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你能帮老
师完成这个
表格吗?
第二章
表格数据处理
求总和
最小值
名次
第三节
用电子表格
自动计算
最大值
求总分
总分=数学+英语+语文
+物理+化学
总分=90+87+85+78+89
H3=C3+D3+E3+F3+G3
1、输入求和公式操作步骤:
①选定放结果的单元格
H3
在编辑区输入=C3+D3+E3+F3+G3后,按回车键
2、利用函数
自动求和
的操作步骤
求杨丽同学五科成绩的总分
用公式法和自动求和哪个方便?
用MAX函数与MIN函数
你能帮老师找出杨丽哪科成绩最高分,哪科最低分吗?
3、探索任务
总结公式的构成:以“=”开头,
可以包括数字、单元格地址、运算符和函数。
介绍利用f(x)“粘贴函数”功能统计数据:
第一步:选中将来要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I3;
第二步:点击常用工具栏的fx“粘贴函数”按钮;
第三步:选择函数Max;
第四步:选择参加本次函数运算的数据区域;
第五步:确定返回。
这次考试,
我排第几名呢?
①选定单元格K3
②
单击常用工
具栏上的按钮
2、在“选择函数”中找到求排名函数“RANK”,单击确定
1、在“插入函数”对话框的“选择类别”中找到“统计”
a、待排名的数
b、排名次的范围
绝对引用
可以把范围用一种“绝对”的方法“固定”下来。
只要可以把K3:K13改为
,也就是加上一个绝
对符号:$,把3和13固定下来即可(Excel中规定在引
用单元格区域的行号或列标前加上一个“$”符号,表
示把所引用行或列“固定”下来,称为“绝对引用”。)
K$3:K$13
实践与拓展
为P57图2-11中“明明零用钱登记表”设计自动计算“余额”的公式
函数
为了方便使用,Excel中提供了大量能实现某种计算或统计功能的“公式”,把它们称为“函数”,例如:“SUM”就是进行“自动求和”的函数
返回第三节
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一章表格数据处理第三节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的内容。本节课是让学生使用电子表格的强大功能,这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
二、学生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函数的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学习能力、好奇心较强,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能力还很欠缺,对同类问题解决方法的概括也相对薄弱。另外学生在上一节学习填充柄时已经充分认识了它能自动复制公式、生成结果的特殊功能,并能使用填充柄自动产生公式,但往往不知道还应该对结果进行检验以及养成这种习惯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公式与函数的作用
(2)能正确掌握公式的书写规则与含义
(3)理解单元格引用的含义,列举单元格引用的应用
(4)能使用自动求和、求最大值、求最小值、求名次等常用函数
(5)能熟练使用复制公式和复制工作表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任务需求应用合适的公式或函数
(2)能利用填充柄或复制公式来简化统计操作
(3)在应用公式复制的过程中能注意验证结果是否正确,观察分析出错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学习、生活中建立主动使用电子表格处理各种统计、管理数据的意识,以及养成应用技术简化工作的良好习惯。
(2)能追踪分析统计结果,发现错误结果能主动分析找到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重点
(1)公式的设计和运用以及Excel中公式的书写规则
(2)函数的作用,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3)单元格引用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函数的含义和参数格式
单元格引用在不同应用中的格式
分析复制公式的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一开始用比赛的方法进行引入,通过让学生使用手算、计算器算数、电子表格计算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电子表格在计算中的强大功能,之后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教学。
授课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媒体准备:多媒体计算机室 多媒体控制软件 EXCEL软件
素材准备:学生成绩表.xls
运动会比赛用表 加法竞赛
2.教学过程说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比一比,看谁是“算数王”
教师组织比赛:请利用你所知的方法计算上述表格中每位同学的总分成绩,比一比谁能更快完成整个表格,现在比赛开始!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计算,采用的方法有:计算器;口算;预习过的学生采用公式计算;
从游戏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发挥已有经验,展示已掌握的技能;
传授新知
比赛结束请计算最快的学生讲解原因,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在Excel中利用公式计算。提问:总分就是各科成绩的相加得出的数值,如果某科成绩出错了需要修改,那么计算出的总分是不是也同样需要重新计算?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修改成绩之后不需要重新计算总分?
听讲思考讨论
点出了本节课第一个重点,以及单元格引用的概念
自主探究1
提问:1.编辑公式时,在输入单元格名称的时候如果不是直接输入,而是用鼠标单击对应的单元格,那会怎样?
2.计算出了一位学生的总分,那么其他人的总分怎么计算?有没有简单方法?
3.能不能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复制公式?如果只想复制公式的计算结果,如何进行粘贴?
4.根据教材14页的图1-12,把光标定位在H3单元格上,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看看会得出什么,编辑栏上有何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解答和操作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实际操作,学生对编辑公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任务探究1
提问:计算总分的时候可以使用公式,如果计算学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话怎么计算?没有公式的话,Excel会不会提供相应的功能?
根据教材进行讨论得出利用函数的结论,并使用函数进行总分的计算
进行函数的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为学生解惑,点出本节课的难点
自主探究2
提问:1.利用sum()对数据进行总分的计算,那么求最高分和最低分怎么做?
2.观察函数中的“单元格区域引用”,在Excel中“单元格区域引用”是怎样表示的呢?以“引用”为关键词在帮助命令中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解释。
3.假如从表格中去掉了总分这一栏,选用有关函数,编辑一个能直接计算出“平均分”的公式。
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查看小组完成情况
学习了sum()函数之后让学生思考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操作方式,实现“举一反三”
自主探究3
学习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函数之后,如果对成绩表中学生的总分进行排名,应该怎么做?
思考讨论
引出rank()函数,对后续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做铺垫
自主探究4
提问:利用rank()函数对总分进行排序并利用填充柄进行函数的填充,发现错误:利用填充柄填充得出的名次是错误的,那么是不是不能利用填充柄进行填充?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原因
引出“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
巩固练习
发布练习:1.将田径运动会比赛的相关项目和成绩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计算出每个项目的名次和最后的班级成绩排名;
2.将《明明零用钱登记表》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计算余额。
学生根据表格进行操作得出最后的计算成绩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总结
最后请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按实际情况填写“学习评价表”。对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归纳纠正,鼓励学生探索使用更多函数并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日常信息的习惯。
与老师一起回顾、总结
收集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1.总和:=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地理+政治+历史
=C3+D3+E3+F3+G3+H3+I3
2.单元格引用:用单元格的名称代表单元格的值
3.函数:总和
SUM()
最大值
MAX()
最小值
MIN()
名次
RANK()
4.出现错误的原因: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
八、教学反思
1.
互动游戏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使用不同方法实现数据计算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教师对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方法的讲解,学生实践完成“做一做”任务,以及由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操作技巧的掌握,巩固了函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