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课件+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课件+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02-17 16:44:45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学案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掌握公式的书写规则与含义2.能使用自动求和、求最大值、最小值等常用函数3.能熟练使用复制公式的操作二、过程与方法仔细阅读课本和指导教学书、自主探究、合作互帮。
【教学过程】一、【自学】计算出11位选手的总分;(3分钟)二、【探究】使用公式、自动求值、函数自动计算(10分钟)阅读课本P79-82页,计算出所有选手的总分、最高分(MAX函数)和最低分(MIN函数)三、【应用】(5分钟)1、按照“选手实际得分=(总分-最高分-最低分)/3”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所有的“选手实际得分”。2、通过【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数值】,设置取“选手实际得分”小数点后一位数字。四、【检测】1、完成“2.检测”工作表的题目。五、【知者先行】1、假如从表格中去掉总分、最高分、最低分栏目,选用有关函数,编辑一个能直接计算出“选手实际得分”的公式。2、阅读课本P82-83页,尝试使用RANK函数自动得出名次。六、课堂评价(一)提交作业完成后保存并关闭此文件,将文件名改为自己的姓名,通过“凌波多媒体教学网”提交。(二)展示作品1.随机抽查同学的作业,并按作业完成情况加减分。2.
其他同学作业全面检查。(三)知识小结1.老师总结本节知识点、点评学生学习情况。
课后故事:有一个老会计,一直都是手工做账、手工制表,有一天公司终于给财务部配上了电脑,老会计也学会了用Excel电子表格工具制表,用上Excel制表后,老会计感慨:“Excel电子表格真是好,以前制一张表要划半天,划错了一个地方还很不好改,现在方便多了”。

有一天,他发现他的下属制表从来不去一一加减数字,老会计复核时每次用算盘敲半天,都没发现其计算错误,问其原因才发现Excel还有自动求和的功能,不禁惊叹:“啊?!!Excel还有这个功能?!我每次都用算盘敲出结果再填上去!!”听完这个故事你是否会心一笑?你是否也曾惊呼:啊?!Excel还有这个功能?!

Excel有太多的功能未曾为我们所认识,更未曾被我们使用,这学期我们将学会使用的功能远远不到Excel功能的10%。(共12张PPT)
校园歌手大赛成绩表
-
1
-
分析
如何用表格自动计算?
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掌握公式的书写规则与含义
2.能使用自动求和、求最大值、最小值等常用函数
3.能熟练使用复制公式的操作
一、算一算
自学
1.计算出11位选手的总分;(3分钟)
如果改变数字,你的求和公式还正确么?
换种方式输入:
=c3+d3+e3+f3+g3
总分=90+87+85+78+89
二、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自动求值
菜单【插入】→【函数】
或者fx
插入函数
选择sum函数
阅读课本P79-80页,计算出所有选手的总分
二、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自动求值
菜单【插入】→【函数】
或者fx
插入函数
选择max函数和min函数
阅读课本P81-82页,计算出所有选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三、计算选手实际得分(P82)
应用
1、按照“选手实际得分=(总分-最高分-最低分)/3”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所有的“选手实际得分”。
2、通过【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数值】,设置取“选手实际得分”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例如在k3中输入:=(h3-i3-j3)/3
四、用RANK函数得出选手名次
找到RANK函数
菜单【插入】→【函数】
或者fx
插入函数
选择rank函数
阅读课本P82-83页,计算出所有选手的名次
相对引用:
绝对引用:
五、课堂评价
(一)提交作业
1.完成后保存并关闭此文件,将文件名改为“你的姓名.xls”
(二)知识小结
-
11
-
评价
六、课后思考
1、假如从表格中去掉总分、最高分、最低分栏目,选用有关函数,编辑一个能直接计算出“选手实际得分”的公式。
-
12
-第三节
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输入公式的书写规则、理解公式中含有单元格名的写法和优点。
(2)掌握输入公式进行简单统计。
(3)掌握使用自动填充柄自动生成相邻区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掌握利用f(x)“粘贴函数”功能求和、求平均值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领会公式含单元格名的优点,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在分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学情分析
本节是让学生使用电子表格的自动统计功能,了解它与一般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普通表格的区别,领会到电子表格的强大功能,这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适应从一个静态的表格过渡到底动态的表格,教材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学生在前一节课编辑好的表格的基础上,通过编辑简单的公式到粘贴函数,探究单元格的引用的各种应用格式和作用,认识到电子表格通过单元格引用来灵活实现对表格数据的各种处理的技术思想,正是这一技术使得电子表格拥有强大的动态计算处理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3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公式的含义、构成,掌握其输入方法。
(2)掌握利用f(x)“粘贴函数”功能求和、求最大最小值、求名次方法
【难点】:掌握公式的输入方法及利用f(x)“粘贴函数”功能统计数据的操作。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一、
复习
教师:请同学演示打开歌手大赛分数表格,然后在H列中求出总分。
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目的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求总分呢 我们来看看1号的总分还可以怎样算 大家先算一下1号同学的总分= 如果改了评委1的成绩,总分栏的结果怎么样 会自动变么
学生:发现可用公式来计算。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是复习上节内容,而第二个问题除了复习的作用以外还有导入新课的作用。在设计上承上启下,提出新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教学活动。
活动2【讲授】三、 讲授演示
教师:
1、输入求和公式操作步骤:
选定放结果的单元格H3——输入=
C3+D3+E3+F3+G3——回车
2、修改评委成绩,总分发生变化。
如果公式里引用单元格名,当单元格的内容发生变化时,公式的结果也会发生变化。
3、怎样可以较快地求出其他同学的总分呢
当公式复制到新的地方时,它所引用的单元格名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输入公式的操作步骤,理解公式中含有单元格名的写法和优点。
活动3【活动】任务驱动分层自主探究
教师:出示“任务一”幻灯片:
A层:(基础题)
1、打开歌手大赛评分表。
2、在歌手大赛评分表中,用输入公式法在总分这列中求出各人的总分。
B层:(提高题)(利用求值函数算出最大最小值)
3、在I3:
I13单元格区域中求出最大值。
4、在J3:
J13单元格区域中求出最小值。
C层:(发展题)
5、探究公式的组成。实际得分=(总分-最大值-最小值)/3
6、在K3:
K13单元格区域中求出实际得分。
教师巡视课堂,并作个别辅导。
学生:
1、A层同学完成1—2题,B层同学完成1—4题,C层同学完成1—5题。
2、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完成本层练习后探究高一层次练习。
设计意图:
任务驱动法,在学习完新课后提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任务,驱动他们去完成,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
学生演示
学生演示B、C层的任务
教师对学生的演示作出相应的评讲
活动4【练习】任务驱动
教师:
1、总结公式的构成:以“=”开头,可以包括数字、单元格地址、运算符和函数。
2、介绍利用f(x)“粘贴函数”功能统计数据:
第一步:选中将来要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J4;
第二步:点击常用工具栏的fx“粘贴函数”按钮;
第三步:选择对应函数;
第四步:选择参加本次函数运算的数据区域;
第五步:确定返回。
学生:
1、公式以“=”开头,可以包括数字、单元格地址、运算符、函数。
2、学生掌握操作步骤
设计意图: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能够和本节课内容相匹配,并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例子。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七、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教师:演示求名次rank函数的操作
比较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
活动5【讲授】八、 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总结”幻灯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统计数据的方法、公式的构成以及利用f(x)“粘贴函数”功能统计数据的操作步骤。
学生:总结统计数据的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