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用电子表格检索数据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用电子表格检索数据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02-17 16:3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用电子表格检索数据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排序
2)学会用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筛选
3)学会对同类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2.过程与方法
任务驱动式,通过看视频自学、循序渐进、老师辅导和学生相互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素养,树立用数据分析事物、说明问题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2学情分析
在自动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中步骤较多,学生可能难以记住各个步骤和操作要领,甚至容易搞乱原始数据清单,搞乱了又不懂得如何“退”回去。如果学生操作不熟练,在预定的课时内完成所有操作可能就会有一定难度,教师也难以把握教学进度。
3重点难点
重点:
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应用
难点:
筛选中多重条件的相互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校园小歌手评分表”检索数据
本节设计了初一年级“校园小歌手”初赛评分表中,按选手“实际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找出各位评委评分都在85分以上的选手给予个人优胜奖,再根据各班三位选手的总分评出团体优胜奖(见课本P85
-P9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需求引入
以需求创设学习情景,实现年级评分表的检索功能。展示年级评分表,要求学生获得如下信息:1、按顺序列出所有选手的排名2、找出所有评委都评出85分以上的选手3、评出团体优胜奖
根据学习情景思考完成任务的方法
需求引入是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来设计的,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学习任务一
“排序”教师讲解演示:1、选择要排序的数据区域2、选定排序关键字“实际得分”
学生模仿操作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和课本的帮助独立完成排序操作。学生总结操作要领:在排序中最易造成错误的操作是什么 (最易错误的是只选择了关键宇数据区域)实践探究:要求学生之间讨论、完成教材P86页的“探究”和“实践”
以“讲解演示——模仿操作——实践探究”的步骤开展教学,可帮助学生在反复的操作训练中牢固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学习。学生以初学者角度总结操作要领,操作中最易出错的地方往往比教师总结更适合同一水平的其他同学。
学习任务二
“筛选”教师讲解演示1、设置“自动筛选”状态2、根据要求进行筛选:(1)“相等”条件的筛选。(2)
单一条件的筛选。(3)
多个条件的筛选-特别提醒:1、改变筛选条件后再次筛选为什么容易造成错误 2、操作后如何退出筛选状态
在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操作中熟练地掌握条件筛选的应用方法。学生模仿操作:1、设置“自动筛选”状态。2、只查看初一(6)班选手成绩。3、查看“实际得分”不低于85
分的选手。4、找出评分表分数都不低于85分的选手交流:完成P89的交流
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之余,该部分的教学重点还在于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分析采取这些操作的原因和结果,从而达到活用这些操作的目的。
学习任务三
“分类汇总”教师讲解演示:1、时数据进行排序.2、设置“分类汇总”
学生模仿操作1、将数据按“班级”排序。2、设置“分类汇总”。3、控制“折叠按钮”、设置列隐藏,改变分类汇总结果的显示。学生总结操作要领:在分类汇总中哪一步最客易造成错误 (最易忘记了先排序)交流、实践:完成P90的“交流”和实践。
教师适当纠错操作演示,强调先排序再汇总。引导学生利用汇总结果分析问题。
引申内容
综合上述三个任务完成引申内容
奥运金银铜牌统计排序各科成绩条件筛选各科成绩按平均分分类汇总
鼓励吃不饱的同学独立完成引申内容
总结评价
通过本科的本课的学习,在掌握了数据的分析方法之后,还要树立起用数据分析事物、说明问题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