儿童吹笛时的自在,并想象儿童吹笛时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从“卧”字感受儿童生活的无拘无束。
4.
教师介绍吕岩的经历:遭遇战乱,生活颠沛流离,后入山学道。学生了解他写这首诗的原因。
(三)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情景,并在描述的悠闲自在的情境中互相引导朗读。
师: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找一找《牧童》和《稚子弄冰》的相同点,写在采蜜集本上。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的闲适。
2.朗读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
2.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互助启发下,能够投入积极而深入的思索之中。《牧童》、《稚子弄冰》两首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教学过程

一、品读《稚子弄冰》,感情诵读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一)学生自读古诗,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
(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课件出示诗句
1.
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2.
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
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铮”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
关于“玻璃”、“玉磬”、“银铮”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
二、对比阅读,自学《湖上杂诗》。(板书:对青春的渴盼和心底的惆怅)
(一)结合《牧童》、《稚子弄冰》两首诗,补充儿童生活的诗句,如叶绍翁《夜书所见》、胡令能《小儿垂钓》、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白居易《池上》,感受童年的趣味。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生自由朗读《湖上杂诗》,对比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思考: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诗人有这样的感受?
(三)抓住“不羡神仙羡少年”一句,体会诗人对青春的渴盼和心底的惆怅。课件出示古诗
(四)感情朗读全诗,并练习背诵,同时对比朗读《牧童》和《稚子弄冰》,从朗读中感受童年的美好和可贵。
三、拓展延伸,改写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首古诗改编成短文,展现诗句中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恰当想象。课件出示改写提示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的意思,联系这三首诗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老夫”
“不羡神仙羡少年”?
2.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3.搜集整理有关童年的古诗,写在摘抄本上。
4.调查了解长辈及爸爸妈妈的童年生活,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牧童
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童乐
稚子弄冰
儿童有趣的生活
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湖上杂诗
对青春的渴盼和心底的惆怅
【课后反思】
课本中的三首古诗都是与儿童有关系的。其中第一首《牧童》和第三首《稚子弄冰》都是有关儿童生活场景的描写,第二首《湖上杂诗》则是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青春年少的渴盼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这三古诗是写的各有特色,把少儿的天真烂漫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读起来韵味十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三首古诗,因此设立教学目标如下: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这三首诗歌,根据诗意想象画面。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古诗的朗读。先自由读,后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一首诗重点抓住一句中的“铺”和二句中的“弄”字体会原野的广阔和乡村傍晚的宁静,从而体会牧童生活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这首诗的场景描写非常出色,让学生通过品读和想象来体会。第三首古诗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教学时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注释,抓住有关儿童动作的词语,体会儿童的可爱之处。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的作用,体会儿童的怡然自得和玉石破碎后的失望,从而感受诗歌的美妙意蕴。第二首是先想象游人热闹的游览景象,再联系一三首诗说一说为什么“老夫”“不羡神仙羡少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说一说儿童生活的快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认识。
最后让学生再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在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达到熟读成颂的目的。总之,这节课虽达到了教学目标,但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还需多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