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课程标准】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失败的原因。
2.能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巧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3.通过邓世昌等人抗敌事迹的学习,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4.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概括总结的能力。
【课前预习】
一、预习方法指导
1、阅读六字诀:“查(工具书)、划(重点)、写(感想)、记(内容、基本史实)、练(习题)、思(问题、困惑 )
2、了解基础知识:事件: (1)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经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3)结果、影响(或者作用、意义。)
3、实验班在“微课/测试”中写下你的疑问;非实验班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处写下你预习后存在的疑问、希望了解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实验班:请登陆网班个人账号,完成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的在线微课(预习)。
非实验班:完成本纸质导学案。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过程
背景知识: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遭遇列强的侵略,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内忧外患之下,两国几乎同时开始改革,向西方学习。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体制;日本开展明治维新,全面地、彻底地学习西方。
遗憾的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效仿西方列强开始侵略扩张。清政府是朝鲜的保护国,东学党起义威胁到朝鲜的统治者,于是朝鲜国王请求清王朝派兵协助镇压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制造借口,出兵朝鲜。
材料一:“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
——《日本明治天皇手谕》
材料二: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多,地少,市场狭小,资源缺乏的国家。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目标:20年内建造100艘军舰,增加海军25
000人;40年内建立起纺织、煤炭、钢铁、机械、造船等工业。
结合以上材料和教材分析,为什么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
2、战争过程(请根据图上编号在左边空格填
写相应内容——主要事件/战役/人物等)
①___________海战
②___________海战
③旅顺大屠杀
④______________战役
(二)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结果、
主要人物、产生什么影响?(划书,写小标题)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
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
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诗歌中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3、有人用“两口分工”或“两岸分工”来巧记《马关条约》的内容,你能解释一下吗?
“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表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从中分析变化
请在第一课P4的形势图中标记《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比较分析列强对华侵略范围发生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战争的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背景知识:
19C末20C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期突出的特点是争夺殖民西、半殖民地等国际争夺更加激烈。《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辽”是瓜分中国狂潮的开始标志。
仔细观察右图和教材P18的《时局图》,观察对比《时局图》的各种动物图案分别代表哪个国家?(从北到南)
熊:
太阳:
三色旗:
老虎:
鹰:
蛤蟆:
(三.2)战争的影响——民族意识的觉醒
“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列强一次次入侵,中华民族的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的探索。《马关条约》唤醒了中华民族。
三、预习检测
1、黄海大战中,下令用舰撞击日舰“吉野”号、被鱼雷击中沉没的军舰名和该舰管带分别是(
B
)
A.经远舰、林永升
B.致远舰、邓世昌
C.济远舰、方伯谦
D.定远舰、刘步蟾
2、“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B
)
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因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政府官员是( C )
A.奕訢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4、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D )
A.镇海之战
B.黄海之战
C.辽东之战
D.威海卫之战
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D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我的疑问
【课堂探究】
1、材料一:1888年建成的北洋海军实力居世界海军第6位,日本海军排在第16位,大战爆发前。不管在人数或武器装备的优良性方面,清朝军队都优于——起码不弱于日本。
材料二: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征讨清国策》,提出与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并做了各方面的准备。
材料三:黄海大战后,北洋海军实力尚存。李鸿章为免自己的心血葬身大海,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四:
1895年有人写这样的对联:“台湾今以归日本,颐和园又搭棚。”“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溃败,割地求和”,慈禧太后六旬万寿,用银700万两……严重铺张浪费。
请根据材料从中日两个角度入手,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耻辱地战败的原因。
2、材料一:败军之将不言勇,城下之盟不好签。伊藤博文赤裸裸地威胁,如果谈判破裂,“我命令一下则北京之安危,有不忍言者,中国全权大使一去此地,能否再安然入北京城门,亦属不能保证。”胜利者的骄横和战败者的窘困,跃然纸上!尽管如此,整个谈判过程中,李鸿章还是竭力发挥了其滔滔雄辨之才,为了争得条款的些小让步,堪称付出了最大努力,但因战败底气不足,不免辞锐而气竭。此等举动以李之地位而言实有失其体面。
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请结合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等知识,说说你对李鸿章的看法。
【课堂小结】
内容
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
其他
半殖民地程度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东南沿海
中英关税商定
《马关条约》
比较
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①
③
②
④《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堂检测】
1、因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政府官员是( C )
A.奕訢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2、《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一项是(
C
)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增开商埠
C.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D.开辟内河航线
3、“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B
)
A.李鸿章卖国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A
)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C
)
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
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
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6、从经济的角度看,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一个分水岭。以下哪个说法能有效佐证这一观点(
B
)
A.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大城市
B.列强经济扩张的方式和民族资本加速发展
C.民族革命成为历史的主流
D.开辟通商口岸的地域发生显著变化